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12辑:喜冤家+虚花悟+聪明累+留馀庆-《红楼梦》诗词曲赋选讲

壹****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4.06KB
约7页
文档ID:409655284
第12辑:喜冤家+虚花悟+聪明累+留馀庆-《红楼梦》诗词曲赋选讲_第1页
1/7

第12辑:喜冤家+虚花悟+聪明累+留馀庆喜冤家中山狼,无情兽,全不念当日根由一味的,骄奢淫荡贪欢媾觑着那,侯门艳质同蒲柳;作践的,公府千金似下流叹芳魂艳魄,一载荡悠悠注释】当日根由:隐寓迎春夫家全靠贾家提携而发迹 “中山狼”句隐寓迎春丈夫孙绍祖将忘恩负义,恩将仇报 欢媾:男女交欢 “一味的”二句隐寓迎春将遭到丈夫的性虐待 觑着:瞧着,看待 侯门艳质:与下面的“公府千金”同义,均指迎春 蒲柳:又名“水杨”,是一种易于凋零的树木因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有“蒲柳之姿,望秋而落”之语,遂成衰弱或低贱的典故这里取后一义 作践:糟蹋,折磨,摧残觑着那”四句隐寓迎春将遭到丈夫百般折磨 “叹芳魂”二句隐寓迎春出嫁一年后即被丈夫虐待而死 此曲预示了贾迎春身为“公府千金”,婚后却过着非人的生活,并在一年后即死去,同样逃不脱薄命女儿的悲惨命运赏析】这首曲子是写贾迎春的曲名“喜冤家”,是说她所嫁的丈夫是冤家对头,因为婚嫁称喜事贾府的二小姐迎春和同为庶出却精明能干的探春相反,老实无能,儒弱怕事,所以有“二木 头”的评名她不但作诗猜谜不如姊妹们,在处世为人上,也只知退让,任人欺侮,对周围发生的 矛盾纠纷,采取一概不闻不问的态度。

她的攒珠累丝金凤首饰被人拿去赌钱,她不追究,别人设 法要替她追回,她说“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事事情闹起来了,她不管,却拿一本《太上感应篇》 自己去看抄检大观园,司棋被逐迎春虽然感到“数年之情难舍”,掉了眼泪,但司棋求她去说 情,她却“连一句话也没有”如此怯懦的人,最后终不免悲惨的结局,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里,实 在是有其必然性的看起来,迎春像是被“中山狼,无情兽”吃掉的,其实,吞噬她的是整个封建宗法制度她从小 死了娘,她父亲贾赦和邢夫人对她毫不怜惜,贾赦欠了孙家五千两银子,将她嫁给孙家,实际上等 于拿她抵债当初,虽有人劝阻这门亲事,但“大老爷执意不听”,谁也没有办法,因为儿女的婚事 决定于父母后来,迎春回贾府哭诉她在孙家所受到的虐待,尽管大家十分伤感,也无可奈何,因 为嫁出去的女儿已是属夫家的人了,所以只好忍心把她再送回狼窝里去在大观园女儿国中,迎春是成为封建包办婚姻的牺牲品的一个典型代表作者通过她的不 幸结局,揭露和控诉了这种婚姻制度的罪恶,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客观事实可是,有些人偏偏 要把这个反对封建婚姻制度的功劳记在续书者的账上,认为续书也有比曹雪芹原著价值更高的 地方,即所谓“有更深一层的反封建意义一一暴露封建社会婚姻不自由”,因而“在读者中发生更 巨大的反封建的作用甚至还认为,“婚姻不自由。

