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及其他南唐词人冯延巳 李煜 情致缠绵的南唐词风南唐词的兴起比西蜀稍晚,主要词人是元老冯延巳(903~960),中主李璟(916~961) ,后主李煜(937~978) 南唐君臣沉溺声色与西蜀相类,但文化修养较高,艺术趣味也相应雅一些所以从花间词到南唐词,风气有明显的转变冯延巳,字正中,词作数量居五代词人之首其词虽然仍以相思离别、 花柳风情为题材, 但不再侧重写女子的容貌服饰,也不拘限于具体的情节,而是着力表现人物的心境意绪,造成多方面的启示与联想如《谒金门》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斗鸭栏于独倚, 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 举头闻鹊喜虽是写女子的闺怨,并且展开一些具体情节,但词中集中表现的女子为怀人所苦而不胜怨怅的心理,却不为闺情或具体人事所限冯延巳还有些词,连字面也不涉及具体情事,只是表达一种心境: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 惆怅还依旧 日日花前长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 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鹊踏枝》)下笔虚括,写出一种怅然自失,无由解脱的愁苦之情,郁抑惝恍,若隐若显, 怅惘的具体内容与缘由, 则留待读者想象。
第 1 页冯延巳仕宦显达,耽于逸乐,政治上碌碌无为谓其词“皆贤人君子不得志发愤之所为作”(张采田《曼陀罗A3词序》),固然不足信,但其时南唐受周、宋威胁,岌岌可危,冯延巳自身在朋党倾轧中屡遭贬斥,内心有着忧患危苦意识自属难免他写出这种具有典型性的,由作者整个环境遭遇以及思想性格所造成的心境,给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比起花间词,内涵要广阔得多王国维说:“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 《人间词话》十九)他不仅开启了南唐词风, 而且影响到宋代晏殊、 欧阳修等词家南唐中主李璟,存词四首词中蕴含的忧患意识比冯延巳更深: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干《浣溪沙》)美好之物的凋残和环境的森寒,被写得很突出这种忧患之感,在阔大的背景和“菡萏”、“玉笙”等芳洁名物的衬托下,较之冯延巳所表现的恍然自失,更具庄严意味,与李煜后期“林花谢了春红”、“罗衾不耐五更寒”那种悲慨,更为接近了李煜,字重光,25岁嗣位南唐国主,39岁国破为宋军所俘,囚居汴京三年,被宋太宗赐药毒死今存词三十馀首他多才多艺,诗文书画音乐,均有很高造诣其词在题材内容上前后期虽有所不同, 但无论前期后期, 又有其一贯特点,第 2 页那就是“真”。
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阅世甚浅的词人,始终保有较为纯真的性格在词中一任真实情感倾泻,而较少有理性的节制他的后期词写亡国之痛,血泪至情;前期词写宫廷享乐生活的感受,对自己的沉迷与陶醉,也不加掩饰,如《玉楼春》 :晓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笙箫吹断水云间,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李煜词的本色和真情性,在三方面显得很突出:一、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他那种亡国破家的不幸,非常感人;二、本色而不雕琢,多用口语和白描,词篇虽美,却是丽质天成,不靠容饰和词藻;三、因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他在亡国后不曾冷静地自省,而是直悟人生苦难无常之悲哀:“人生愁恨何能免”、“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把自身所经历的一段破国亡家的惨痛遭遇泛化,获得一种广泛的形态与意义,通向对于宇宙人生悲剧性的体验与审视王国维说:“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人间词话》十五)正是由于李煜以其纯真,感受到了“人生长恨”、“往事已成空”那种深刻而又广泛的人世之悲,所以其言情的深广超过其他南唐词人,如: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第 3 页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词中不加掩饰地流露故国之思,并把亡国之痛和人事无常的悲慨融合在一起,把“往事”、“故国”、“朱颜”等长逝不返的悲哀,扩展得极深极广,滔滔无尽一任沛然莫御的愁情奔涌,自然汇成“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景象气势,形成强大的感染力著名的《浪淘沙》也是写他对囚徒生活的不堪和无限的故国之思: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心底的深哀巨痛流水落花春去也”,美好的东西总是不能长在;“别时容易见时难”,又扩展为一种普遍的人生体验也是寄慨极深、概括面极广,能引起普遍的共鸣南唐词在境界和气象方面做出了较大的开拓,而风格上却情致缠绵冯延巳的《鹊踏枝》 (谁道闲情),愁郁之中,屡屡挣紥,而又难以排遣既为“闲情” 所苦,又以无悔的口吻宣称“不辞镜里朱颜瘦”,往复盘旋,委婉尽致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以恒久的自然,与短促无常的人事一次次对比,抒写深悲积恨,如陈廷焯所说“呜咽缠绵,满纸血泪”(《云韶集》卷一) 。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写五第 4 页更梦回后的意念活动,幽怨缠绵 《乌夜啼》云:“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避实就虚, 摄尽凄婉之神又以“剪不断,理还乱”的麻丝喻愁,欲言难言,真是肠回心倒,缠绵之至境界较为开阔而又有深厚缠绵的情致,正是南唐词的优长第 5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