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怜悯是人的天性》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389291297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怜悯是人的天性》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怜悯是人的天性》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怜悯是人的天性》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怜悯是人的天性》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怜悯是人的天性》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怜悯是人的天性》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怜悯是人的天性》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怜悯是人的天性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4.2怜悯是人的天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卢梭及其作品,了解本文写作的历史背景。 2、分析文章选择和使用材料的特点,仔细梳理作品的论述思路。 3、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及其秉持的价值观念,探究其人文价值。 核心素养 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诵读课文,揣摩其语言和行文特色。 思维发展与提升:本文作为一篇典型的驳论文,注重学习其中的驳论方法,掌握本文使用的举例论证、类比论证的论证方法,提升论证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品读赏鉴,深入探究,领会本文的主旨,提升人文精神。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怜悯是人的天性”这一观点,辨析其先进性和局限性,

2、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准确生动、逻辑严密的语言风格,体会其表达效果。 难点:通过品读赏鉴,深入探领会本文的主旨,提升人文精神。 学习提示 “真”和“善”是人类美好的品格,也是长期以来哲学领域探讨的重要话题。 修辞立其诚关注的是“真”,怜悯是人的天性关注的是“善”。修辞立其诚基于“诚”这个核心概念进行阐释,就“立其诚”的三层含义,由修辞到为人,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和阐述。作者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对在 “立其诚”方面存在的问题作出了分析和批判,强调做人要“说真话、讲实话”,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学习时应注意把握文章的观点,思考其对我们立身处世的启发意义。 怜悯是人的天性在批评霍布

3、斯“人天生是恶人”观点的基础上,用事实指出,善是人的本性,怜悯心作为一种善,是人类最普遍和最有用的一种美德。怜悯心对于人类生活,对于调节人与人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卢梭把怜悯心视为先于理性思考而存在的一种纯自然的人类天性和情感,这一观点很有启发性。但是,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其天性究竟是“自然本性”还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请在学习中认真探究“人的怜悯心从何而来”这一论题。 阅读这两篇文章,首先要理解其中的关键概念,了解作者的立场与历史背景,仔细梳理作品的论述思路,整体把握和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及其秉持的价值观念,在此基础上探究文章在选择和运用材料方面的特点及其论证风格。两篇文章都

4、蕴含着理性的探索精神和深刻的人生智慧,又体现出深挚的人文关怀,富有理趣,阅读时注意体会。 一、导入新课 卢梭名言: 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长的人,而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 我既找不到一个完全献身于我的朋友,我就必须有些能以其推动力克服我的惰性的朋友。 我们要避免我们的义务与我们的利益发生冲突,避免从别人的灾难中企望自己的幸福。 人人都有幸福和痛苦,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谁遭受的痛苦最少,谁就是是最幸福的人;谁感受的快乐最少,谁就是最可怜的人。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中。 人物评价: 他能把疯狂的性格描绘得美丽端庄,把不规的行为涂上灿烂的色彩,他的言语就像眩眼的日光,使人的眼

5、睛流下同情的泪水。英国诗人拜伦 卢梭首先发现了人性中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的矛盾,并且自觉地去探讨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提出了“回到自然”的人性构想和建立社会契约的政治理想。或许在某种意义上我们还可以说,卢梭思想中对人类情感世界的发掘,对人性自由问题的关注,已经包含了些许精神生态的意味。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 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德国文学家歌德 二、作者介绍 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 卢梭(1712-1778),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民主政论家和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开创者,启蒙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社会契约论

6、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伊丝植物学通信等。 三、背景介绍 1749年,卢梭在法国水星杂志上偶然读到第戎科学院的征文题目“科学和艺术的进步起了败坏风俗的作用,还是起了改善风俗的作用”,他决定应征,于是写了一篇题为论科学与艺术的论文寄往第戎科学院。不想,这篇论文一炮打响,卢梭因此获得该院颁发的奖金,并从此走上治学之路。六年后,他再一次参加了第戎科学院的征文活动,这次他提交的是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一文。这篇论文虽然没有像第一篇论文那样获奖,却具有更为深远的影响。 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这部著作系统地论述了卢梭的社会发展观和平等观,它通过对人类历史文明发展过程的分析,从经济和政治上揭示了社

7、会不平等的根源,分析了文明社会的贫富和强弱、主奴的阶级对立和斗争,揭露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反动性,论证了被压迫人民用暴力推翻封建专制政权的合理性,提出了建立以社会契约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想。而包含节选怜悯是人的天性在内的人性论则是立论的根据和出发点。 四、知识支架 议论文的“说理艺术”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议论文的三要素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论证的方法和过程是议论文“说理艺术”的体现。 说理性议论文要讲究形象生动。形象生动的说理包含两个层面:一是选择

8、的论据材料形象生动;二是材料要与说理紧密结合。两者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使抽象的理论在形象的描绘中得以体现,使文章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五、整体感知 怜悯是人的天性节选自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怜悯是人的天性主要论述了“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情感”这一观点,卢梭在对霍布斯观点批评的基础上,提出善是人的本性,怜悯心作为一种善,是人类最普遍和最有用的一种美德。怜悯心对于人类生活,对于调节人与人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他把怜悯心视为先于理性思考而存在的一种纯自然的人类天性和情感,并通过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式来论证他的观点。 六、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引论,提出问题,阐述自然

