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5》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389280232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5》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5》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5》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5》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2020年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5》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5》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5》教学设计.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年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让科学技术走进生活5教学设计学习目标态度: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在搜集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乐于探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资料的搜集能力和整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知识: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技要为人类造福。主题教学思路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生活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科学的发展。同时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和对翻倒探究的欲望。教材首先通过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资料的搜集,何等科学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教

2、材给出了DNA图谱、DNA分子、DNA模型三项科学发明供学生选择,然后通过列举19世纪世界上的重大民明创造和20世纪中国的重大发明创造,进一步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了解两个世纪以来所取得的科学技术成就。最后通过学生反思自己的活动,在学生客观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的认知行为。学习准备1师生共同搜集有关科技发明的资料。2学生分组搜集资料:19世纪世界上的重大发明创造和20世纪中国的重大发明创造。3学生准备搜集材料后制作的卡片和自我评价卡。教学过程本主题是一个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去学习、体验和感受科学技术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

3、科学技术的习速发展。教师在教学中要起到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的作用。1小小科技发呢展览会学生把搜集到科技发明用自己喜爱的方式制作成卡片,让每个同学把卡片张1贴在教室内参观交流。通过此项活动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交流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技术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活动有序性的指导,增强活动的有效性。2看谁找到的多课前让学生分组进行活动,调查、访问、搜集19世纪和20世纪世界和中国重大的发明和创造,然后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向全班展示,了解两个世纪的发明与创造给人类带来的重大影响,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的精神,同时令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3评评我自己

4、此项活动通过学生自我反思,在同桌、小组交流自己在学习科学知识、动手创造上的不足,培养学生对自己客观公正的科学评价态度,使学生在学习 中不断地改进自己,完善自己,促进学生自觉地去学科学、动脑筋,成为有所作为的人。附送:2019-2020年冀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当灾难降临的时候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综合学科,渗透各门学科知识,同时还包括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窗口,也是培养实践能力的窗口。现代社会呼唤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社会课应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应该是一个由近到远,由浅到深,由感性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这一方

5、面应该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得到体现和发展。新的课程理念下的品德与社会课,是“学”的课程而非“教”的课程,应是师生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越来越趋于常态、真实、自然,生活气息浓厚,充满人文关怀。它立足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和形成体验,把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作为课程的核心。基于以上对品德与社会课的理解和探索,我设计了当灾害降临的时候这节课。 二、说教材 当灾害降临的时候这节课是品德与社会学科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人类的家园中的第三小节。 1.本课的教学重点:(1)培养和提高学生小组合作,搜集整理材料的能力。(2)认识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给人类及社会带来的危害性。 2

6、.教学难点:掌握自救互救的方法,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精神,启迪学生以灾害的理性思考。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查找资料,认识雪灾、地震等灾害的危害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师生平等交流,观看影像资料,模拟演练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掌握自救互救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灾害中团结互助、无私奉献的精神,启迪学生面对自然灾害进行理性思考,树立战胜自然灾害改造地球的理想。 三、说教法: 1.以雪导入,激起学生谈话的兴趣。雪是同学所熟悉的事物,这样既消除了学生的陌生感,又让学生明白领悟到灾害的不可抗拒性。 2.通过学生的观察、搜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了解到雪灾、地

7、震的重大灾害。3.借助音像手段,把死知识变活,增强学习内容的感染力,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去感受。 4.模拟实验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灾难,并掌握逃生的技巧。 5.通过展示图片,用多媒体课件构筑丰富多彩的课件资源,帮助学生丰富视野,拉近距离,升华感情。 四、说学法 品德与社会课是“学”的课程不是“教”的课程,应立足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经验,为此在本课中主要引导学生通过以下方法学习: 搜集整理资料,了解灾害的形式,进而深入思考产生感悟。 交流、讨论、演示法,加深对灾难的理解,认识到灾害的不可抗拒性。 在老师创设情境下进行实验、演练,增强学生自悟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以学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

