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舞春牛”文化生态的变迁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1975716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侗族“舞春牛”文化生态的变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侗族“舞春牛”文化生态的变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侗族“舞春牛”文化生态的变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侗族“舞春牛”文化生态的变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侗族“舞春牛”文化生态的变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侗族“舞春牛”文化生态的变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侗族“舞春牛”文化生态的变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侗族“舞春牛”文化生态的变迁 摘 要:运用田野调查法对侗族舞春牛;文化生态的环境、变迁历程及体育价值等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侗族舞春牛;是侗族立春时节的民俗活动,是侗族宗教思想、生活方式、农耕文化和民族特性的历史沉淀,是一种亚体育文化形态的活动形式。侗族舞春牛;的文化生态变迁,是侗族地区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历史缩影。侗族舞春牛;具有健身价值、教育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其发展与国家的民族政策、文化政策、体育政策等息息相关。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体育人类学;舞春牛;侗族;文化生态Abstract: By means of field investigation, the author stu

2、died the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s, course of transformation and sports value of Spring Cattle Dance; of Dong nationality, and reve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Spring Cattle Dance; of Dong nationality is a folk custom activity conducted by people of Dong nationality at the spring festival,

3、 the historical precipitation of religious ideology, life style, farming culture and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Dong nationality, a form of sub sports cultural activity; the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transformation of Spring Cattle Dance; of Dong nationality is the historical epitome of social develo

4、pment and time advancement of the Dong nationality region; Spring Cattle Dance; of Dong nationality is provided with fitness value, educational value, social value and cultural value, and its developm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 national policies, cultural policies and sports policies of the state.Key

5、words: traditional national sports;sport anthropology;Spring Cattle Dance;Dong nationality;culture and ecology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一个民族,总人口296万,主要分布在湘、黔、桂、鄂4省(区)毗邻地区,其中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是侗族人口数量最多的侗族自治县。菁芜洲镇位于通道侗族自治县中部,境内群山起伏,溪河环绕。菁芜洲镇除了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境内原生态文化宝库中有神秘的祭萨;文化、纯美的芦笙;文化、地道的为也;文化、精绝的建筑文化、原始的稻作文化和百里侗文化长廊;,被誉为侗

6、族文化圣地;125-32。本研究从体育人类学视角出发,将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菁芜洲镇确定为田野调查核心区域,课题组在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先后两次历时近半个月的时间,对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菁芜洲镇不同村落的侗族舞春牛;进行了较为细致、深入的田野调查。此次田野调查主要采用半结构式访谈以及记录田野观察笔记的方式,重点调查了菁芜洲镇的水南村和芙蓉村,并延伸调查地莲村、小江村、蒋家堡村和九龙桥村等村落。研究侗族舞春牛;文化生态变迁的历史流变规律及其体育价值。1侗族舞春牛习俗的文化解读在侗族地区,每到农历立春,流行舞春牛;习俗。舞春牛习俗在侗族各地区的表现形式存在一定差异,但基本都有迎春牛;、

7、贺春牛;、闹春牛;、祭春牛;等仪式过程。1.1迎春牛仪式农历立春之前,侗族群众事先制作好春牛;道具。春牛由竹蔑扎成骨架,糊黑纸成牛头,用画有黑蚀波涡状毛纹的深灰色布拼缝成牛身,另以土布卷成上端稍粗、下端稍细的条状接于尾端,即成牛尾。春牛的尺寸及颜色都约定俗成,春牛身高四尺,以应4时;身长三尺六寸,以应一年360日;头至尾总长八尺,以应8节;尾长一尺二寸,以应12时。牛的颜色由本年的天干地支决定,牛头、角、耳用天干,其余用地支。如甲子年,甲属木,牛头用青色;子属水,牛身、尾、四蹄用黑色。会同县志2614-615记载:立春之日,竞观土牛,以色占岁水旱,以句芒神仙占寒暑晴雨,以便占桑麻,拾剥土以攘牛

8、瘟。;立春当天,由侗族师公择定吉时在田间选一块适中的地方,供上萨岁神像和祖先牌位,两侧站立寨佬和乡官,掌旗师手执青旗立于东面,掌鼓师立于西面,吹侗箫、侗笛、木叶者立于南面,摇铃者立于旗鼓之前3765-766。当师公将犁耙及牛鞭、供品设于萨岁神像和牌位之前,迎春牛仪式正式开始,鼓乐齐鸣,歌声顿起。两名侗族青年钻入竹蔑扎成的春牛道具内,在一名执鞭青年的驱赶下,随即做耕地状。寨佬和乡官象征性地拿着盛有谷种的青箱;随后播种,其余人等往南北方向来回走动行礼,以祈求风调雨顺。春牛往返播种一轮为一推,九推完毕即礼毕。1.2贺春牛仪式迎春牛仪式礼毕,开始贺春牛。贺春牛队伍最前面是由侗族当地吹弹乐师自发组成的鼓

9、乐队。鼓乐队后面,紧跟着手提两个圆形大红灯笼的村民,灯笼上面写着立春;二字。灯笼后,由两个侗族青年扮演耕牛,紧接着是一群手持农耕器具、扮成农夫和农妇,载歌载舞,边走边唱,代表全村寨把春牛;送到各家各户。春牛就要进寨时,全寨男女老少列队在寨前相迎,燃放鞭炮,敲锣打鼓,高声念诵迎牛词:春牛春牛,黑耳黑头,耕田耙地,越山过沟,四季勤劳,五谷丰收。;当地侗族寨民看见春牛进寨后,也可接春牛祈福。接春牛的家庭在堂屋门口燃放鞭炮一挂,春牛;听到鞭炮响随即进入这个家庭的堂屋,环绕厅堂四周一圈,在祖宗神台前拜三拜后退出屋外。贺春牛队伍的歌师入屋向主人说:耕牛登门,预祝主人今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盈,人丁兴旺。;等吉

