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舆论学讲稿 第七讲(三)

鲁**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0.50KB
约16页
文档ID:393719155
舆论学讲稿 第七讲(三)_第1页
1/16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舆论学讲稿 第七讲 第一节不同学科视角下的舆论形成观 了解舆论的形成,对于深刻地理解舆论,进而引导舆论是至关重要的,这也是舆论学的基本理论之一但是此类研究,由于采用了不同的学科视角,于是关于舆论形成的描述和分析便存在着不同的侧重面,大体上有早期的理性主义,现代的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等等学科视角 一、理性主义的研究视角(理性主义的舆论形成观) 1、“理性”的内涵 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基于正常的思维结果的行为反之就是非理性 最早意识到“理性”地位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亚拿萨哥拉斯,他是第一个提出“理性统治世界”的人历史上很多思想家面对各种人类历史中的迷信、偏执,以及现实的特权和压迫,求助于人的理性认识此外,还有17世纪法国思想家笛卡尔,他曾为理性主义提出一句“我思故我在”的名言,突出了人作为人的思维特征 18世纪至19世纪初的欧洲启蒙学者和早期的社会主义者们,都属于理性主义者如同恩格斯所说,他们“不是想首先解放某一个阶级,而是想立即解放全人类他们„„想建立理性和永恒正义的王国。

2、理性主义的舆论形成观 精英人物或精英团体造就舆论,或者是精英人物从舆论中发现理性,也就是发现时代精神 他们相信人的思维能够得出合乎理性的认识,只要这种认识被揭示出来,不合理的世界就会改观,而能够揭示人的“理性”的,是社会中的精英人物 3、评价理性主义的舆论形成观 理性主义舆论形成观从一个侧面说明舆论形成中精英人物和团体的影响力量,并指出了由于这种影响力给予舆论的理性成分 由此形成的传统的舆论学,虽然会有不同的派别,甚至政治观点是对立的,但基本上都遵循这样一个过程:问题出现→社会讨论(社会精英在其中起主导作用)→形成强大舆论→以舆论名义促进社会改革或民主化进程举例:高速拥堵、景区“爆棚”、游客滞留、垃圾满地……9月30日-10月7日中秋国庆假期的这场“全民旅游”大戏落幕而这个“最长黄金周”出游遭遇的各种“囧”况也引发无数感慨和议论耐人深思 早在今年1月,厦门鼓浪屿等少数景点就提出限客设想据悉,鼓浪屿最佳接待量约在8000到1.5万人之间,事实上,其日均游客接待量近2万人,小长假期间更达到日均8万到11万人此次黄金周前4天,鼓浪屿岛上人数都达到了10万以上,10月2日岛上游客突破12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看着眼前黑压压的人群,不少游客打趣说:“鼓浪屿要被踩沉了 复旦大学旅游系教授夏林根认为,在这方面政府相关部门与企业应该联手做好这件事,及时发布实时信息,提醒游客哪些景点人流已经爆满,尽可能地优化配臵资源他举例说,如果某一天上午10点,东方明珠的游客接待量已经达到了极限,这一信息如果通过公共交通和宾馆酒店的视频或广播等渠道发布出去,游客就能在宾馆或公交车上及时了解到这一信息,就能调整出游计划,到官方发布的相对人流量较少的景点去观光,“这是智慧旅游 正是这一信息发布渠道的不通畅,此次黄金周期间,华山、黄山、庐山等部分景点人满为患,而包括北戴河等同样著名的景点却面临接待不足的尴尬 景点处处人山人海也让游客质疑,“为什么这些景点不早点发布相关数据,最大承载量是多少,为什么不限流 业内人士表示,事实上,4a、5a级景点在规划时都必须对其游客最佳接待量与最大承载量有明确的设计,否则将无法通过审批,“可多数景点却不愿意向社会公布具体游客数据等信息,更不愿意临时限客,这里有着太大的利益诱惑毕竟黄金周一年才一次,全年的多数时间多数景点都面临着“吃不饱”的局面 有关专家认为,游客爆棚错不在长假本身,而是景区管理水平没有跟上,政府相关部门的信息发布没有到位。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进一步加强景点开发与建设,也能帮助解决长假游客过于集中的难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甚至建议,要进一步落实带薪休假、错峰休假制度,在不增加节假日的前提下,可考虑恢复“五一”黄金周,至少恢复为5天,可分流一部分旅游需求 所以呢,友情提示大家以后外出旅游或是探望同学什么的,一定要看准时机,从理性主义角度出发 二、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视角 1、从思维发生、认识发生角度考察意见的产生 心理学侧重从个体的思维发生、认识发生角度考察意见的产生,于是许多心理学的概念被用于解释人们意见的产生之源,例如表象、印象、动机、知觉、暗示等等从本世纪40年代起,一些舆论学的研究者开始进行舆论形成的心理实验 ①精神分析心理学:重点关注意见产生的无意识问题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冰山”理论,强调无意识的强大作用 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精神分析学,特别注意到意见产生的无意识问题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精神生活的大部分以无意识(潜在)的形态存在,意识的表达相当于浮在海面上的冰山,而无意识则深藏在水下人有一种把内心的积蓄力量外发的倾向,这种愿望得到适当的满足,便会有一种快感,否则会感到压抑。

