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中地理新课程实验阶段性总结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413699778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中地理新课程实验阶段性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中地理新课程实验阶段性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中地理新课程实验阶段性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中地理新课程实验阶段性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中地理新课程实验阶段性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中地理新课程实验阶段性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中地理新课程实验阶段性总结(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中地理新课程实验阶段性总结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体验了课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新”的教与学方式和“新”的评价方式,也感受到课改的“辛劳”与收获。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平台和契机,但成长中又不乏困惑。以下仅就高中地理课改实施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各位同行探讨。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模块教学,是实施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的学科重点和主要任务。从理念和实践上,这一年我们的基本思路是:1.认真理解掌握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正确实施地理学科教学统一全校地理科任教师的“标准”共识,提高使用课程标准实施地理教学的自觉意识。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是教材编写、教学

2、、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一年来,我们加大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的学习与研究的力度:开展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认识课程标准与大纲对教学行为规范的变化;加强对课程“内容标准”的学习,特别是认真解读课程标准,逐条研究课程“标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要求;比较同一条“标准”下,四种版本教材所呈现出来的知识的相同与差异之处,从相同之处寻求其“标准”的最基本要求,从差异之处把握其较高、较低的要求限度。通过上述研究,结合教师培训、教学研讨使全校高中地理科任教师对课程标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共识,能较正确完整的掌握各章节教学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与之相联系

3、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并做到以“合理的方式实现合理的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深入分析研究地理教材,做好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设计一年来,我们结合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学习理解,开展对以湘教版教材为主的分析研究。初步确立和形成一种基于课程标准、反映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资源观和备课模式: 解读课程标准的目标陈述结构,分析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依据课程标准分析教材,梳理并提取教材所隐含的知识结构、认知内容的基本方法与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确立教学或学习目标的重点和难点; 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 选择适应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根据内容特点设计学生学习的基本过程与方法; 设计学生学习效果的

4、评价;及时总结与反思教学过程。地理组教师撰写的衡阳市名优农业生产案例设计、环境人口容量探究性学习案例全球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探究性学习案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探究性学习案例等教学设计发表在考试报上。2.组织以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的校本教研,组织开展以章节教学探讨为目的专题课堂观摩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我们十分注意引导开展以集体备课为主要形式的校本教研活动,努力发挥各校高中备课组长和地理骨干教师在“集体备课”中的带头作用,按照教学计划配合教学进度,以章为单位,提前对将要教学的内容有关的课标进行讨论,形成三维目标的教学共识。在此基础上,对教材作进一步分析,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交流

5、各位科任教师的教学策略。调查显示,组织开展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听课评课,是指导高中新课程地理教学的有效途径,教师同伴间通过观摩活动交流、切磋教学,对地理教师的业务成长最为有效。3.促进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新课程实验的实施水平。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注重通过落实以下五项教学实施要求,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新课程实验的实施水平。重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课程标准中有大量与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有联系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安排教学活动时,注意采用对不同观点进行比较和判断、反思自己行为、运用多种素材等方法,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关注人口、资源、环

6、境、发展等问题,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积极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究和研究活动教师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日常教学中要多使用探究方法,帮助学生形成主动探究地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研究性学习。地理组教师指导学生的研究性课题衡阳市生态绿地利用状况调查报告、湘江衡阳段水质调查报告、衡阳市洪涝灾害的成因与对策发表在考试报上,指导学生参加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地球小博士科技大赛,共有40位学生获全国大奖。善于采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教学中,我们提出要体现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的“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这个理念,积极探索和采

7、用适应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例如,在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前提下,为学生提供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学习材料;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体验主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和“经历”,让学生拥有更多时间进行自主学习;鼓励和尊重学生不同的经验、见解、想法和说法等。通过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我市的地理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明显的、积极的变化。努力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本学期我们在实施必修2模块教学中,注意在有关土地利用、城乡规划、交通规划、工业区位选择的地理设计、解决方案教学中,引导教师避免把教学问题绝对化,提倡和鼓励地理教师多运用一分为二、对立统一、发展变化的观点,让学生对各种不同观点、问题展开辩论

