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389280360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8.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在是人工智能的时代,下面是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 欢迎参考!人机工程学课程设计 安全人机工程学是从安全角 度出发,讨论人、机和人机相互关系的规律,运用系统工程 的方法研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以及它们之间 的协调方式,通过设计使人一机系统的总体性能达到安全、 准确、高效、舒适的目的。机械系统过程的任何阶段都必须有人参与,人始终起着 主导作用,是最活跃、最难把握,同时也最容易受到伤害的。 由于机械设计违反安全人机学原则导致的事故时有发生,据 国外资料统计,生产中有 58一 70的事故是与忽视人的 因素有关。因此,机械设计应考虑与人体有关的人体测量参 数、人的感知特性、反应特性及人在劳动中

2、的心理特征,以 减少人为差错,最大限度地减轻体力、脑力消耗及精神紧张 感。由于生理影响产生的危险。不利于健康的操作姿势、用 力过度或重复用力等体力消耗产生的疲劳所导致的危险。由于心理-生理影响产生的危险。在对机器进行操作、 监视或维护时,由于精神负担过重、缺乏思想准备以及过度 紧张等原因,造成心理负担过重而导致的危险。由于人的各种差错产生的危险。受到环境不利因素的干 扰或由于人-机配合、协调不当,使人产生各种错觉而引起 误操作所造成的危险。在机械设计中,根据安全人机学原则,通过减小操作者 心理和生理的不利影响,协调好人、机的功能分配和相互作 用来改善机器的操作性能和可靠性,从而减少机器使用各阶

3、 段的差错概率,以保障安全。机械设计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 面:合理分配人机功能。在机械的整体设计阶段,要分析、 比较人和机的各自特性,合理分配人机功能。在可能的条件 下,尽量通过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减少操作者干预或介入 危险的机会。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人机功能分配出现向 机器转移,人从直接劳动者向监控或监视转变的趋势,向安 全化生产迈进。适应人体特性。在确定机器的有关尺寸和运动时,应考 虑人体测量参数、人的感知反应特性以及人在工作中的心理 特征,避免干扰、紧张、生理或心理上的危险。友好的人机界面设计。人机界面,即在机器上人、机进 行信息交流和相互作用的界面。人、机相互作用的所有要素, 如操纵器

4、、信号装置和显示装置,都应使操作者和机器之间 的相互作用尽可能清楚、明确,信息沟通快捷、顺畅。作业空间的布置。这是指显示装置和操纵装置的位置, 以及确定合适的作业面。它对操作者的心理和行为可产生直 接影响。作业空间布置应遵从重要性原则、使用顺序原则、 使用频率原则、使用功能原则。其中,重要性原则是第一位 的,首先应考虑对安全关系重大的、对实现系统目标有重要 影响的操纵器和显示器,即使使用频率不高,也要将其布置 在操作者操作和视野的最佳位置,这样可以防止或减少因误 判断、误操作而引起的意外伤害事故。显示装置、操纵装置,以及与人的劳动姿势有关的工作 空间和操作行为等,是人机要求集中体现之处,应满足人体 测量参数、人体的结构特性和机能特性、生理和心理条件, 合乎卫生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