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美育的完整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08839535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向美育的完整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走向美育的完整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走向美育的完整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走向美育的完整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走向美育的完整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走向美育的完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美育的完整(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向美育的完整作者:周庆元 胡绪阳 来源:教育研究 更新时间:2006-9-14摘要 当前,人们对美育内涵及其任务的认识还不完整,教 育实践更有残缺。 美育具有两个基本维度: 审美教育和立美教育。 审美教育把学生当作审美主体,立美教育把学生当作审美客体。 美育课程必须按照完整美育体系来规划、开发、建设、实施和管 理,以促进完整美育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美育;审美教育;立美教育;课程随着人的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 高,学校美育的职责和地位也越来越凸显。教育部全国学校艺 术教育发展规划( 2000年-2010 年)强调指出:“切实加强学 校美育工作,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

2、学生全面发展和健 康成长的一项迫切任务。”完整的学校美育具有两个维度:一个 是审美教育,就是把学生当作审美主体培养,使学生成为善于审 美的人;一个是立美教育,就是把学生当作审美客体培养,使学 生自身成为美的人。一、美育实然:美的残缺对美育的历史和现状作个简单考察,我们就会发现,从学生全面发展观看,美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残缺。1美育的理论:半个月亮爬上来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首次提出了“美育”( aesthetic education )的概念。教育大辞典开宗明义:美育“亦称美 学教育、审美教育。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形成一定 的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的教育。”在“美育任务(tasks of

3、aesthetic education )”这一词条中,表述审美观念的培养 时强调“能使学生以更自觉的态度,主动、积极、正确地接受审 美对象的美的信息”。辞海是这样表述的:“亦称审美教 育、美感教育,是关于审美和创造美的教育。”教育大 辞典(增订合编本)对美育概念的表述有所变化:美育“亦称 审美教育, 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 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 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点,美化其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提高道 德与智慧水平的教育”。这一定义的可贵在于,注意到了学生作 为审美客体在“心灵、行为、语言、体态”方面的“美化”,但 这个“美化”还只是审美活动对审美主体的“反哺”,不是教育 直接主动的对学生

4、心灵、行为、语言、体态美的培育,同时,这 种“美化”的目标在于“提高道德与智慧水平”,而没能把它直 接纳入“美”的目标,或者说把“美”看成了一个道德与智慧的 附属物,否定了美育的独立性。杜卫的美育学概论把美育仅 当做审美教育、美感教育的另一译名,其美育学概论中也没 有给出美育的定义,其立论的基础也在于把美育看成是“审美教 育”或“美感教育”。而在吴瑞裘等编著的美育教程中,根 本就没对“美育”概念进行介绍,全书没有涉及对“美育”的理 解问题,而直奔“中学审美教育”,无疑,他们已经将“美育” 的逻辑起点放在了“中学审美教育”。而苏和平在美育探源 一文中则是以“美育即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为立论基础,

5、并指 出“这种称谓的规范出现较晚”,认为美育即审美教育或美感教 育是一种规范称谓。周冠生在美育的今天、明天与昨天一文 中,列举了对美育界定中四种最具代表性的观点,其中“最新、 最有权威性的美育定义”是:“美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 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念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 美能力的教育”。这实际上还是一种美育即“审美教育”、“美 感教育”的观点。汤杰英通过对美育概念的广泛考察,认为美育 概念“尽管具体观点实际阐述不尽相同,但作为提法却都采用审 美教育”。她还注意到,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张念宏 主编的教育学辞典、西南三校编普通教育学、李文庠著 简明美育教程、南京师范大学编教育

6、学等 17 种典籍和论 著中,把“美育”直接称作“审美教育”。可见,理论界普遍把 “美育”仅定位于“审美教育(美感教育)”。所幸的是,陈建翔在现代美育观念的演进中对美育内涵 提出了“审美”和“立美”两个维度。可以肯定,“立美”概念 的提出意义是重大的,为美育开拓了应然的空间,但是他这里的“立美”仅是从品德和心理角度来观照的,是指“以美启真”、 “以美储善”的“立美操作”和知、情、意诸结构按照美的规律 综合协调发展的“立美发展”, 他触及了“美育”的另一只眼睛, 但没能将它打开,在内涵上仍是片面的。从“立美”的角度,没 有看到在社会学和行为学范畴也本然地存在着一份美育的天地, 也没有指出教育学方

