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ghxmuteducn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403235716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fzghxmuteducn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fzghxmuteducn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fzghxmuteducn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fzghxmuteducn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fzghxmuteducn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fzghxmuteducn》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fzghxmuteducn(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教研究与决策参考 2010年第6期(总第18期)2010年第6期(总第18期) 国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模式 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 加快地方高校科研转化的建议 高校现有科研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制度创新是提升地方高校科研水平的重要保证厦门理工学院发展规划处厦门理工学院高教所选编二一年九月二十日国外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主要模式1.美国模式美国高校技术转移的标准模式就是建立有法律、商业和技术专门人才组成的技术成果转化办公室,并通过美国大学技术管理协会(AUTM)一个以技术转让为其核心目标的全国性组织,进行广泛的合作与联系。美国从1787年制定技术政策以来,以1980年为转折点,政策重点由基础研

2、究逐步向促进政府研究机构与产业界的合作、促进技术转移与商业化、促进成果产业化方向发展。1980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专利和商标法修正案(贝尔-多尔法案),规定大学、非营利机构和小企业在联邦政府经费支持下作出的发明,拥有权仍然归其自己,联邦政府资助形成的大学发明成果如果在一定时期不能实现向产业转移,联邦政府有权决定由其他机构来继续实施商业化。这一法案大大促进了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和转移。贝尔多尔法被誉为促进“高校技术转移的大宪章”。1986年美国出台了联邦技术转让法,鼓励国家实验室与工业界合作建立科研联合体,明确规定开展技术转让是所有国家实验室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义务。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又对联邦技术转

3、让法案进行了多次修正,如1995年的国家技术转让与促进法、1997年联邦技术转让商业化法和2000年技术转让商业化法。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通过立法,加强联邦政府及研究机构对技术转让的责任,去除制约技术转让的不合理障碍,通过加速联邦资助的技术成果的转移,提高美国经济的竞争力。2.日本模式日本“以科技立国”,十分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研究。1985年日本制定了日本工业技术院设置法,规定在通商产业省设置工业技术院,执行有关工业的试验、研究、分析、鉴定、技术调查、推进成果工业化试验及其他研究,旨在促进科研与企业相结合。仿照美国的贝尔多尔法案,日本政府也于1998年颁布实施了大学等技术转让促进法,根据该法律

4、,日本已有27家面向大学的技术转让机构得到国家的认定。日本1997年将科技厅与文部省合并,成立了教育科学技术省,还将通产省的部分职能划入该省,旨在加强教育、科技和产业的密切合作。在日本,文部省的“未来研究计划”在不同的大学建立了20多个风险企业实验室,以促进大学同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3.英国模式英国政府在80年代认真思考了科技发展与工业衰退之间的关系,认为教训在于注重科学研究的同时,忽略了高新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20世纪80年代,英国政府削减了高校的经费,促使高校寻求来自企业等方面研究经费的支持,一些高校相继成立了工业界联络办公室(Offices for Industry Liaison)。

5、80年代中期以后,英国政府先后实施了“联系计划”,发表了科技白皮书,制定了技术展望计划,逐步加快了英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90年代,全球范围内兴起了科技产业化浪潮,英国政府对科技政策进行了战略性调整,于1993年发表了实现我们的潜力科学、工程和技术的战略的白皮书,标志着英国己将科技成果产业化作为一项基本国策。1994年,英国政府首次发表了科技展望,1995年发表了技术预测计划。技术预测计划是英国在研究了美、日的成功经验之后编制的。4.加拿大模式加拿大联邦政府1996年发表面向新世纪的科学技术:一种联邦战略以来,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大学与工业界的合作。1997年,加拿大联邦政府还制定了通过创新和合作

6、来创造就业和增长的产业文件,来支持大学与工业界的合作,他们提出“为青年人提供机会计划”(Opportunities for youth),每年资助大约1000名大学生和研究生到中小企业进行为期6个月的技术服务,还资助他们开展新产品、工艺流程和服务的开发。联邦政府还设立创新基金,联邦和省政府制定企业研究与发展投资税收返还政策,以支持大学与企业的合作。(来源: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第8期,作者:宋东林等)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高校是人才荟萃、知识密集的地方,拥有大量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各类科技成果,但科技成果转化率极低。这种现象的出现和长期存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1.缺乏与市场相适应,科技

7、成果与社会需求相脱节众所周知,长期以来我国高校研究开发的项目的经费绝大部分来自上级主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与科技应用部门因缺少沟通和联系,其结果是基础理论研究多,开发性科技研究少。造成我国高校每年开发出的数以万计的科技成果,其中一部分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却不能填补生产中急需技术的严重短缺,使企业和社会各部门不得不依靠大量外汇购买国外的技术和生产设备,浪费了大量的科研经费。2.转化后续能力不足,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健全科技成果在转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生产放大,工艺设备设计等一系列问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科技成果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一过程中还面临着市场需求等诸多风险。当前,在我国高校科

