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运行新模式经验交流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13699857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素质教育运行新模式经验交流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素质教育运行新模式经验交流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素质教育运行新模式经验交流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素质教育运行新模式经验交流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素质教育运行新模式经验交流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素质教育运行新模式经验交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素质教育运行新模式经验交流(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素质教育运行新模式经验交流一、坚持育人为本,突破制约学生发展的障碍(一)建立新的中考改革制度。中考招生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自xx年起,我们实行了以“多次考试、综合评价、诚信推荐、自主录取、社会参与”为核心内容的新的中考制度,为学校个性发展、学生主动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中考改革的主要内容是:1.改变一次考试定终身的做法,实行学业水平考试。化整为零,增加机会:把原来三年一次的中考,改为一年一次的学业水平考试,学生可以选择科目参加考试,中考的压力分解到三年学习的过程中。对已经参加一次考试但对成绩不满意的学科,可以再考一次,并以两次考试中的最好成绩参加录取,为学生增加了一次成功的机会。等级评价

2、,引导发展: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用分数计分,用等级公布。根据常态分布规律,我们将学生的各科成绩分别划分成A、B、C、D、E等等级。等级评价使得“名次”退出中考,避免了分分必争,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加大。2.改变用分数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做法,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一是注重过程。初中学校创新评价办法,对学业成绩难以体现的诸方面进行过程性、发展性评价,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就是过程性评价的积累。二是注重个性。高中学校依据考生标志性成果和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确定考生综合素质等级,纳入录取体系。3.改变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划线录取的做法,实行高中学校自主招生。一是个性标准。学校的录取标准、办法都是按照教育

3、行政部门的总要求,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制定的个性化标准。二是综合评价。打破分数唯一标准,把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高中确定的考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录取的主要依据,综合素质成绩和语数外等值对待。三是多元录取。对表现突出或者有发展潜力的考生,经2名资深教师推荐,由高中学校审核进行“推荐录取”;对某一方面素质特别优异的学生,可以实行“破格录取”;对具备音乐、体育、美术等特长并报考特长生的考生,实行“特长录取”。(二)大力调整教与学的关系。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教与学这一对矛盾日益成为影响教育质量提高的主要矛盾。我们适应基础教育由外延发展向内涵提高的转变,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着力调整教与学的关系,

4、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健康发展轨道。1.改变以讲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以学生学习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展示探究、自主反馈矫正为课堂教学的基本过程。还提出减少讲与听、增加说和做,删除无效教学环节,剔除课堂假问题等明确的课堂教学改革要求,以及先学后讲、三讲三不讲、作业三布置三不布置等基本原则,指导和引领教师进行实践探索。“我的课堂我支配”,“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在初中阶段,教师的教由原来的近40分钟降为15.7分钟

5、;学生的学,自学时间平均延长到29.3分钟,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呼吸”,迸发出活力。2.建立起常态下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监测机制。常态课堂研究改变着教师平日课堂中习以为常、见怪不怪的不良教学行为,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学生进入了求知欲望旺盛状态下的自主学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大面积改造了“中低产田”,推动着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3.转变教研职能,为教学改革提供支持和保障。按照“以研为主,研督结合,评研分离、责利明晰”原则进行教研体制改革,教研员承担起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教学指导、教学督导、教学评价、教学服务的任务,使之真正成为引领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专家。建立教研员“基地校”制度,落实教研员

6、包靠责任制。实行教研员任期制、选聘制,市教研员每届任期一年,一般不超过两个任期;新进教研员面向全国招聘,激发了教研队伍的活力。聘教研员为市政府督学,建立多元化督导制度,加大了教研员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跟进、监控与经验推广力度。建立基础教育专家资源库,作为教研力量的重要补充。目前资源库已拥有专家400多名。4.改革学校管理制度,确立课堂教学改革中心地位。开展学校管理与领导工作创新行动研究。推进“校长的关注”等9大项目研究。以服务学生发展需要为根本,深化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组织机构变革,转换中层部门的职能,推行学校“扁平化”管理,真正落实育人为本的理念。取消学校的藏书室,把图书放到学生随手可及的地方。取

7、消只有教师才能出入物理、化学仪器室的规定,建立相应的遵循认知规律、以学生自我发现为主的学科功能教室。(三)搭建实施素质教育有效载体。为深入促进素质教育实施,我们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各种载体。1.实施中小学生“五个一”成长工程。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实施“五个一”成长工程,提出了每一个学生“发现一位心目中崇拜的英雄,确立一条激励向上的人生格言,练就一项受益终生的体育项目,培养一种愉悦身心的艺术爱好,拥有一个服务社会的社区岗位”的成长目标要求。2.全面推行“快乐大课间”。把上午第二节课后30分钟和下午两节课后30分钟确立为每天的阳光60分活动时间,活动时间全部列入学校课程表。开发出体操类、舞蹈类、趣味游戏

8、类等六大类活动近百种。快乐大课间,增强了学生体质,提高了学习效率,使学校成了孩子们梦寐以求的乐园。3.推行“朝阳读书计划”。定期向社会公布中小学必读、选读书目;让图书进入教室、宿舍走廊等学生触手可及的地方;开展“大师走进朝阳读书”活动,学生与著名作家、科普大师、知名学者零距离交流。小学一、二年级生均年课外阅读量达5万字以上,三、四年级高于20万字,五、六年级和初中各年级达200万字,有的高达千万字。阅读成为潍坊学生的时尚。4.实施“亲子共成长”工程。自xx年8月份开始,每月邀请全国知名家庭教育专家举办一次“亲子共成长”报告会,200万家长免费接受一次国家级家庭教育培训。开展“家庭教育农村行”活

