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青少年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38940044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1.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倡导青少年树立生态文明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倡导青少年树立生态文明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倡导青少年树立生态文明观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倡导青少年树立生态文明观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倡导青少年树立生态文明观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倡导青少年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倡导青少年树立生态文明观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倡导青少年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之我见党的十八大报告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 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 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首次把 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地位论述,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 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要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 观念。生态文明观念的普及离不开生态文明教育,青少年是 全社会生态文明教育的重点,因为他们今天是国家的小主 人,明天将成为国家的建设者。在我区中小学广泛而深入地 开展生态文明教育,使学生增强生态意识、养成文明习惯, 对于建设生态校园、生态型花园式新林区具有现实而深远的 意义。一、增强生态意识生态文明是在

2、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全球背景下,在对人 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社会发展目标。人类社 会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一方面人类适应和改 变自然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 提高。另一方面,人类忽视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一面,过 度地开发资源,导致全球环境恶化,从而促使人类重新审视 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思自己的思维方式、发展模式和生产、 消费方式,形成深刻的观念变革,由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 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转变为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 价值观。这一观念的转变过程伴随着世界各国环境保护运动 的兴起和环境教育的普及,生态意识教育很快被世界各国提 上了国民教育的议事日程

3、。尽管环境教育已在我国中小学开展多年,并且取得了一 定成效,积累了很多经验,对于普及全社会环境保护知识、 促进青少年绿色教育行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长期以 来,我国中小学环保教育体系缺失、内容不完整,没有把环 保教育作为基础知识的内容渗透到教育体系中,导致教育效 果不显著。即使在零星的环保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了 环境知识的传授,但往往只停留在环保的宣传层面上,没有 对青少年加强环境价值观教育和环保能力的培养,致使部分 青少年参与环保建设的社会责任感不强。有的青少年认为, 保护生态、治理污染是政府部门的事,生态环保教育与自己 关系不大;也有部分青少年虽然对环保充满热情,但由于缺 乏技能和

4、方法,他们参与环保活动也只能停留在概念化、表 面化水平;更有少数学生在学校声言是环保小卫士,出了校 门却乱扔纸屑,这种言行不一致的表现也屡见不鲜。因而, 当前加强中小学生的生态环保教育是一项极为重要而紧迫 的任务。生态意识反映了尊重、保护生态环境的价值理念,它是 基于青少年对生态知识的掌握,又积极地反作用于自身的行 为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促进学生生态意识的形成,就是使其 从思维方式上思考生态问题,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节 能的良好行为习惯,使自己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获得全面提 升。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 不能没有理论思维。而思维的养成在于教育,中小学开展生 态意识教育,

5、就是要培养学生形成生态思维,以生态价值观 作为抉择行为的唯一标准。中小学生态意识教育要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学生为 主体,凸显生态道德和生态法律两个维度,围绕绿色意识、 节能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为学生树立 科学自然观、健康生活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打下扎实的基础。科学自然观是指人与自然同存共荣的价值观。道家倡导 “天人合一”的生态整体伦理观、老子主张人与万物有一个 共同的本源、庄子在齐物论中认为“天地与我并生,万 物与我为一”,就是说天人是合一的。这种科学的生态思维 方式要求教师在开展生态意识教育的时候,引导学生不仅把 大自然看作是对人类有用的资源,具有“工具价值”,而且 把大自然

6、看作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具有与人和谐相处、同 存共荣的“内在价值”,从而使学生学会尊重大自然、善待 大自然、爱护大自然,以实际行动促使人与自然保持良性的 交往互动,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健康生活观是指与人的衣、食、住、行紧密联系的消费 观,要求人们在选择生活方式时做到基本消费适量、舒适消 费适度,不把个人的身心愉悦建立在消费膨胀的感官刺激 上,反对奢侈享受和铺张浪费的消费行为。学校的生态意识 教育要引导学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视再生资源利用, 从选择生活方式做起,树立适度消费观。对青少年进行生态意识教育,中小学是主阵地,家庭、 社会要密切配合。学校要与家长取得密切联系,可以组织家 庭课