8、,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等,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开阔眼界,发展批判性思维,培养用辩证方法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良好习惯。正确利用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信息资源获取、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不仅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部分,也是学生未来生活能力的组成。因此,我们强调在有条件的学校因地因时制宜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既提高了地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使用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同时,我们重视对科任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信息技术和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利用做好指导,提倡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配合,强调老师要把多媒体技术主要用在实现教学难点突破方面,要发挥教学板书、板画和板图的特有功能,相得益

9、彰。三.以科研带动教研,以课题研究促进课程实验,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深化和提高高中地理新课程实施水平。为了配合我市的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我们注意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充分树立“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效果即成果”的新课程研究意识,积极开展行动研究。回顾近两年的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的工作,总体上比较平稳顺利。对这些进展和成绩,与学校领导重视,准备充分,措施有力的整体环境有关。其中,研训一体化,是整体推进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的重要保证。关于高中地理课改若干问题的思考以下仅就高中地理课改实施过程中存在及出现的一些问题与各位同行探讨: 1课程标准与教科书呈现的不一致。新课程课程标准是对课程教与学的基本规范,教科

10、书的编写更多的是反映了编者对标准的主观认识,从内容选择到形式呈现都与课程标准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引领和指导学校地理科任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力求准确地学习、掌握课程标准,树立“用教科书来教”的意识。当教科书内容与课程标准有偏差时,允许科任教师依据课程标准选用更经典、更本土化的案例进行替代。根据教学需要,允许科任教师打破教科书呈现顺序,对教学内容重新整合。2是“用”教材还是“教”教材? 现在较流行的提法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从课改精神和课标理念来说,这显然是教材观念的一大改变和更新。但毕竟教材是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的集中体现,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媒体。在实际教学中,绝大多数

11、的一线老师实质上是用教材、教参备课,课堂上仍是“教”教材为主;而学生上课以及复习考试的主要素材仍是教材和地图册。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教”教材是客观存在的。作为老师,既然选择了一种教材作为教学媒介,他所希望的当然是该教材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其最大的效用,而不仅仅是作为教学用的参考书,更不希望是教材半成品。作为学生,教材更是其获取知识与技能、体验过程与方法、进行情感交流与价值培养的主要载体。我们应重视和正视教材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其不可替代性。一线教师工作压力大教育教学任务重,其实并没有太多精力去充实补充更多新的内容。在此,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希望能用上既有利于教师的教也有利于学生的学的教材。在一定

12、意义可以说,没有一流的教材,难以培养出一流的人才。 3关于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孰优孰劣? 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原理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但它也有耗时长效率低的缺点。在45分钟内,不可能组织太多的探究活动。一学期36个学时,更不可能堂堂课去探究,否则完不成教学任务。接受式学习虽有弊端,但效率高,尤其就国情而言,我们基本上是大班教学,需要接受式学习来使更多的学生在短时间内受益。因此高中课改不应排斥接受式学习。据了解,实验区这一学期中的课堂教学接受式教学多于探究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在课后更有用武之地。 此外,教材提供的探究活动素材有限

13、,而且有的操作性不强,很多时候需要教师自己设计探究问题,增加了备课的时间和难度。于是很多地方出现了“探究”在公开课、“接受学习”在平时的现象。要改变这种局面,既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加强学习提升业务水平,同时,也应有配套的探究素材库供老师们选择参考。这样才能确保探究式学习的真正落实,学生才有更多的动手动脑和学以致用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地理探究能力。 如何进行过程性评价和学分认定? 4关于学业评价与学分认定问题 过程性评价一直以来是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传统的学业评价主要是以学习结果为主要依据、以分数论成败的终结性评价机制,忽视了学生在学习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削弱了评价的

14、激励和发展的功能。“注重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高中课改“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与主体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当前较成功的过程性评价是成长档案袋,但这种模式并不适于大范围和长时间使用和各学科同时使用,否则会大大加重老师和学生的负担。因此有专家提出,过程性评价不是管理和束缚学生,不必过于追求精确和规范;评价指标可清晰也可适当模糊但必须具备可操作性,必须考虑学科实际、教学实际和师生负担。回顾这一年的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的工作,总体上比较平稳顺利。对这些进展和成绩,与学校领导重视,准备充分,措施有力的整体环境有关。其中,研训一体化,是整体推进高中地理新课程实验的重要保证。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