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四单元练习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7.50KB
约16页
文档ID:414198855
第四单元练习_第1页
1/16

初一语文周练习 ——第四单元综合检测与评价  有关阅读精读与略读 (一)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1.第一句中的“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用什么修辞手法体现了如何的情景?有什么体现效果?(2分)  2.“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几句为什么要这样排列?(2分) 3.“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句中体现作者在进行想像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2分)4.“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中的“闹”字写出了如何的情景?你能写出有同样情味的一句古诗来吗?(3分)  5.最后一句写野花“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作者在这里写了本段中未直接写的景物,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2分)6.这段文字写春花,写景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 阅读《春》中的两段文字,完毕题目。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妈妈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尚有多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快乐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尚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她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1.对同一自然景物的感受往往会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作者把春风比做“妈妈的手”,你对春风有什么感受?用一种比方句把这种感受写出来4分)  2.文章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性,回忆你读过的古诗,写出一句能体现这种特性的诗句2分)  3.仿照例句,说说下边加粗的词好在哪里两句任选一句)(2分)[例]像妈妈的手抚摸着你[“抚摸”这个词,从触觉的角度写出了春风温柔的特性,很有感情](1)……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2)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4.下边句子中的着重号表达朗读时的重音,哪一句不恰当?(2分)( )A.跟轻风流水应和着B.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C.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D.在雨里静默着 (三)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段是写三峡的秋天?把它们找出来,并译成现代汉语4分)  2.请你想像“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的情景,并用自己的话来描述这情景3分)  3.这篇文章在写作上前后照应,请从第一段(“自三峡七百里中……”)里找出与下边的词语相呼应的词语4分)“高猿”中的“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谷传响,哀转久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下面是《三峡》原文中有关西陵峡的一段文字,仔细阅读,然后答题江水又东,径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沟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惊知己于千古矣。

1.选段中说西陵峡“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在课文《三峡》中也有类似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解释句中加粗的词3分)(1)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 ( )(2)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 )(3)目所履历,未尝有也 ( )3.“猿鸣至清,山沟传响,泠泠不绝在课文《三峡》中有着同样的描述:“________________2分)4.“及余来践跻此境”中的“余”是指谁?(2分) 5.选段采用________措施,直接抒发了作者亲临此境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可用文中“□□”两字来概括2分) (五) ①对于一种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种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胆怯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②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种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抱负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仿佛是把济南放在一种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她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托她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她们也并不着急,由于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但愿别的呢!1.在第一段中,作者重要运用了________的写法,其中有三组对比,分别是:(3分)①②③2.“对于一种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一句中为什么把“像我”放在句子的末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3.“真得算个宝地”一句中,“真”在这里是________的意思;“得”念做________,具有________的意思2分)4.第二段,作者紧扣济南的冬天________的特点这一主线,描写了________2分)5.“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第二段以一种假设句开头的好处是什么?(1分)  6.作者观测济南全景的角度是1分)( )A.从外到内 B.从部分到整体C.从上到下 D.从南到北7.作者在文中写到“请闭上眼晴想”有何作用?(2分)  8.文中加粗的“晒”和“唤醒”两个词有如何的体现效果?(1分)  9.“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仿佛是把济南放在一种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请体会这一句的体现效果2分)  (六)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仿佛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仿佛被风儿吹动,叫你但愿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仿佛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那水呢,不仅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长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1.文章写“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重要是突出雪后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试先概括一下,再说说具体状况3分)  2.文章写“那水呢”,重要是突出水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试先概括一下,再说说具体状况2分)  3.这两段文字重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试举例阐明。

2分)  4.这两段文字,既写静态,又写动态,动静结合,试举例阐明2分)   (七) 仿佛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同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通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1.这一段开头用一锅水从冷到沸腾的比方,形象地写出________2分)2.从“沸腾”一词,人们可以体会到夏天是□□的1分)3.这一段是通过对________和________的比较来突现夏的特点的2分)4.对画线句理解对的的一项是(2分)( )A.这句话将“麦浪翻滚着”比方成“涌着一艘艘的舰船的海浪”B.这句话将“麦浪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比方成“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C.这句话将“麦浪”比方成“海浪”D.这句话将“公路上的汽车”比方成“一艘艘的舰船”。

5.这个比方旨在突出(2分) )A.布满夏天的是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B.夏天,金色是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的颜色C.春天的灵秀之气,在夏天已酿成磅礴的气势D.预示着今年又是一种布满但愿的丰收年 (八)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概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但愿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合法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但愿尚未尽,正是一种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迈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1.以上这段文字和辛弃疾的《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里体现夏的特点的语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和钱钟书的《夏夜》里都同样写到________,可见这是体现夏的特点的景物4分)2.作者说,夏季是“收获之已有而但愿尚未尽”的季节,请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领略3分)  3.最后一句中“向秋的终点”的意思应如何理解,下边说法中对的的一项是(2分)( )A.指向着秋这个终点 B.指向着秋的终点——冬C.指向着秋末冬初 D.指向着秋末 (九) 月亮上来了。

是一轮灿烂的满月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安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沙滩上,也忽然明亮了起来,一片片坐着、卧着、走着的人影,看得清清晰楚了嗬!海滩上,居然有这样多的人在乘凉说话声、欢笑声、唱歌声、嬉闹声,响遍了整个的海滩月亮升得很高。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