在《红楼梦》中,它是牵动全书的线索"(见 《红楼梦研究参考资料选辑》第二辑第29、31页,人民文学出版社版)这无非是说,续书把宝黛 悲剧写成因婚姻不自由而产生的悲剧是提高了原著的思想性我们的看法恰恰相反所谓“更 深一层的反封建意义”,如上所述,原著本来就有的《红楼梦》虽暴露封建婚姻罪恶,但决不是一 部以反对婚姻不自由为主题或主线的书把这一点作为“牵动全书的线索”,自然就改变了这部 政治性很强的小说的广泛揭露封建社会种种黑暗的主题,改变了小说表现四大家族在封建统治 阶级内部政治斗争中趋向没落的主线,把基本矛盾局限在一个家庭的小范围之内(曹雪芹是通过 特殊的典型化手法,有意识地把贾府这个封建宗法制贵族大家庭作为当时整个封建宗法社会的 缩影来描写的人物主要活动场所名曰“大观”,说它是“天上人间诸景备”,正暗示了这部小说的 作意),把读者的视线引到男女恋爱婚姻问题上去,甚至使人误以为作者在小说开头声称此书“大 旨谈情”的“情”,真的就是儿女之情了这实在是续作者对原著精神的歪曲虚花悟 将那三春勘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见把秋挨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能躲?闻说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84)注释】①“将那”句:与前“判词”所说“勘破三春”意同②桃红柳绿:喻荥华富贵待如何:结果怎么样 呢? ③韶华:大好春光这里又喻所谓“凡心” ④清淡天和'既是与自然界浓艳的春光相对的天地间 清淡之气,又指人体的元气,因为古时有所谓不动心,不劳形,清净淡泊,可保持元气,不受耗伤的说法.所 以,“觅天和”亦即所谓养性修道《庄子•知北游》:“若正汝形,一汝视,天和将至天和,即所谓元气 ⑤ 天上夭桃、云中杏蕊:皆比喻富贵荣华唐代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诗:“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 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封建士大夫以天、日称皇帝,以雨露喻君恩;所以高蟾借天上桃杏 比在朝的显贵,以秋江芙蓉自况夭桃,语本《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天夭夭夭,美而盛的样子又旧 时以“夭桃稜李”为祝颂婚嫁之辞,与曲子说惜春不嫁人而为尼的命运也相适合⑥“到头来”二句:说桃 杏虽盛,但等不到秋天早已落尽以草木摇落而变衰的秋季来象征人世间不可避免的衰败从其他线索看, 原稿写贾府之败,时在秋天,因此,这一句含义双关。

⑦则看:只见 ⑧白杨村:古人多在墓地种白杨, 后来常用白杨暗喻坟冢所在《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 死人,杳杳即长暮⑨青枫林,李白遭流放,杜甫疑其已死,作《梦李白》诗,说:“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 黑"这里青枫林是借用,意同"白杨村"⑩的是:真是⑪生关死劫:佛教把人的生死说成是关头、劫 数劫,厄运⑫“西方”二句:喻指皈依佛教,求得超度,修成正果佛教发源于古印度,所传释迦牟尼在 树下觉悟成佛的"宝树”,虽然也枝叶婆娑,但那是菩提树,不叫“婆娑”我国传说中婆娑树是有的,与西方佛 教无关,也并不结什么果乐史《太平寰宇记》:"日月石在夔州东乡,西北岸壁间悬二石,右类日,左类月,月 中空隙有婆娑树一枝人有疑“婆娑”二字为作者一时误写,其实不误它作为皈依佛门的象征至少在清代 是人所周知的如爱新觉罗•晋昌《题阿那尊像册十二绝》之二“手执金台妙入神,婆娑树底认前因”,即是 (见文雷《红楼梦卷外编》,辽宁一师《〈红楼梦〉研究资料选集》第三集第174页)长生果,即《西游记》中所写 的人参果,俗传的仙果,传说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再三千年才得熟,吃了可以长生不老。

果,又是佛 家语,指修行有成果这里,作者是捏合传说以取喻,暗示惜春终于逃避现实,出家为尼评解】贾惜春“勘破三春”,披缁为尼,这并不表明她在大观园的姊妹中,见识最高,最能悟彻人生的 真谛恰恰相反,作者在小说中,非常深刻地对惜春作了解剖,让我们看到她所以选择这条生活 道路的主客观原因客观上,她在贾氏四姊妹中年龄最小,当她逐渐懂事的时候,周围所接触到 的多是贾府已趋衰败的景象四大家族的没落命运,三个姐姐的不幸结局,使她为自己的未来担 忧,现实的一切既对她失去了吸引力,她便产生了弃世的念头主观上,则是由环境塑造成的她 那种毫不关心他人的孤僻冷漠性格,这是典型的利己主义世界观的表现人家说她是“心冷嘴冷 的人”,她自己的处世哲学就是“我只能保住自己就够了”(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时,她咬定 牙,撵走毫无过错的丫鬟入画,而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就是她麻木不仁的典型性格的表 现所以,当贾府一败涂地的时候,入庵为尼便是她逃避统治阶级内部倾轧、保全自己的必然道 路对于皈依宗教的人物的精神面貌,作如此现实的描绘,而绝不在她们头上添加神秘的灵光 圈,这实际上已成了对宗教的批判因为,曹雪芹用他的艺术手腕“摘去了装饰在锁链上的那些 虚幻的花朵”(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同样,曹雪芹也没有按照佛家理论,把惜春 的皈依佛门看作是登上了普济众生的慈航仙舟,从此能获得光明和解脱,而是按照现实与生活的 逻辑来描写她的归宿的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在原稿中,她所过的“缁衣乞食” 的生活,境况也要比续书所写的悲惨得多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85)注释】机关:心机,权术 卿卿: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王安丰的妻子常以“卿”称安丰,安丰以为不敬,其妻说:“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译成白话便是:“我亲你爱你,因此称你为卿;我不称你为卿,还有谁该称你为卿?”后即以为昵称或谑称这里取后一义 “机关”二句隐寓王熙凤将凭仗聪明才智,执掌家政大权,敛钱害命,胆大妄为,结果是人人痛恨,一命呜呼 “生前”句:隐寓王熙凤生前不但忙于操持家务,而且千方百计捞钱 生前心已碎:指王熙凤用尽了心机 死后性空灵:为假设之词,是说王熙凤只有到死后才能明白过来 意悬悬:提心吊胆之意隐寓王熙凤既要讨好贾母、王夫人,又怕暗中所做的坏事败露,所以心里不踏实。

