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福建省石狮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学案 新人教版.doc

新**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4.50KB
约4页
文档ID:389059247
福建省石狮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课外古诗词诵读学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1/4

课外古诗词诵读【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创作时的情感2、朗诵诗歌并背诵诗歌重点】 3、欣赏诗歌用词之美,体味核心意象难点】【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阅读时结合文中注释,查阅有关工具书读准字音 2、诵读时想象文章描绘的情景,领略景物之美3、诗词中的重点实词,查字典,掌握含义4、揣摩和品味语言5、多查阅资料,做好摘要,扩大视野知识链接】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李益(约750—约830), 唐代诗人,字君虞,祖籍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以边塞诗作名世,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岑参(约715-770年),唐代边塞诗人,南阳人,太宗时功臣岑文本重孙,后徙居江陵岑参早岁孤贫,从兄就读,遍览史籍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进士,初为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末年,封常清为安西北庭节度使时,为其幕府判官代宗时,曾官嘉州刺史(今四川乐山),世称“岑嘉州”大历五年(770年)卒于成都预 习 案一: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这首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725年(开元十三年的时候)以前全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唐诗笺注》:“‘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诗自神韵清绝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1、 用现代汉语翻译这首诗 2、“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请你赏析“秋”字的秒处。

二: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1、用现代汉语翻译这首诗 2、怎样理解“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三: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这是一首抒写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唐代以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为题材的好诗不少,并且各有特点岑参的这首五绝,表现的不是一般的节日思乡,而是对国事的忧虑和对战乱中人民疾苦的关切表面看来写得平直朴素,实际构思精巧,情韵无限,是一首言简意深、耐人寻味的抒情佳作古人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有登高饮菊花酒的习俗,首句“登高”二字就紧扣题目中的“九日”劈头一个“强”字,则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凄清景况第二句化用陶渊明的典故据《南史·隐逸传》记载:陶渊明有一次过重阳节,没有酒喝,就在宅边的菊花丛中独自闷坐了很久后来正好王弘送酒来了,才醉饮而归这里反用其意,是说自己虽然也想勉强地按照习俗去登高饮酒,可是在战乱中,没有像王弘那样的人来送酒助兴此句承前句而来,衔接自然,写得明白如话,使人不觉是用典,达到了前人提出的“用事”的最高要求:“用事不使人觉,若胸臆语也邢邵语)正因为此处巧用典故,所以能引起人们种种的联想和猜测:造成“无人送酒来”的原因是什么呢?这里暗寓着题中“行军”的特定环境第三句开头一个“遥”字,是渲染自己和故园长安相隔之远,而更见思乡之切第四句承接前句,是一种想象之辞。

对故园菊花,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想象,诗人别的不写,只是设想它“应傍战场开”,这样的想象扣住诗题中的“行军”二字,结合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的时代特点,写得新巧自然,真实形象,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鲜明的战乱图:长安城中战火纷飞,血染天街,断墙残壁间,一丛丛菊花依然寂寞地开放着此处的想象之辞已经突破了单纯的惜花和思乡,而寄托着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的人民的同情,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这一结句用的是叙述语言,朴实无华,但是寓巧于朴,余意深长,耐人咀嚼,顿使全诗的思想和艺术境界出现了一个飞跃 四: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这首诗语言优美,节奏平缓,寓情于景,以景写情,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诗意婉曲深远,让人回味无穷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的确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因而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成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诗歌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景中寓情:(请说出你的见解) 后两句则正面写: 2、用现代汉语翻译这首诗 拓展提升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翻译: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