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18284696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一下重庆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文学家所看重的真,是文艺之真,而不是科学之真,故而在必要的时候,文学家便会与科学上的真 , 这是的。文艺之真,不过是指所描写的事物,一眼看去不能不真实。一代天才画家米勒的作品中,有一幅农夫割草的作品。据说一个农夫看了之后评论道:( )?固然,事实上从骨骼上说,也许是不能刈草的。然而,尽管如此,若看上去就是一个农夫在自然而然地割草,对于画家来说,已经做到文艺之真了。至于表现出艺术之真,同时又能发挥科学之真,这问题已不是观赏者操心了。现在的画家

2、,都在忙于认真研究人体组织构造,他们是要使作品尽量地接近科学之真,该种努力无疑是可以赞许的,但是假如 , 而不研究艺术上的真,那么他的作品最终是不会成功的。文艺之真和科学之真,其间虽有微妙的关系,但是文艺家应以文艺之真为第一义;有时为了达到文艺之真而宁可牺牲科学之真,似也。(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南辕北辙不足为奇固步自封无可厚非B . 南辕北辙毋庸置疑胶柱鼓瑟无可非议C . 背道而驰毋庸置疑固步自封无可非议D . 背道而驰不足为奇胶柱鼓瑟无可厚非(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为什么要这么弯下腰去刈草呢B . 腰这么弯

3、下去,能不能刈草呢C . 腰这么弯下去,哪里能刈草呢D . 刈草能这么弯下腰去吗(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至于表现出艺术之真,同时又能发挥科学之真,这问题已不是观赏者操心的事了。B . 至于能否表现出艺术之真,同时又能发挥科学之真,这问题已不是观赏者操心的事了。C . 至于能否表现出艺术之真,同时又能发挥科学之真,这问题已不是观赏者操心了。D . 至于表现出艺术之真,能否同时又能发挥科学之真,这问题已不是观赏者操心的了。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2. (6分) (2019高三上揭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重庆公交坠江悲剧发生后

4、,许多人也在悲痛之中追问:公共安全该如何保障?道德教化之外,怎么做才能惩前毖后?近日,辽宁省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法院用法槌作出回应:法治。在3起与之类似的拉拽公交司机案件中,被告人均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法治,是这个时代的共识。不文明行为之所以更为刺目刺耳,除了社交媒体这个放大器,很大一个原因也在于,公众法治意识在稳步提升:因时间延误而大闹机场,一道起哄者少了,认可“黑名单”制度者多了;警察执法,更多人能站在公允立场,支持“既不能粗暴也不能宽松软”。对热点话题,公众的探讨逐渐向法治层面深入。当然在现实生活中,诸如开车逆行、违法占道停车等“目中无法”的现象依然不少见,这是因为:权利意识

5、不断高涨,但法治意识还没跟上。一些人越来越珍视自身的权益,却常常对法律规范表现出无知或冷漠:重视自己的言论自由,却随意上网谩骂;希望医生重视自己的诊疗,却一言不合就挥拳伤医。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自身权益才能被保障,彼此权利都能被维护,社会的福利才能最大化。涵养法治意识,呵护的正是社会文明。醉驾入刑后,人们从一开始的“忌惮严查”到后来“自觉遵守”,再后来,同桌都劝着“开车别喝酒”。一个法条改变的不仅是路上的文明,更有饭桌上的风气。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电子商务法的保障下,键对键的网络交易,可以比面对面的传统交易更安全。法治社会不能仅仅寄希望于“君子慎独”,而有赖于制度化约束。这也意味着,涵养法治意

6、识,离不开一以贯之的落实。正如飞机、高铁上对吸烟的“零容忍”,让烟瘾再大的烟民也能在旅途中安分守己。制度的刚性,不仅树立了稳定的法治预期,也助推了文明的“提速”。正因如此,当“高铁霸座”连续刷屏,绝大多数人倾向于要亮剑、要刚性执法。保持权利边界的清晰可见,避免不文明对文明的挤出效应,以严格执法捍卫守法者的权益。时至今日,法治不仅是一种社会信仰,也是一种生活刚需。党的十九大报告写道,“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法治,正是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之一。(摘编自11月13日人民日报评论涵养全社会的法治意识)(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7、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让权力的边界清晰可见,捍卫守法者的权益,严惩违法者,是当今时代的共识。B . 权力正确行使就是保障自身权益,又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力,保障自身权益最为重要。C . 法治社会之治,就是通过法条改变人们的行为,进而改变人们的习惯,最后改变人们的思想和社会风气。D . 制度的刚性就是一以贯之地落实法治,对违法者“零容忍”,避免不文明或文明的挤出效应。(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以近日的热点事件作为引入,借对事件的拷问表明自己的观点。B . 文章第三段摆出“目中无法”的现象,第四段列举文明社会的例子,都是在论证法治的重要性。C . 文

8、章是按照“引一议一联一结”的结构行文,是典型的以事论事型时评。D . 文章以事实论据为主,摆出众多事例,并进行精要的点评分析。(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于不文明行为,越来越多的人能站住公允的立场,深入到法治层面去思考与追问。B . 上网谩骂、医闹等不文明现象都是因为不懂法律造成的,对此,我们要刚性执法。C . 法治社会,与熟人社会完全不同,它有赖于制度化约束,并且一以贯之地落实。D . 法治是一种社会信仰,一种生活刚需,唯有法治,能满足人民美好的生活需要。3. (9分) (2019高二下衢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关于“浙学”与“浙东浙西学

