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生美术教育途径的研究-省立项开题报告书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379404948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高中学生美术教育途径的研究-省立项开题报告书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普通高中学生美术教育途径的研究-省立项开题报告书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普通高中学生美术教育途径的研究-省立项开题报告书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普通高中学生美术教育途径的研究-省立项开题报告书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普通高中学生美术教育途径的研究-省立项开题报告书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普通高中学生美术教育途径的研究-省立项开题报告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高中学生美术教育途径的研究-省立项开题报告书(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2014年度“十二五”立项课题开 题 报 告 书课 题 名 称 普通高中学生美术教育途径的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_王 勃_ 负责人所在单位 _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第三中学 课题完成期限 1 年日 期 2015年4月16日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2014年度“十二五”立项课题开题报告书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我组普通高中学生美术教育途径的研究课题是甘肃省教育学会立项课题,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组就本课题的相关情况向领导、专家、老师做汇报如下: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能提出修改意见。一、本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本课题的研究,一方面通过对美术专业教学法研究,提高美术教

2、学质量,最终达到提高升学率的目的。这样做既拓宽了学生的成才渠道,满足了学生继续深造的需求,也为高等艺术院校提供了大量的优秀生源,满足了高等艺术院校需求。力争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成立除美术班外,增加书法、国画、影视画面分析等选修课程训练班,争取艺术高考成绩有较大的突破,特别是全国一流美术高校的录取上要争取有所突破,如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四川美院、西安美院等及省内一本院校。另一方面是加强学校教育趋向的美术教育,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与表现能力,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功能,推动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这在甘肃省将要实行新高考方案的背景

3、下有着更深刻的意义。在当前高考升学压力较大的情况下,要努力活跃学校文艺氛围,培养文艺骨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二、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一是研究和探索高中学生美术专业教学的教法和学法,提高美术班教学质量,使得美术高考专业合格率达90%以上。二是构建研究性学习情境,探讨如何有效的培养美术特长生的教学经验和研究相关的教学方法,编写具有美术特色学校的校本教材,为以后如何培养与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方式、途径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三是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定期举办大型文化艺术节,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在具有浓厚艺术氛围的文化艺术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兴趣,陶冶了学生的艺术情操,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四是鼓励激发学生积

4、极参与各级美术比赛,展示与表现自己的艺术才华,教师给予精心辅导,力争在各项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三、本课题研究的根本内容有两个方面第一就是面对高中美术特长班的学生,解决如何在有限的条件和时间内,提高美术班教学质量,重点研究和探索专业教学的教法和学法,从而提高高考升学率。第二就是面对广大普通班的学生,了解掌握了他们的美术素养和技能水平,把“美”融入到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各个方面,形成了符合普通高中实际情况且行之有效的美术教育教学方法和经验,培养学生的综合美术素养,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四、本课题研究创新点及突破之处1.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在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合作、学会生存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

5、学生的个性特长。 2.通过优化教学活动过程,达到教学活动氛围和谐化、教学活动过程审美化,使教学过程由高耗低效转变为和谐高效。 3.探索有效课堂构建的策略及机制,最终形成师生、生生,师生与环境高度和谐的理想课堂。 4.改革课堂教学评价制度,促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 5.通过研究,激发教师课堂教学智慧,使教师掌握和谐教学的内涵,享受专业成长的快乐。五、课题研究方案及进度(程序)安排、预期目标1、课题研究方案(1)调查研究法。主要调查本校在该课题研究之初,课堂教学的现状、师生理解情况以及对研究过程中、研究之后的状况进行详细跟踪调查,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以便寻求相应的对策,采取有效的措施。(

6、2)行动研究法: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索,边检验,边完善,把研究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边归纳,边总结,最终探索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方法,积累丰富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这是本课题研究的最重要方法。(3)课堂观察法: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主要用于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诊断。 (4)案例研究法: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

7、,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案例研究就是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5)文献资料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中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通过这些资料信息的分析与研究,形成共识,提高课题组成员认识和发现问题的洞察力,提高教师提出问题进行研究鉴别的自觉性。2.研究对象:全日制普通高中一、二、三年级学生。3.课题研究进度(程序)安排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4.062014.08) 收集、整理有关资料确定调查对象,拟订美术的调查方案,研究方法,实施调查,撰写普通高中

8、学生美术教育途径研究的调查报告,以本校美术教育教学为个例进行研究。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092015.05) 本阶段工作分为起步、深入两个阶段。研究逐渐展开,层层推进。开展活动、高考成绩、学生参加比赛。其中将普通高中美术教育分为教育趋向美术教育和美术趋向美术教育完成主旨调研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5.062015.08) 普通高中学生美术教育途径的研究论文,美术趋向和教育趋向美术教育分类后完成的校本课程。六、预期研究成果1、完成普通高中学生美术教育途径的研究的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2、形成与课题研究有关的研究论文、优秀教学设计、优秀教学案例、优秀课例、课堂教学实录等。3、

9、是通过课题研究进一步明确课改下的美术教学设计、实施与反思研究,探索总结一套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美术教学策略体系,形成学校教学特色。4、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教学活动,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合作竞争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5、是通过有效教学的探究推动教师回到“研究”状态,并根据有效教学行为的特征进行教师培训,促进教师形成反思意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促进教师在美术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中实现专业成长。总体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应该有效解决我校美术专业教学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构建

10、出适合我校的高效的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我校的美术教学质量,进而提高美术专业高考成绩。最 终 研 究 成 果 (限报3项,其中必含研究报告和系列研究论文 )序号完成时间最 终 成 果 名 称成果形式负 责 人12014年第四期2015年4月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比较教学的应用及策略普通高中学生美术教育途经的研究中期报告论文王勃22014年第四期2015年第二期普通高中设计模块的教学浅议浅谈高考素描头像论文常强32014年第四期2015年第12期京剧脸谱审美艺术在现今生活中的应用普通高中学生美术教育途径的研究论文崔佳伟42014年第四期中学美术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学问题的对策与建议论文岳晗52015年5月

11、美术欣赏课中的音乐情结论文陈中军32015年5月课题总结结题研究报告王勃常强崔佳伟岳晗陈中军七、课题组构成及分工课题组主要参与人员单 位职称课题研究中所承担的工作常 强陇西县第三中学中学一级校本课程的编写崔佳伟陇西县第三中学中学一级课题调查研究分析陈中军陇西县第三中学中学一级参与校本课程编写岳 晗陇西县第三中学中学二级普通学生美术教学分析汇总八、课题研究的保障(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硬件支持:学校整体教学设施齐备且先进,配有独立的多功能音美教室、多媒体教室,每班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学校网络中心,校园网运行顺畅,图书室、电子阅览室面向全体师生开放。学校

12、艺术部配有独立的艺术教学区,美术组拥有六间画室,一间静物设备器材室,每个画室配有多功能教学设备,每间画室灯光、人体骨架、教学器材设施一应俱全,每间画室配有专职的美术教师负责,有力地保证了整个教学环节正常有序的有效运行。软件支持:学校每学期给美术组一定数额的配套经费用于教研工作和硬件设备的购置。软件方面配备了较全面的教育教学软件和办公软件,各种教育教学资源和研究性学习资料比较齐全。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资源。参考文献:1、美术及其教育尹少淳著 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5.62、艺术与创生滕守尧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3、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44、美术概论M.王宏建,袁宝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5、美术学科教育学M. 常锐伦.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