8、研经费的预算、调拨和使用中,往往缺少对转化经费的考虑。据有关部门调查,科研院所在实际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的经费开支要靠贷款,这对一般的高校来说往往是不能承受的负担。由于缺少正常的风险投资机制,使许多应该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科技成果胎死腹中。同时由于我国高校在职称评定时过分强调论文数量和第一作者的位置,使大量的研究人员不愿承担难度大、风险大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只要写出了报告,发表了论文,通过了鉴定,工作就算完成了,至于投入生产则是企业的事情。而企业却往往又认为,从市场上买回的技术,应无需经过转化就能直接投入生产变成产品,不愿大量投入具有较高风险的转化经费。因没有企业和风险投资机制的支持,

9、从而使科技成果转化后续能力严重不足。3.转化渠道不畅,科技成果市场狭窄目前,我国科技市场发育严重滞后。虽然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已深入人心,但至今仍未形成大容量的、流畅的科技市场。我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由于经营机制的缺陷,或者是技术更新与改造的需求不足,或者是近期企业经济效益低,对技术的吸收、引进和消化无能为力。中小民营企业因普遍规模较小,实力不足,往往是通过人情关系、回扣等手段去抢夺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破坏性的科技转化市场环境。在国外的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中介服务机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科技服务中介机构仅仅处于起步阶段,从业人员素质不一,管理混乱,其功能

10、和主要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成效甚微。据调查,我国90%以上科技成果转化都是自行洽谈的,60%的科技成果待在深闺。我国的企业与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之间还未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相互帮助、风险与利益共担的新型关系。我国虽然每年通过中介服务机构举办各级各类的技术洽谈会,成果拍卖会上千次,但是真正对科技成果转化富有实效的却寥寥无几。4.政府作用缺位,科技体制改革相对滞后长期以来,我国缺乏科技、教育、经济一体化的整体发展规划。与此同时,科研机构内部改革相对滞后,缺乏科学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影响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从国内外的实践来看,政府在科技成果的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由于经委、科技

11、、教育部门分别主管经济工作、科技工作和教育工作,三者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政府的作用严重弱化。目前,虽然政府为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优惠政策,但是银行、税务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配套措施不力,政府还没有真正起到服务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引导和协调的重要作用,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良好市场外部条件并未真正形成,我国的科技管理体制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在实质上带来了很大的负面作用。(来源: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第4期,作者:谢小风等)加快地方高校科研转化的建议一般来说,地方高校是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孵化器”和“辐射源”,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加速器”,是解决地方经济建设中重大科技问

12、题,实现技术转移、成果转化的生力军。增强本地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力,是提高区域创业创新能力,推进区域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一)地方政府将高校科研转化纳入经济发展规划地方政府要将加快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工作纳入经济发展规划,作为推进企业升级、加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完善地方高校科研转化机制,构建一个广泛的转化平台,使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企业与地方高校科研管理机构加强联系,并出台一系列促进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政策,把利益分配向地方高校科研人员倾斜,把理论成果转化为实际成果,促进地方高校的科技产业蓬勃发展。(二)地方高校和地方政府联合成立中介机构地方高校和地方政府联合成立

13、专门从事高校科研成果推广、转化的中介机构,构建地方高校网络信息平台,从而提高地方高校科研转化率。同时还可引导和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研发机构,共同承担技术攻关和国家、省科技专项,促进产学研三位一体,形成以项目为纽带、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长效机制。(三)拓宽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途径多种途径实现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既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通过联营、投资、参股、兼并等形式与企业共同创办高新技术经济实体,也可以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实现与企业的联合,以便逐步形成一批合作组织和合作基地。还可以将科研成果的专利权许可转让给地方企业,地方高校获取技术转让费,或者让教师利用自己的发明自筹

14、资金创办公司等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推进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健康稳步地发展。(四)地方高校科研项目应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地方高校科研项目应与辖区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地方高校科研方向不能脱离实际,脱离市场,脱离企业需求,要深入到社会生产实践中去,了解市场行情,并以企业为技术需求方加强合作。同时,以此为载体,为企业和高校搭建一个长期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平台,为企业抵御危机、谋求更大发展提供帮助。(五)改革地方高校科研管理体制高校科研管理机构在成果转化过程中,起着连接高校科研技术人员和企业的桥梁的作用,应当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科研管理部门的功能。高校科研管理机构应建立适应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5、并积极构架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支撑保障体系,使地方高校不仅成为“人才和技术的培养基地”,更可以成为“以区域经济、以地方企业为主体的技术服务场所”。另外,地方政府应广泛听取辖区内科研院所、高校专家、企业代表的意见建议,并通过政府牵线搭桥,认真整合辖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教优势,大力促进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企业技术水平,提高生产率,共同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综上所述,任何科学研究成果只有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不断接受检验,才能逐步准确化、科学化。科学研究必须以服务社会生产的发展为前提,而社会生产的进步也能促进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地方高校的科学成果必须要面向市场、面向社会,切实为区域经济服务,真正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 (来源:商业时代2010年第3期,作者:王子原等)高校现有科研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高校科技人才价值定位不科学,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目前高等学校已经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纷纷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但是在引进、使用和培养科技人才方面还存在着诸多值得探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1)相当一部分高校不清楚“人才”的真正含义。有些高校引进人才一味追求“头衔”和“光环”,有的省属高校要求招聘在全球排名前100位大学工作过的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