7、面的责任。尽管如此,“立美”这一概念仍 然是值得捷用的。人们之所以把“美育”仅定位于“审美教育 (美感教育) ”, 主要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于把“美”就视为“审美”,把“美 学”也称为“审美学”,自从把西文“美”和“审美”概念引进 的时候, 就把 aesthetic 直接译作了“美”或“审美”。 事实上, “美”是一种客观存在在人的意识中反映的结果, 是 aesthetic ; “审美”是人作为主体对“美”的对象感受的过程,是 aesthetic judgment 。人们关于“美”的活动包含了美的感受和 美的创造, 美的创造虽然体现主体的审美品质, 但并非审美本身。 美的创造除了艺术创作,还有

8、对主体自身美的建立,即“立美” (aesthetic formation ),尽管“立美”直接受“审美”的影响, 但它仍是一个独立的“美”的活动过程。与此相应,“美育”就 存在着“审美教育”和“立美教育”两个维度。尤其重要的是,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要非常重视从美学角度(而不是从思想 品德角度)对学生自身美(心灵、语言、行为、仪表美)的培育, 要切实关注并重视“立美”教育。当前的美育理论,仅仅让我们看见了美育作为“审美”的半个月亮,我们还期待美育作为“立 美”的另一半也一同爬上来,让一轮满月照亮我们的教育世界和 生活世界!2美育的实践:半江瑟瑟半江红美育在学校教育中一直是一个薄弱的环节。除了

9、美育在指导 思想、管理机制、师资、设施等要素的不足外,在美育观念、课 程设置、课程实施、教学过程等方面都存在着偏差。一是美育认 识的片面性。 在理论认识上, 对学生美育的单维度; 在课程观上, 只注意了艺术教育课程对于美育的意义,没有注意文学课程、体 育课程、德育课程及其他课程对美育的意义;在具体教育教学实 践中,以音乐、美术代替艺术教育,以艺术教育代替美育,没有 形成综合美育的观念和课程体系,更没有在“立美教育”方面设 置必要课程。二是美育地位的边缘化。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始终是处于边缘地位,最狭义的美育课程(音乐、美术)也仅在 低年级开设,许多学校到初三就不再开设此类课程。低年级的美

10、育课程也还没能真正走向美育还处于一种“乐教”层次,甚至 还没有达到“乐教”,因为课程的实然地位,使得学生、家长并 不关注或者说并不普遍关注这一方面的发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也不高。国家对美育课程规定的课时量就少,即使这样,许多学 校还开不足课时。美育课程教育目标达成没有量化指标,教学评 价难以把握, 在学生素质评价中容易被忽略。 三是美育的精英化。在当前基础教育中,对美育认识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这就是把美育看成狭隘的特长教育,学生学声乐,器乐、美术、舞蹈,教 育的价值取向不是为了培养其美的内涵,而是为了作为职业与生 存的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对美育来说本来就偏颇的艺术教育往 往不是面向全体学生,

11、而成为面向极少数学生的“特长教育”。 艺术教育更倾向于技艺教育,失去审美教育的原本意义和作用, 也消解了艺术课程的普遍美育意义, 形成了“艺术教育不艺术”、 “普通教育不普通”的局面。二、美育应然:一双亮丽的眼睛对美育实然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美育在学校中的残缺、在 学生中的残缺, 如何建构完整的美育, 推进学校完整美育的发展, 我们还需作理论的深思。1美育之“双眸”分析美育理论,首先要思考的就是“美育的职责和任务是什 么?”毫无疑义, 其宏观职责就是与德育、 智育、体育等一道完成 “育人”的目标,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其分解任务就是 实现对学生“美”的培育,促进“美”的素质的发展。“审美素