9、派”的理论内涵、基本精神与当代价值等问题,一直为探讨浙江思想文化史的学者所关注,然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事实上,浙江文化史上虽然有浙东、浙西之分,但仅仅一江之隔,是不可能也不应该从文化上将其截然隔开或对立起来的。在浙江学术史上,浙东、浙西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关系害切、互相影响。如明末以刘宗周为首的蕺山学派属于浙东之学,但蕺山弟子中却有好几位浙西学者,其著名者如陈确属于浙东王学,而张履祥、吕留良则属浙西朱学。(摘自吴光(“浙学的时代价值,有删改)材料二:在思想学术史上第一次对“浙学进行较系统的植理、描述的是宋元学案。虽然宋元学案的作者黄宗羲在该书中十分了解朱熹对“浙学的批判否定态度,但是大

10、概由于自宋以后围绕“浙学”的言说环境退渐起了变化,以至在宋元学案里,这种语境已发生了明显的转换,即由先前对“浙学”的贬低、否定转而为颂扬、肯定。所以尽管宋元学案里对“浙学”概念内容的理解基本上是与朱熹-致的,但是范围却更宽了一些,而且显然对“浙学采取了同情、肯定的态度。它对“浙学”的兴起、演变及其内在的“学统”等都作了生动的解说,从而第一次在中国的思想学术史这一大的话语背景下展示了“浙学的一个基本面貌。(摘自朱晓鹏浙学刍议,有删改)材料三:学者称程朱为理学,陆王为心学,吕、陈、叶为实学。由于程朱陆王(程颢、程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多谈心性义理,吕、陈、叶(吕祖谦、陈傅良、叶适)多谈事功实学

11、,学者遂称程朱陆王为性理之学,吕、陈、叶为事功之学。此是大概言之,若细究则缝隙颇多。其实,宋元明清儒家,一般言心性义理必言事功,言事功必说心性义理:其言虽有轻重缓急、先后次序之分,其效果亦有远近高下之异,然其合心性与事功为一之宗旨却一致。如果把心性之学与事功实学人为加以割裂,非此即彼,造成对立,则难以窥宋元明清儒学之真相。而作为宋元明清儒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浙学”,其追求心性义理与事功实学之统一的宗旨是一致的。若考察浙学人物的具体行述就会发现,无论是倾向事功实学的吕祖谦等人,还是倾向于朱子理学的金履祥等人,抑或是倾向于心学的王阳明等人,他们所讲、所行不外乎正君心、论国是、上策论、辩王霸、讲义利、

12、分夷夏、明出处、治州县(具体包括治盗、练兵、税、钱、粮、河道、水利、社仓等),以实行经济事功;不外乎办学校、兴救化,即通过书院讲学、讲会、科举、家规、乡约、社仓、义学、社学、家礼等方式推进儒学的社会化,使儒学上达为国家的主流思想,下流为一般的社会观念,并内化为人的良知心性。(摘自王锟整体主义视域中的浙学,有删改)(1) 下列对材料中有关“浙学的论述,不恰当的项是( ) A . 浙江学术史上虽有浙东、浙西之分,但两派不是截然对立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影响的。B . 朱熹对“浙学”持批判否定的态度,这一态度并未被宋以后的学者继承,但朱熹对“浙学”的影响不容忽视。C . 宋元学案对“浙学进

13、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且书中对“浙学概念内容的理解与朱嘉的理解大相径庭。D . 作为宋元明清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浙学”不仅追求“心性义理”,还追求事功实学”,秉持合心性与事功为一的宗旨。(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关于“浙学”的内涵、基本精神与价值,虽然历代学者十分关注,但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B . 宋元明清儒学家对心性义理和事功的说法虽略有不同,效果也有不同,但一般能将两者结合起来理解。C . 宋元学案里对“浙学作了生动的解说,从而第一次在中国的思想学术史上展示了“浙学的基风貌。D . 一些学者称程朱陆王的学说为性理之学,吕、陈、叶的学说为事功之

14、学,材料中对这一观点持肯定的态度。(3) “浙学”在追求“心性义理”与“事功实学”上,达到同一宗旨的途径是什么? 4. (12分) (2020高三上宝鸡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良心的利剑安宁他是我认识的一个教授,在学术界有很高的威望和声名,他门下的弟子,也都是精英。为了保证教授的质量,多年前,他就奉行一个原则,即每年只招收一个博士。即便如此,报考他的博士的学生依然是波涛般,今年败了,明年卷土重来。那个叫凡的学生,就是这样进入他的视野。凡是个少见的有韧性的人,连续报考了三年,均以几分之差屈居第二。第四年,凡又来考。他翻到凡的档案,微微一笑,想,这次无论如何也要给凡这样优秀的学生一

15、个机会。这次,凡的成绩果然高居榜首。但是,就在面试前一天晚上,校长亲自打电话给他说,按照慣例我们先要照顾一下自己学校毕业的学生,况且第二名也不一定比第一名差,明天面试尽可能多考虑再作定论。这几句话的含义,他当然明白。每年总有一些人,千方百计地左右他的招生视线,他每次都能做到公平。这一次,他有些犹豫,校长为了招生,亲自打电话给他还是第一次,这个第二名的学生和第一名的水平不相上下。这个学生有较深的学术功底,校长有意栽培,定是想为学校培养后备力量,当然,该生的家庭背景亦不可小觑。那个连考了四年的凡呢?难道为了一份私心就让处在巨大喜悦中的凡瞬间跌入到冰冷的海底吗?如果开了先例,他以后在学生中的威信将怎样大打折扣?那一晚,他枕着这些问题辗转反侧,想到头疼欲裂,依然难以入睡。第二天展起,他打电话给另一个参加面试的教授,得知校长已经给这位教授提前打过招呼了。他知道这次的阻力非同一般,只好希求在面试中第一名的凡能够发挥出色,才能让这些阻力减弱。最后面试的结果,两个学生的表现不相上下,难分高低。面试结束后,他与另外几个教授,就究竟是按面试成绩,还是按照优先考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