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九年级语文上册半期测试题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5.50KB
约10页
文档ID:405427291
九年级语文上册半期测试题_第1页
1/10

九年级语文上册半期测试题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26分)1.下列词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3分)A.狡黠(jié) 强聒(ɡuō)不舍  根深蒂固(dì)  媚上欺下(mèi)B.参(cān)差  恪(kè)尽职守  恼羞成怒(nǎo) 孜孜不倦(zī)C.给予(jǐ)   锲而不舍(qiè)   吹毛求疵(cī)   味同嚼蜡(jiá0)D.嗔怪(zhēn)  刻骨铭mínɡ心  涕泗 (sì)横流   豁然贯通(huò)2.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B.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沮丧的神情C.不言而喻:不用说就明白其比喻义 D.枘凿:比喻两不相容3.下列加横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A.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的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B.据说,案件的情节十分复杂,作案手段令人叹为观止C.“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的头脑中已不知不觉的根深蒂固D.王小明几经波折,辛苦了几年,终于否极泰来,事业渐有起色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A、对于这种盲目投资、虚掷钱财的行为,迄今在有些部门仍未得到制止。

B、赵大爷种植的大樱桃刚采摘完毕,就基本上全部被抢购一空 C、我们20多个职工的子女今年要考大学或升高中   D、以计算机、通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文字、电报、、广播等传统信息手段相比,具有独特性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是一篇议论文,这篇文章中心论点就是“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B.《应有格物致知精神》文题即本文的中心论点,“格物”即推究事物的原理通篇强调了培养实验精神的重要性    C.《不求甚解》是一篇驳论文,作者马南邨D.《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是为批驳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指责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的错误观点,鼓舞民族自信心而写的采用了驳论的论证方式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6,请你仿照画波浪线的例句,在横线上补写三个句子要求内容相近,句式相同3分)读书是一个奇妙的过程,可以使软弱的性格变得坚强,                            ,                     ,                                 7.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8分,每空1分)(1) ____________   ,燕然未勒归无计。

  (2) 蔌蔌衣巾落枣花,___________3)过尽千帆皆不是, ___________4) ___________     ,欲语泪先流  (5)莫道不消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二、现代文阅读18分)①“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②我们从古以来,就有理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③这一类的人们,扰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④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编,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选自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8.在选文中,作者要证明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批驳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9.选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4分)  10.(6分)在“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一句中,作为比喻,“脊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状元宰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底下”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请你举出一个“舍身求法”或“埋头苦干”的历史人物,并对其作简要评价不超过30个字)(4分) 三、古诗文阅读(一).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8分)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2对这首词文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左牵黄,右擎苍”句,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塑造了诗人出猎时左手牵黄犬,右手擎苍鹰的豪迈潇洒的形象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句,描写猎队武士装束打扮,并以千骑飞驰的勇武气势烘托亲率猎队的诗人自己C.“为报倾城随太守”是为我通知全城官员武士都随太守前去打猎。

这里的“太守”是苏轼的好朋友D.“西北望,射天狼”句,用代表“贪残侵掠”的天狼星暗喻屡犯边境的西夏,表达了诗人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               1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5分) 出师表(节选)(23分)①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②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庐,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允之任也14 .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意思5分)① 躬耕于南阳   躬:              ②由是感激:    感激:            (4)夙夜忧叹         夙夜(5)先帝不以臣卑鄙    以              卑鄙1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    A.欲信大义于天下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将军身被坚执锐    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8分)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四个四字短语回答)( 4分) 答:                                         18.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                   、和                 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3 分) 四.课外现代文阅读15分)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①我们活在世上,免不了要承担各种责任,小至对家庭、亲朋,大至对国家、社会这些责任多半是应该承担的不过,不要忘记,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一种根本的责任,便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②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怎能不产生强烈的责任心呢?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世间其他的责任都是可以分担或转让的,惟有对自己人生的责任,每个人都只能完全由自己来承担,一丝一毫依靠不了别人。

   ƒ不止于此,对自己的人生的责任心还是其余一切责任心的根源一个人惟有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树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生活信念,才能由此出发,自觉地选择和承担起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正如歌德所说:“责任就是对自己要求去做的事情有一种爱因为有这种爱,所以尽责任本身就成了生命意义的一种实现,就能从中获得心灵的满足相反,一个不爱自己人生的人怎会爱他人、爱事业?一个在生活中随波逐流的人怎会坚定地负起人生的责任?这样的人常常把尽责任看成是纯粹的付出而索求回报   ④一个不知对自己的人生负有什么责任的人,也就无法弄清他对这个世界负什么责任现实中,某些人虽然正承担着一些责任,但却是完全被动的,他们之所以把一些做法视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出于自觉的选择,而是由于习惯、时尚、舆论等原因譬如说,他们把偶然却又长期从事的某一职业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从不尝试去拥有真正适合自己本性的事业;他们一发现社会上流行什么,就觉得自己应该紧紧跟上去;他们十分看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谨小慎微地为这种评价活着 由于不曾认真地想过自己的人生使命究竟是什么,在责任问题上也就必然是盲目的了   ⑤一个人如果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那么在一切社会活动中,就会对自己的行为持一种负责的态度。

一个社会如果由这些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的成员组成,那么就必定是高质量的有效率的社会 19、本文的主要观点是:                            (2分)  在证明过程中引用过的道理论据是:                  2分)   20、第③段除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外,还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答:  21、结合上下句看,第④段中画横线的三个分句的顺序可否调换?为什么?(3分)   答:     22、联系生活实际,你认为怎样做才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4分)  五.作文(60分)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既有阳光雨露呵护,也有寒风雪霜相伴,它们都是一笔财富幸福和谐的生活,让我们品尝甜蜜,懂得了珍惜;苦难艰辛的处境,使我们志怀高远,实现了超越尊重关爱,让我们学会宽容;挫折磨难,使我们变的成熟在经历与体验中,我们逐渐摆脱了蒙昧、自私、幼稚……我们长大了 请以“成长”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1)写出真情实感2)努力做到有创意3)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字数在600字以上。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