9、状态中人的原始的品性,并由此引导人们思考。 第二部分:(第2、3、4段)本论,分析问题,从批驳错误观点和展开正面论证的两个层面论证中心论点。 第三部分:(第5段),结论,解决问题,总结怜悯心对人类社会的作用。 【点拨】典型的“三段论”式的结构 七、文本探究 1.通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及论据。 参考提示:(1)中心论点:怜悯心是人一种自然的情感,是人的天性。 (2)论据:对霍布斯“人天生是恶人”观点的批判。对他的观点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指出他观点的矛盾;在批判霍布斯观点的基础上,通过“野蛮人”的举例,不断进行反问,得出野蛮人之所以不是恶人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不知何为善;列举动物的怜悯行为,论证

10、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愿意看见自己同类受苦的厌恶心理,即怜悯是天性;在列举动物怜悯行为的基础上,举例历史人物(暴君)的怜悯行为,论证怜悯是先于理性思考的;在曼德维尔的思想上进行了继承和发展,在怜悯心先于理性思考观点的基础上,又提出,人类的种种美德,都是从怜悯心中派生出来的。并将哲学家和野蛮人进行了对比,进一步论证了怜悯心是一种自然的情感。 2.认真诵读文章,分析作者的说理艺术。 参考提示: (1)作者先是对霍布斯的观点进行了批判,指出其思想的矛盾之处,在这基础上通过对“野蛮人”的举例分析,攻破霍布斯的观点,得出“野蛮人”之所以不是恶人的原因是不知何为善。紧接着提出自己的论点,怜悯心是天性,从动物怜悯

11、表现的举例到历史暴君的怜悯行为的举例来论证他的观点。随后又对曼德维尔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再次肯定怜悯是天性,是先于人们的理性思考的,而后又将哲学家和野蛮人进行对比,再次强调怜悯心是一种自然情感。 (2)卢梭从批判他人的观点开始,有理有据地论述自己的观点,并不断层层深入,带领读者进入他的思想世界,最后再进行总结,怜悯心是一种自然情感,它先于理性的思考,能够缓和人只顾自己的自爱的心,它对于人类生活,对于调节人与人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3.通过本文的学习和与马克思“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观点的比较分析,辩证思考“人的怜悯心从何而来”这一论题。 参考提示:怜悯心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到孟子所提出的“性善论

12、”的四端说,他认为人生来就是善良的,四端是指儒家应有的四种德行,即: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恻隐之心”便是卢梭所说的怜悯之心。可见孟子和卢梭持有一样的观点:人生而为善,怜悯是人的自然本性。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人有生物属性也有社会属性,马克思所说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虽并不能够直接证明怜悯就是社会实践的产物,但在现代的研究中,脑神经科学指出人脑有些部分直接关涉到怜悯,可见怜悯之心也需要有生物的基础,但有生物的基础不代表和后天的实践就无关了。心理学上认为怜悯是一种内源性的驱力,是通过历史学习所获得。多种理论都无法直接证明人的怜悯之心就

13、是自然天性或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人的怜悯心应是先天和后天、自然与社会共同作用的产物。 4、诵读课文第一段,作者按照怎样的思路展开论述的。文章围绕“怜悯是人的天性”这一核心论点,是怎样一步步展开论述的 【解析】无论梳理句群的思路还是梳理全文的思路都要遵循的原则就是把内部论述的内容进行概括和整合,找出内在规律,才能发现彼此的逻辑关系。如果是立论,就要围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考虑;如果是驳论,就要遵循引出话题-驳斥反面观点-提出正面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考虑。 【参考答案】(一) 首先从自然状态中的人既无邪恶之心,也无为善的美德,提出“邪恶”与“美德”的概念。 接着从生理意义

14、上解释“邪恶”和“美德”:把对保护自己的生存有害的品质称为邪恶,把对保护自已的生存有益的品质称为美德。指出最不反抗天性的冲动的人是最有美德的人。 然后通过层层设问,将“文明人”与“美德”和“邪恶”联系起来,提醒人们思考:处于自然状态中和处于被动状态中,哪一种更幸福。 【参考答案】(二) 第一段引出接近中心论点的论题作者首先从在自然状态中的人谈起,引出“天性”和“美德”的话题。话题的引出,为下文展开论述做好了准备。 第二、三、四段批驳“人天生是恶人”的观点,分两个层次梳理自己的观点。 第五段指出“怜心”的作用。最后,作者甚至将怜悯心上升到人类存亡的高度,来评价它的巨大作用。 5、文章开头一段和结

15、尾一段的作用?写蜜蜂的寓言中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概括文本使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效果。 【解析】开头和结尾的作用要结合文段的中心论点,从开头和结尾各自的功能与论点的关系分别展开分析,同时还要关注他们的互相的关系。 演绎推理是相对比较高级的推理论证方法。演绎推理的逻辑形式对于理性的重要意义在于,它对人的思维保持严密性、一贯性有着不可替代的校正作用。这是因为演绎推理保证推理有效的根据并不在于它的内容,而在于它的形式。演绎推理的最典型、最重要的应用,通常存在于逻辑和数学证明中。卢梭采用的就是先摆出霍布斯的观点,然后推理出一个和这个观点相对立的结果,以其结果的荒谬证明霍布斯观点的荒谬。此种论证方法可以使用在写作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