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测试)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21739216 上传时间:2023-12-2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测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测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测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测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测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测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测试)(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坚持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就是要达到“教育一个青少年儿童,影响一个社区,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的目的。B无论外界环境和参赛条件都极端恶劣,“好声音”的歌手们总能够面带笑容、充满信心地完成所有的比赛项目。C从各国对黄灯的规定来看,设置黄灯的目的在于为驾驶员在红灯和绿灯之间提供一个“缓冲时段”,提醒驾驶员判断是过去还是停下。D这不可能是真的,我这样想,汽车不会跑那么远,差不多三十公里左右呢。2 . 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A怄气旁骛喑哑自

2、知之明B箫索弥留睿智断章取意C凭吊发窘亵犊红妆素裹D恣雎嬉闹煞白一代天娇二、字词书写3 . 请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字。着落(_)徘徊(_)分歧(_)酝酿(_)静m(_)ju(_)别吝s(_)nn(_)绿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下面小题)“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

3、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

4、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

5、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

6、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4 . 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吃尽”“消化尽”“远射”“文化药方”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闻先生全身心投入研究,执著探寻从文化上拯救民族之路径的研究状态。B文中大量使用对称句式和四字词语,使语言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读来琅琅上口。C作者善于合理安排材料详略,如:详写最为艰辛的唐诗杂论的写作过程,而略写比较顺利的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的写作过程。D第(3)节中“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是比拟的说法,把当

7、时的中华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5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B“望闻问切”是比拟的说法,把我们民族比作一个病人,说明闻一多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C“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的是给我们生病的民族打针施药,尽求神奇疗效。D作者以议论来结构文章,夹叙夹议。6 . “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对这个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衰微的民族要振兴,只有依靠学者的研究成果。B闻一多先生兴趣广泛,不仅是诗人、学者,还钻研中国古典医学。C说明闻一多先

8、生研究中华民族的文化热情极高。D闻一多先生在努力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7 . 下列关于本文语言特色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诗人,他用诗化的语言写的。精炼、生动、形象,有跳跃性,有气势,这是文章的语言风格。B选文不仅描写的语言是形象的,叙述和议论的语言也是形象的。如用“钻探”而不用“研究”,既生动形象,又含义丰富。C选文语言通俗易懂,不加雕琢,明白如话。D选文融记叙、描写、抒情为一体,如“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一句,就是在记叙、描写中洋溢着赞美之情。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香菜开花香菜开花,居然也那么好看我是很有些惊奇的了。照

9、理说,我应该见过香菜开花的。乡下人叫它,芫荽。花在乡野最容易被埋没,那是因为多。乡下几乎没有一种植物不开花。野蔷薇、紫云英和野菊花,一开一大片,把香气散得到处都是,也无人去赏。农人们兀自在花旁劳作,浑然不觉。香菜开花,就更显得寂寂无名。然现在不同。现在,它是在我的花池里开了花,让我忽略不得。院门前的花池里,曾入住过一拨一拨的植物。有我特意栽种的,像月季、美人蕉和海棠。也有主动跑来的,如狗尾巴草、婆婆纳、荠菜和一年蓬。只是,这棵香菜是什么时候来此安营扎寨的呢?不知。花池里本来长着一大丛茂密的海棠,都快把池子给撑破了。母亲来我家,看见,觉得浪费了,拔掉,栽上葱。母亲说:“葱多好啊,家有葱花,做菜不

10、求人。”葱却瘦,不情不愿的样子。每每看到它们,总让我觉得愧对它们,给它们浇淘米水,给它们施有机肥,还是不见它们茁壮起来。邻居看见,说:“这块地的肥力没了,怕是被原来那丛海棠给吸收了。”我想想,觉得有道理。从此,对它们不再过问。那日,我站在小院门口,和邻居闲话,一瞥花池,竟看到了香菜。这太让我意外了。我走近了,弯腰细看,可不就是香菜!三棵,安居乐业在我的花池里,端出一副碧绿粉嫩的好模样。电话问母亲:“可有帮我种过香菜?”母亲答:“没有啊。”这更让我欢喜了,好吧,我当它是风吹来的礼物。一日一日,它勤勉生长。葱们渐渐退居一隅,花池成了它的天下。忽一日,它就开花了。想来它是早就蓄谋好了的,先是悄悄抽长

11、,个头变高,终于婷婷起来,枝叶纷披。而后,它悄悄积攒着米粒似的小花苞,绿的,与绿叶子混在一起,不细看,还真看不出。一俟时机成熟,它便当仁不让地全部盛开,一头一身,全是细白的小碎花,满天星似的。隔着清风看过去,叶疏花细,很像蓝印花布上息着的那一朵朵。花中生花,五朵环抱,精巧秀气,每一朵,都当得了古典美。于是,我有了一池的香菜花可赏。对着它,我有些感动,我们相识很多年了,我却是第一次见识它的花。从前的从前,它应该就是这么开着花的。以后的以后,它还将会这么开着花。有人赏,或无人赏,对它来说,又有什么关系呢?它只管顺应着自然的法则,一路走下去,让生命按着生命的顺序成长。8 .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首段的

12、好处。9 . 品味语言,回答问题。(1)结合语境,品味第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农人们兀自在花旁劳作,浑然不觉。(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想来它是早就蓄谋好了的,先是悄悄抽长,个头变高,终于婷婷起来,枝叶纷披。10 .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结尾“从前的从前,它应该就是这么开着花的。以后的以后,它还将会这么开着花。”这句话的理解。11 . 本文写作方法和构思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发现和见解。四、句子默写12 . 古诗文名句填空。(1)何处望神州?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2)_,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3)_,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

1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记功而返,只能慨叹一句“_”,聊表尚未建功之无奈与归家无期之怅惘。(选用渔家傲秋思中的句子)(5)雪下了一夜,早上起来,打开窗子,满树的银白映入眼帘,真是“_,_”,好不壮观!(选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句子)五、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两个文段,完成后面小题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

14、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 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3 . 解释加点的词(1)阅十余岁(_)(2)山门圮于河(_)(3)湮于沙上(_)(4)啮沙为坎穴(_)14 . 翻译(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15 . 文章中写到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16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六、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送王进士之任扬州序清汪琬诸曹失之,一郡得之,此十数州县之庆也。国家得之,交游失之,此又二三士大夫之憾也。吾友王子贻上,年少而才。既举进士于甲第,当任部主事,而用新令,出为推官扬州,将与吾党别。吾见憾者方在燕市而庆者已翘足企首相望江淮之间矣。王子勉旃!事上宜敬,接下宜诚,莅事宜慎,用刑宜宽。反是罪也。吾告王子止此矣!朔风初劲,雨雪载途,摇策而行,努力自爱。(注释)王进士:即王士禛,清初杰出文学家。 诸曹:指朝廷各部门。 甲第:科举考试的等第。明清时分三甲。 主事:各部所属司官的最低级。 旃(zh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