7、堂或进行家访,对家长进行生态环保教育,让家长主动 配合学校,共同努力,增强生态意识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促进和提高整个社会生态文明水平的提高。二、养成生态文明行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 生态环境为宗旨,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据,着眼于人的素质发 展,强调人的行为自觉和自律,追求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 存、相互促进和共处共荣。中小学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不止于课堂上的生态知识 教育,更重在对学生生态行为的引导。所以,生态文明教育 要从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做起,培养学生的生态意识和良好 生活习惯。同时,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告诉我们, 生态文明行为必须从小培养,否则必定是积习难改

8、。良好生态文明习惯的形成,与青少年成长的阅历、参与 的实践和直接体验分不开。学校开展生态体验主题教育活 动,教师通过调研访谈、个别谈心,聚焦班级学生成长中忽 视的生态问题,有针对性地设计生态体验教育活动方案,让 学生在没有预防的心态之下感受生态直接体验,醒悟自己的 行为后果,从而在深刻反思中提升个人的生命价值。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态文明习惯,学校可以积极开展绿 色文明活动,引导学生接近自然、重新认识自然,培养对大 自然与生态环境的认同与热爱的情感。美国自然教育家约瑟 夫当奈尔在与孩子共享自然一书中认为,如果人们对 自然有着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就会产生保护自然的责任感 和使命感。利用节假日开展“与

9、绿色同行”活动,能够取得 良好的生态教育效果。青少年跟随家长一起去春游、踏青、 吃农家饭、赏原野春景、植树,使青少年感受到大自然的春 色,享受到大自然带来的绿色乐趣。生态文明行为要从小事做起,使青少年深切感受到“生 态文明”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脚下,是每个人都能做到 的,只要我们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就能时时处处参与生态 环保活动。倡议中小学生自带水杯上学,这样就可以尽量少 用瓶装纯净水,以节约能源消耗和缓解水资源短缺。生态环 保教育要注重事物、事实教育,从身边做起,从我做起。只 有这样,才能引导青少年在植树护林、爱鸟、垃圾分类、限 制使用塑料袋等实际行动中真正培养起维护自然生态的意识,从而建

10、设美好家园。三、创建生态校园生态校园,即绿色学校。生态校园建设是一种状态、一 个过程,而不是终极结果。因此,生态校园强调环境管理, 在创建良好生态校园的过程中,要充分调查本校环境建设的 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认清校园存在的环境问题,寻找有利 的切入点,整合生态和非生态的教育资源,以利于解决人与 自然、人与人、人与家庭和社会不相和谐的突出问题,切实 推进生态校园建设。1提高教师的生态文化素养中小学开展对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教师首先要有较好 的生态文化素养。其中,教师的生态道德、生态法律修养是 基础,生态学识是重要条件,生态教育能力是关键。身教重 于言教,教师只有以良好的生态人格和文明修养影响和教育

11、 学生,才能促使学生生态价值观的逐步形成,进而影响未来 社会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2改革课程体系,深化教学内容中小学要建立完善的生态教育体系,既有生态文明教育 的必修课和选修课,更要开设研究型的环保课程,培养学生 对生态环保的学习兴趣,使绿色教育进课堂,进而将绿色教 育渗透到各门学科之中,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意识。而且生 态文明教育要注重运用多学科知识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传播生态环保知识,科学探索生态文明的创新价 值,使生态文明意识根植于学生的心灵,达到入耳、入脑。3营造节能环保的绿色氛围中小学的重要任务是教育学生,使其成为有远大志向、 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社会责任感的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

12、。因 而,许多中小学依靠“环保小卫士”,检查校园水电、纸张 粮食以及学习生活用品等资源使用情况,并把资源使用中存 在的问题记录在案,及时向学校报告,以便学校领导及时采 取措施,制止资源浪费现象,也有学校设立班级节约监督员, 其主要职责是:发现同学有浪费资源现象时,及时劝阻;对 有浪费倾向性的苗头及时向班主任汇报,并组织开展节约心 得交流活动。一些学校在班级黑板报和壁报上,表彰班上同 学的好人好事,还有的学校把青少年的节约行为记录在成长 手册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环保活动,这一系列做法为青少 年成长营造了绿色成长环境。节约和保护环境要一代一代人持之以恒进行下去,使我 们祖国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要使一代一代人能持之 以恒,中小学的生态文明教育是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夯 实了中小学生的生态文明素质基础,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 文明观念就有了保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