“家富人宁”以下诸句是以王熙凤死后的口气,领悟到自己虽然操碎了心,也难以挽救贾府败落的命运 此曲预示了王熙凤聪明反被聪明累的悲剧,也暗示了声势炫赫的贾府最后将彻底崩溃的结局,同时又暗示了天命难违、人世无常的道理赏析】王熙凤是贾府的实际当权派她主持荣国府,协理宁国府,而且交通官府,为所欲为这是 个政治性很强的人物,不是普通的贵族家庭的管家婆她的显著特点,就是“弄权”,一手抓权,一 手抓钱,十足表现出剥削阶级的权欲和贪欲王熙凤不仅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了一个阶级忽 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不光是王熙凤的个人命运,也可视作垂死的封建阶级和他们所 代表的反动社会制度彻底崩溃的形象写照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这两句道出了正走向没落的一切反动阶级的共同规 律王熙凤是四大家族中首屈一指的“末世之才”,在短暂的几年掌权中,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 阴毒之能事,制造了许多罪恶,直接断送在她手里的就有好几条人命这一切只不过为她自己的 最后垮台准备条件按照曹雪芹的原意,这个贾门女霸的结局是很糟的从脂批中可以知道原 稿后半部有以下情节:一、 获罪离家,与宝玉同淹留于狱神庙(待罪候命处,还不是监狱)。

原因不外乎她敛财害命 等罪行的被揭露如对“弄权铁槛寺”,逼迫一对未婚夫妻自尽,自己坐享三千两银子一节,脂批 就指出:“如何消缴,造业者不知,自有知者'‘“后文不必细写其事,则知其平生之作为,回首时无 怪乎其惨痛之态第十六回)离家在外期间,刘姥姥还与她在“狱庙相逢”(靖藏本第四十二回 批)此外,在狱神庙见到凤姐的,还有小红、茜雪等人二、 在大观园执帚扫雪这当是获罪外出,经一番周折,重返贾府以后的事脂批说过,怡红 院的穿堂门前,将来“便是凤姐扫雪拾玉之处”(第二十三回)三、 被丈夫休弃,“哭向金陵”娘家从第二十一回脂批看,她发现丈夫所私藏的多姑娘头发 (批:“妙设使平儿收了,再不致泄漏,故仍用贾琏抢回,后文遗失,方能穿插过脉也是一个导 火线丈夫借此闹翻,将其休弃那时,凤姐“身微运蹇”,只能忍辱,这与“俏平儿软语救贾琏”时 的“阿凤英气”有天壤之别所以后半都那一回的回目叫《王熙凤知命强英雄》四、 回首惨痛,短命而死尤氏对凤姐说:“明儿带了棺材里使去脂批;“此言不假,伏下后 文短命‘'(第四十三回)总之,凤姐的惨痛结局是自食恶果,并不是什么人世祸福难定但作者主观上对凤姐还是有 着相当明显的怜才和惋惜心情的,即使只从这首曲子中,我们也能感觉岀来。

这当然可以认为是 作者的阶级局限,但更重要得多的是曹雪芹在描写凤姐这个人物时,并没有受自己感情上某种偏 爱的影响,。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