9、动,用3年时间免费为每一所农村学校学生家长举办一场报告会。启动百万家长读书活动,分别评选100、1000、10000名市级、县级、学校级学习型家庭。“亲子共成长”成为潍坊家喻户晓知名教育品牌。5.设立并开通了以“解答家长在教子中遇到的困惑,化解学生在成长中遇到的烦恼”为目的的5条“1603003学生成长服务热线”,帮助家长解决育子困惑。6.对毕业年级学生开展人生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结合新课改,改革初中、高中课程设置,对毕业年级学生开展人生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把学生升入职业学校的情况纳入对学校、教师评价,从源头上切实转变中小学教育过于应试化,忽视职业教育的倾向,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7.把

10、实践基地变成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的孵化器。市县两级投资2.32亿元创办了9处中小学生科技创新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设置了五大类210多种“短平快”实践课程,每年20万人次中小学生参加培训,学生对新课改的体验在这里先行一步;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取的知识在这里深化一层,转化为能力;通过学科改革衔接、创新项目联动,把基地与中小学校连成一片。8.实施学校与社区共建工程。面向社区开放学校公用设施,聘请社会人士担任学生特长导师,选取具有教育价值的社区资源作为学生的社区实践基地,建立学生社区服务档案,拓展素质提升的新天地,让学生在“社会大学”中锻炼成长。二、以人为本,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人事制度(一)全面深化教育人

11、事制度改革。人事制度改革是激发学校活力的关键,我们从学校干部任用、教师聘用、结构工资等方面入手,进行了全方位改革。1.实行以“竞争上岗、择优聘用、优教优酬”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市委、市政府下发中共潍坊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全市有617名教师应聘到教辅和工勤岗位,569名城里教师到乡镇学校应聘,944名教师到下学段学校应聘,565名教职工落聘。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减少493人,中层干部减少760人。2.全面推行校长职级制。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人事局、市财政局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联合下发的潍坊市推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的实施意见,中小学校全部取消行政级别,935

12、名校长档案由组织部门转到教育部门。下一步,将逐步取消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行政级别。校长职级分为六个级别,实行“业绩认定、任期管理,异校交流”,实现了管人与管事的统一,引导校长由做“官”向干事转变,搭建起了校长成长的新平台。3.推进全员合同制、结构工资制。85%的教职工签订聘用合同;推行财政负担的教师工资50%发入个人工资帐户,其余50%由教育部门拨入学校帐户,由学校按照岗位、绩效自主分配,向教学一线和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倾斜。从实施情况看,两项改革从根本上触动了教师长期形成的陈旧观念,较好地落实了学校的用人自主权。(二)构建教师成长机制。在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同时,我们努力促进教师成长:一是推行

13、教师培训机构的准入制度。用政策机制+市场机制,通过教师的自主选择,激发培训机构的活力,依靠社会力量的参与,使教师培训迈进新的境界。二是设立潍坊市教学成果政府奖、金点子案例奖、教学创新燎原奖,开展了市级特级教师、潍坊名师评选,鼓励争先创优。三是以教师名字命名了于美霞互助教学法、韩兴娥语文大阅读教学法、韩忠玉的信心教育法等,打造“人人都是创新主体,事事都是创新载体”的局面,增强教师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四是创立“中小学优秀教师俱乐部”管理模式,引入市场机制,在有序流动中使优秀教师的价值更好体现。成立“潍坊教育硕士流动站”,实施“百名外语教师境外培训工程”,以项目、课题为载体,培养更多专家型教师。五是创

14、建“基于问题解决、致力创新共享”的工作机制。每年面向中小学教学一线,通过“筛选最突出问题、招标选用最有价值解决方案、推广学校效益评估”,使素质教育落实到各个学校、每位教师,深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三、推动均衡发展,不断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一)实施教育惠民工程。一是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作为全省唯一地市,潍坊市级财政全部承担起本应由市县两级财政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保障经费7961万元,惠及68万农村孩子。划拨专款1000万元,构建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长效机制。二是启动农村中小学“一通二热三改”工程。划拨专款,年内为就学半径超过1.5公里和地处偏远山区的300所农村学校开通校车;为353农

15、村不寄宿学校配备热水、热饭设施;改造部分学校的食堂、宿舍、厕所。三是着力解决中心市区“上学难”问题。统筹规划市区中小学布局建设,积极构建市区学校建设与小区开发相配套的长效机制;投资近2亿元,实施市区中小学解困工程,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四是加强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作。实施危房改造和百所薄弱小学改造工程,近年来,人力、物力、财力各项折合投资达到13.5亿元。五是构筑贫困师生救助网。对xx名城市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两免一补”;为低保家庭子女、孤儿提供免费高中教育;安排1000名城乡低保家庭的子女免费就读技工学校;确保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筹建潍坊教育基金会,构建

16、贫困师生救助全覆盖体系。(二)扩增优质教育资源。通过“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教师一样由财政发放工资、提供保险,组建优秀教师助教团”等优惠政策,打造民办教育发展的“洼地效应”,近三年来,社会资金用于教育投资超过15亿元。加快了优质教育资源的膨涨步伐,并通过民办学校的理念、机制方面的“鲶鱼效应”,使公办学校活力明显增强。(三)搭建学生成才的“立交桥”。实施职业教育“2431”工程,每个县市重点建设一处占地200亩以上、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以上、在校生3000人以上、实验实习设备价值1000万元以上的职业教育中心。坚持“特色办学、品牌立校”,突出高职院校的重点专业建设,打造“高职城”,让不同需要的学生都有练就过硬素质的场所。(四)打造潍坊数字化教育品牌。全市中小学计算机总量从1999年的2.2万台增加到现在的13.5万台,每10名学生拥有1台计算机。实施校校通工程,建立“共有共享”的资源库,使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了城乡共享。四、创新教育督导评估方式,为素质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