例如:舆论调查中常见的关于满意程度的各种提问,便是以此为依据,从而了解各种意见的深层结构 ②行为主义心理学强调外部对人的生理性刺激在个体意见形成中的决定性影响 心理学的另一个分支——行为主义心理学,较为强调外部对人的生理性刺激在个体意见形成中的决定性影响,而不承认人的主观意识在意见产生中的作用也就是说,这个学派的研究者强调的是客观、精确地观察外部刺激对于意见形成的影响 2、评价心理学的研究 优点精神分析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对舆论、对意见形成的研究,提供了许多可以说明个体意见形成的心理要素,有助于理解人的情绪、意见等外在表达的内在结构,进而能够更多地理解舆论的深层结构 不足单纯地从个体的生理与心理来考察舆论,对全面研究舆论显得力不从心因为舆论毕竟发生于具体的社会环境中,人的心理状态、思考过程千差万别,非常复杂 举例双节长假,全国高速首次免费,众多车主纷纷上路高峰时段,不少高速路成了“停车场”有人戏称,塞车消耗的油钱可能贵过了省下的过路费针对这一情况,记者采访了多位车主,记录了他们的行车历程 卓先生往返省了350元,多花12小时”卓先生本来是打算9月29日出发,从东莞开车回湛江老家。

因为碰上首次高速免费政策,卓先生决定9月30日中秋节当天回家根据行程,卓先生回家的路程约400公里,高速路费约300元如果是在平时,不塞车情况下,4个小时可以抵达,油费大概在200元左右但在9月30日早上11时出发之后,一路遭遇堵车,车流极度缓慢,花了将近12个小时才抵达高速出口,比平时多了8个小时,油费也多出了大半,花了将近350元油费,虽然高速是免费了,但时间成本大大增加了,直接导致燃油成本也增加了回程时,因为担心10月7日会是车流高峰,所以卓先生选择提前一天在10月6日中午12时出发,但同样出现严重塞车,花了将近8个小时才抵达,花了将近300元油费,也比平时多出100元油费 算笔账卓先生省了约600元高速路费,因为塞车,往返比平时多花了12个小时,多出了约250元的油费,最终省了300多元 王先生避开拥堵时段,尽量错开高峰”9月29日晚9时,在顺德上班的王先生去广州接到同学后,开始驶上环城高速,继而转向机场高速,一路向北我们特意提前了3个小时出发,就怕到时候塞车”,在机场北转向京珠高速的收费站,王先生交了35元的费用在京珠高速往韶关方向,王先生明显感觉车流量增大,车速放缓,平时可以跑100-120公里的时速,这时候只有50-60公里。