8、,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谜语,你们想猜猜呢?(出示谜面学生猜谜)“有些花儿真奇怪,没枝没叶它会开,东风西风它不爱,北风吹来把花开,飘呀飘呀落下来,大地房顶变变白。”老师特别喜爱雪,每当下雪时山川、树木、房屋都变得粉妆玉砌的,到处是雪的世界,我也可以尽情地欢乐,那下雪时你们心情怎么样?说说你最快乐的事吧!(学生自由回答)(配以雪景图片) (二)、认识灾害,加深感悟 雪花就像美丽的舞蹈家,可就是这样洁白的天使有时也会酿成灾害,给人们带来重大的损失。记得今年南方也下了一场雪,可这场大雪下得太大了,它把南方的一片土地覆盖,多少回乡的人们都为此不得不停住思念的脚步。这场意外的大雪成了全国人民的“特别关注”

9、,不知道咱们大家给予它多少关注,把你知道的讲给大家听。 生介绍雪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百姓的受灾情况及政府对灾情的关注。 老师参与到学生的交流中,与学生平等对话,丰富他们对雪灾的了解。并相机出示关于雪灾的图片以及救灾中出现的英雄事迹。(补充可歌可泣的电力工人,13位普通农民的救灾故事等材料。)师:当你看到这种情景,你最想做什么?最想说什么?播放歌曲大雪无情人有情师:这场大雪压倒了许多百姓的房屋,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69亿元人民币,这在我们经常下雪的北方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你想过这是为什么吗?你对南方人民有没有好的建议?(引导学生意识到人为因素也是这场大雪能够造成巨大损失的原因之一。从而提出以下方面的

10、建议:普及防止雪灾发生的知识,各有关部门应该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并配有相应的工具。)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熟悉的事物出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动情地讲述雪景,雪带来的快乐。活跃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进而顺利过渡到08年雪灾。通过介绍雪情使学生初步认识自然灾害的危害性。认识到灾害随时都有可能降临,学生在交流材料的同时,自悟到这种灾害,可提前做好防御措施。当地政府、人民要对能想到的灾害随时保持高度警惕性,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无私奉献精神。 南方是灾害的多发地带,你还知道南方发生过哪些灾害?生介绍洪灾,台风,泥石流(播放图片)1976年,在离我们家乡很近的唐山地区还发生了一次毁灭性灾害,大家知道

11、吗?(唐山大地震)课下大家用采访,上网等多种方法搜集了很多资料,现在和大家交流汇报一下吧(学生说材料)同学们搜集得真不少,老师这也找到一些材料,大家想看吗?(播放录像) 设计意图:社会课是活动课,是师生经验的共享,学生通过介绍资料图片的活动中,丰富了视野,拉近距离,了解了灾害的不可抗拒性。采用录像形式来缩短时空距离,把静态的文字转化为动态的,画面充分发挥多媒本技术的优势,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借助音像手段,把死知识变活,增强学习内容的感染力,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验去感受。 (三)、模拟演练,学会自救, 灾害是可怕的,它们像凶惨的魔鬼,肆意地摧毁人类的家园,夺走人们宝贵的生命

12、,唐山大地震时30秒内所有的建筑全都变成了废墟。假如我们的教室在六楼,地震时你应该怎么做呢?用你的行动告诉我们大家(生迅速躲避)师采访不同做法的学生那样做的原因,采访后回原来座位。 假如我们的教室是平房,地震时你想怎么做呢?(逃出去)可门口就一个,我们这么多人怎样能以最快的速度逃出去。现在咱们做个实验,每个小球代表一个同学,这个瓶子的出口就是咱们教室的门,看看哪组同学反应最灵敏,否则30秒以后就将被埋在废墟里。师说:计时开始。生做实验。这个实验给我们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在模拟情景,实验活动中,使学生体会灾害的突发性,并初步掌握学会自救本领。本课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去体验。提高整节社会课的教学效果。学生小组讨论当你遇到洪水、风灾等灾害时应该怎么做。刚才我们掌握了那么多的自救方法,希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能义务的进行宣传。 (四)、教师小结,情感升华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的生命是脆弱的,地震可以将它埋在废墟里,洪水可以将它一口吞噬,泥石流可以把它与沙石搅拌;但我们的生命又是坚强的,它可以在废墟中重生,可以在洪水中搏击,可以在泥石流中获生;我们的生命是渺小的,但无数生命的力量是强大的,它是一道洪水无法逾越的高墙,它是一座雪灾无法冻裂的钢炉,它是一尊地震无法撼动的巨人,当别人面临灾难之时,我们应该伸出援助之手,献出一片爱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