12、 质”不等于“美的素质”,它只是“美”的素质的一个方面。一 个人既是一个审美主体,同时也是一个审美客体,一个被审美的 对象。学生“美”的素质包含了审美水平(对“他美”的感知) 和立美水平(对“己美”的塑造),这是以人格为核心的内在美 和以形象、语言、行为等为表现的外在美。这就要求一个人不仅 要善于“审美( aesthetic judgment )”,要具有审美能力,能 够拥有审美知识,能够欣赏美的事物,能够形成自己美的观念, 能够在享受美中享受生活;同时,还要善于“立美( acsthetic formation )”,在创造美中创造生活, 把自身建设成为一个“美” 的人,让他人感受你的美,用自

13、己的美去美化世界。这样,对美 育就应该完整全面地观照,就必须从“人”作为审美客体和审美 主体两个维度去加以认识和把握,美育就必须从“审美教育”和 “立美教育”两个方面去实施、去追求。美育拥有“一双”美丽 的眼睛,一只是“审美教育”,山只是“立美教育”,闭上任何 一只,美育都将是不完整的,由此教育出来的学生也将是不完美 的。2美育之树完整美育到底包含了哪些内涵要素 ?各要素之间又有怎样的 联系?我们从美育的“审美教育”(作为审美主体)和“立美教 育”(作为审美客体)两个维度来对“完整美育”的基本内涵作 些结构分析。 从美育的审美教育维度看,美育的内容包含了审美 知识、审美能力、审美心理三个方面,

14、其中“审美心理”包含了 审美需要、审美情感、审美意识、审美倾向等, 这正是人们已经 普遍认识到了的部分。从教育的视角看,美的创造(如艺术创作等)是审美知识、审美能力和审美心理的应用和实践,可以不单 独分析为一个要素。 从美育的立美教育维度看,美育的内容则包 含了形象美、语言美、行为美和心灵美四个方面内容,如此分层 结构形成了“美育之树” 。其之间的关系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 联系、相互影响的。 ( 1)立美教育和审美教育的统一构成完整美 育内涵;心灵美作为个体内在的美,属于立美范畴,而不属于审 美范畴。(2)立美与审美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审美诸要素 直接影响立美诸要素的形成, 个体通过不断的

15、审美活动涵养心性, 可以把世界外在的美内化为个体美的素质;立美诸要素表现出人 的审美水平(包括审美知识、审美能力和审美心理),没有较多 的审美知识、较强的审美能力和恰切的审美心理,个体的形象、 语言、行为就不会体现出美的气质来。( 3)心灵美影响形象美、 语言美、行为美的形成,形象美、语言美、行为美是心灵美的直 接表现。(4)心灵美对审美的诸要素有直接影响。审美诸要素对 心灵美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即“以美启真”,“以美储善”, 通过审美活动,能够促进心灵的“真”和“善”的形成。3“立美”之关注美是人的存在方式。马克思关于“人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塑 造”自己的论断正揭示了人的“立美”意义。“立美”

16、就是在审 美过程中把世界的外在美内化为个体自身内在的美,一种真和善 体现的心灵之美,一种知、情、意的协调之美,“立美”的途径 主要还是通过审美活动来实现。事实上,“立美”的途径应该是 多样的,比如从道德教育角度、从行为学的角度,也是可以塑造 个体的美。虽然“美”可以“启真”,可以“储善”,道德的“真”、“善”本身就透射出社会美和伦理美,人自身体现出来 的这种社会美、伦理美正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立美”就是建 立和形成自身内在美的品质,并以此达成个体自身的外在美,使 个体的人以美的方式存在,以美的方式立身于世,以美的方式交 往与生活。美育的责任,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美的知识、增强审美 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而且要促进学生从内心世界到外在表 征都符合美的要求,使学生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美的人”。从 某种意义上说,“立美”对学生的作用比“审美”更为重要。“审美”是一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