当晚,王先生遇到了两起车祸,让他在京珠高速上堵了两个小时9月30日凌晨1时许,王先生转上韶赣高速,这是一条新开的支线,车流量不是很大,因此道路非常顺畅在广东与江西交界处的收费站,以往王先生要在这里缴纳175元的费用,但此时零时已过,高速免费通行 李先生有车辆刻意等候零时免费”跟在王先生后面的,是他的大学同学李先生李先生晚出发了2个小时,9月29日晚上9时许才从桂城启程,前往广和大桥,打算从这里上华快高速,再通过机场高速转京珠高速但在广和大桥,李先生便遇上了堵车缓慢行驶了1个小时后,李先生终于开到了一个调头位,赶紧调头离开晚上11时30分,李先生到达机场北收费站,在收费站前,许多车辆故意放缓速度,甚至停在一旁,任由交警按喇叭驱赶,也纹丝不动秩序很乱,他们都在等着零时免费通过”,李先生没有贪这个便宜,交了20多元的过路费后,顺利通过收费站李先生庆幸多花了这20多元一个小时后,9月30日凌晨零时28分,广州交通电台在微博上实时通报,在京珠南高速公路,很多车在排队等候加油,非常拥挤此时,李金已经通过了这些拥挤的路段,他感叹道,如果不是提前走了一段高速,估计全家要通宵守候在高速路上了 算笔账。

王先生全程800公里油费500元,虽然路上堵车2小时,但油费基本上没有太多增加省了近400元的过路费,尽管提前了3小时多花了35元的过路费,但比同样路线晚走的同学少花了5个小时的堵车时间 也就是说,要从公众的心理状态出发,避开拥堵时段,尽量错开高峰如果是咱们同学们,会怎样选择呢 三、社会学的研究视角 1、社会学是从文化传统、社会结构、社会变迁等角度考察个体意见的形成,进而考察舆论的形成 其中七个重要的考察舆论形成的社会因素,现在已经成为研究中通常的主要参考依据,即社会阶层(或地位)、种族(或民族)、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经济收入、居住地 2、“镜中观我” 马克思关于人的社会性的论述,对于说明意见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他指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所以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他还注意到人在最简单的社会联系中如何以“镜中观我”的方式产生意识他认为:“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比如这个人之所以是国王,只因为其他人作为臣民同他发生关系反过来,他们所以认为自己是臣民,是因为他是国王 3、影响东西方意见形成的主要社会因素 东方文化条件下意见的形成起重要作用的社会因素是人们所处的社会组织(如家庭、单位、社会团体等)。

西方文化条件之下则是风俗、观念形态、语言、艺术等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四、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视角 1、社会心理学关注意见形成中的社会情境因素 ①社会情境是与个体直接相关的社会环境,包括个体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是被个体所意识到的,并直接影响个体心理 ②社会环境是指宏观意义上的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对个体来说是客观的,社会环境在未被个体意识到的情况下,间接地对个体心理产生影响③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影响的科学,它企图了解、解释和预测另一个人、一群人和诸种因素的存在如何影响某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因此,在这个角度,经常会有“说服”、“舆论领袖”、“沟通”、“参考团体”等等概念用来研究意见的形成 2、舆论的形成(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分析) 早期的几位法国社会学家,诸如勒朋、塔尔德,就开始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群体意见的形成和特征,从而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①情感因素影响群体意见的形成(勒朋:五种情感因素例如:冲动、暗示、单纯、保守、道德) ②群体思维方式影响群体意见的形成(例如塔尔德等的研究他在其《舆论与集群》一书中,已经看到围绕大众媒介而形成的媒介“公众”,人可能只属于一个集群,但却可以属于众多的媒介公众。

3、评价社会心理学的研究 优点对“舆论导向”提供了较系统的舆论形成的诸种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