10、祥话。然后,歌师根据主家的情况即兴编唱贺词,如主家有寿星,则唱长寿歌;若是新居落成,则唱鲁班歌;想让子孙读书成材,则唱成才歌。如果主家还有其他愿望,也可告知舞春牛队伍,让春牛帮助祈求4。唱毕,主家再燃放鞭炮一挂,欢送贺春牛队。此外主家一般还要敬献红糖、年糕等物,现在多改为敬送红包和香烟。1.3闹春牛仪式贺春牛送到各家后,舞春牛的队伍便涌向村寨的打谷场,将打谷场当作农田,人们围成圆圈,开始闹春牛活动。在二胡、芦笙、牛腿琴、锣、鼓、铃等乐器的伴奏下,舞春牛队伍表演牛走路、过桥、喝水、搔痒、撒欢、发怒、刨蹄、晃角、滚泥等动作,其中春牛翻身、春牛望春、春牛甩尾等动作难度较高。在闹春牛仪式中,最令人感兴

11、趣还是一些男扮女装的农耕者手持农具,围绕舞春牛队伍表演挖田角、培田、耕田、播种、锄草、施肥、收割、捞鱼、打猎等农事表演,内容诙谐有趣,颇有民族特色。喧闹一阵后,侗族师公请年纪最长的寨佬领头抚摸春牛;。寨佬抚摸之后,侗族男女老幼都争着摸春牛的眉心,讨个开年吉利。此时,这头牛突然变得很机灵,想摸到眉心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不费一番功夫是办不到的。摸完春牛,周围观众还用对白或盘歌的形式,向舞春牛;的扮演者提出各种各样有关农事的问题,要求他们回答。春牛表演者必须用山歌告诉大家何时干哪些农活,干农活的时候应注意事项,寄理于歌、以歌启人、特色鲜明5302-303。侗族舞春牛的习俗,相传已逾千年,这项风

12、俗活动对促进农业生产、传授农耕知识有着积极的意义。1.4送春牛仪式闹春牛仪式结束后,点燃鞭炮,送牛归栏,送春牛仪式实际也是侗族群众的狂欢节。在送春牛仪式上,以侗族哆耶舞和芦笙舞为最普遍。哆耶舞是集体舞蹈,人数不限,十余人至数十人不等。表演时,男女分列,各自围成圆圈,男队后一人用右手搭在前一人的肩上,按照哆耶声甩动左手作拍,步伐整齐而有节奏,边唱边绕圈而行。女队互相牵手绕场踏地而歌。芦笙舞,表演时边吹芦笙边舞,多模拟生产劳动和动物动作。芦笙舞有模仿狩猎的赶虎舞;,模仿鱼类活动的鲤鱼上滩舞;,模仿鸡打架的斗鸡舞;等6452。跳芦笙舞的侗族群众,按芦笙吹奏的曲调左右摆动,做屈膝、甩腿、跨步、旋转、前

13、进等动作,翩翩起舞,循环反复。在送春牛仪式中,侗族抹黑活动也是重头戏。逗趣的妇女们特意用黑黑的锅灰抹到男伴女装的男青年脸上,对方也毫不客气地把锅灰反抹到她们脸上,双方扭成一团,惹得围观者开怀大笑。诙谐有趣的表演,喜庆的锣鼓声,动听的春牛歌,送春牛的队伍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歌声笑声。民俗节庆是舞春牛的文化载体,没有侗族立春习俗,舞春牛的活动形式不可能传承发展到今天。舞春牛活动是民俗节庆的活动内容,正因为有了舞春牛的活动形式,民俗节庆才变得丰富多彩。侗族群众通过舞春牛充分享受到活动的乐趣,也将地域认同、族群认同、文化认同内化为自己生活的准则。所以,在侗族历史长河中,侗族舞春牛与侗族民俗相互依存、息息

14、相关、协同发展,形成了侗族特有的民族传统文化。2侗族舞春牛习俗的历史嬗变与体育价值2.1母系氏族时期萨岁崇拜与侗族舞春牛的起源萨岁;是侗语的音译,产生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原意为祖母安息的地方;,萨岁是侗族至高无上的民族保护神,是侗族祖先崇拜的历史遗存7378-396。村民认为萨岁神灵既能庇佑人丁兴隆、村泰民安,又能带来农业丰收、六蓄兴旺;既能防卫盗贼劫寨、虎兽伤害,又能使家家发财致富、禾谷满仓。所以,侗族群众每年都会安排祭祀萨岁活动,祈求农业丰收和神灵庇佑。在侗族先民的思想意识里,牛头和牛角属阳,牛身和牛尾属阴,牛是家畜中唯一阴阳合体、能够通神的动物,是传达神灵指示的信使,所以在侗族地区也存在着牛崇拜或牛信仰。此外,由于侗族地区是农耕社会,耕牛是侗家人的生命;,他们对耕牛的爱护尤为深切。每年立春这天,各家各户都要为耕牛修理圈台,蒸制五色糯米饭,用枇杷叶包裹喂牛。有的地方还在堂屋摆上酒肉瓜果供品,由家长牵一头老牛绕着供品行走,边走边唱,以赞颂和酬谢牛的功德。舞春牛;习俗是侗族群众崇拜祖先、重视农耕和祈求丰产等农耕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2.2明清时期汉族文化传入与侗族舞春牛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