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北省恩施州东城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东*** 文档编号:376592803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湖北省恩施州东城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4届湖北省恩施州东城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4届湖北省恩施州东城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4届湖北省恩施州东城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4届湖北省恩施州东城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届湖北省恩施州东城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湖北省恩施州东城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届湖北省恩施州东城中学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1这一个月里我们在课堂上学会了许多物理研究方法。下列四个探究实验中,运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研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研究真空不能传声鼓面上放小纸屑,显示鼓面的振动探究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ABCD2体育课上,近处的同学听到了老师发出的口令,而远处

2、的同学没有听清楚,其原因是A老师发出声音的频率较低B老师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好C远处同学听到声音的音调较低D远处同学听到声音的响度较小3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逐渐靠近平面镜,所成的像逐渐变大B老年人佩戴的“老花镜”是属于凸透镜C光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一定小于入射角D我们看到“红花绿叶”,是由于花吸收红光,叶子吸收绿光4一杯水,喝掉一半,剩下的半杯水A因质量减半,所以它的密度减半B它的体积减半,所以密度减半C它的质量、体积、密度都减半D虽然质量和体积都减半,但密度却不变5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小智同学发明了一种“神奇恒温杯”,他在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适量的熔点为48的海波晶体开水

3、倒入杯中后,水温会迅速降至适合人饮用的48左右,并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这主要是利用海波()A汽化吸热、液化放热B熔化吸热、凝固放热C升华吸热、凝华放热D熔化吸热、液化放热6人的正常体温大约是( )A25B37C42D487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与海市蜃楼成因相同的是A凿壁借光B水中折筷C手影游戏D水中倒影8在图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缓慢接触用细线挂起的乒乓球,乒乓球会反复被弹开,利用这一实验可以研究A固体是否能传播声波B声音产生的原因C回声是怎么形成的D声波传播的快慢二、多选题9如图所示,A、B两个相同的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杯子中分别装满密度为1和2的液体。现将两个质量相等的实心铁球和铝球(铁

4、铝)分别浸没在A、B两杯液体中,溢出液体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12 ,则m1m2B若m1=m2 ,则12C若12 ,则m1可能大于m2D若m1m2 ,则1210图所示的四个实例中,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轴承中装有滚珠B汽车轮上装有防滑链C用起瓶器夹紧瓶盖D给机器加润滑油三、填空题11如图甲所示,在液体的表面上,某些能量较大的分子能克服液体内其他分子的束缚而“飞离”液体表面,这就是_;如图乙所示,在液体内部,有一些分子由于获得足够的能量,摆脱其他分子的束缚,进入液体内部的小气泡中,从而使小气泡逐渐变大并上升到液面,气泡破裂,其中的水蒸气“飞”到空气中,这就是

5、_(选填汽化的两种方式中的一种) 12瓶氧气的密度为5kg/m3,病人供氧用去了一半,瓶内剩余的氧气密度是_kg/m3。一块0的冰的密度为0.9103kg/m3,当这块冰有一半质量缓慢熔化成水,则剩下的冰的密度是_g/cm3。13我国将在北京怀柔建设世界上最大的“雾霾实验室”雾和霾是两种不同的天气现象,其中雾的形成属于_ (填一种物态变化名称);霾是由于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尘粒、烟粒或盐粒等颗粒形成的14如果一束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_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前,这就是近视眼。矫正的方法是戴一副由_(填“凸”或“凹”)透镜片做的眼镜。15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同学们用频闪摄影探究小球下落的运动情况

6、,照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甲,由此可判断小球下落时做什么运动?判断依据是什么?_(2)如图乙所示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中,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中情况的是_(填图中的选项字母);(3)若测得小球在A、C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105cm,则AC过程中小球的平均速度是多少m/s?_16我国古典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中,描述的物体有:_、_等,其中蕴藏着的物理思想是_。四、作图、实验探究题17图中,室内一盏电灯通过木板隔墙上的两个小洞,透出两条细小光束请用作图法确定室内电灯S的位置;(_)18如图所示,根据平面镜成

7、像特点画出镜中的像AB(保留必要作图痕迹)。(_)19(10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为了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2)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序号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13015倒立、缩小、实像22020倒立、等大、实像31823倒立、放大、实像415倒立、放大、实像56正立、放大、虚像根据上表信息,试判断:当物距u=25cm时,成倒立、_的实像;根据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的,得出第4次实验的像距v=_cm;第5次实验,要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眼睛应与蜡烛在凸透

8、镜的_(选填“同”或“异”)侧;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得出,_倍焦距处是放大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点。(3)在第1次实验中紧贴凸透镜放一近视镜,如果光屏上想再次清晰的像,光屏应该向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方向移动。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后,拿走近视镜和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放入一个新的凸透镜,所放入凸透镜焦距是比原来的凸透镜焦距是大还是小?_。五、计算题20(6分)农民欲配制密度为 1.1103kg/m3 的盐水,配制了 500ml 样品,测得质量为 600g。 (1)通过计算说明该样品是否合格?(2)如不合格,应加盐还是加水?加多少g才会合格?(盐=2.5103kg/m3)21

9、(6分)一空瓶质量是200g,装满水总质量是700g,将瓶内的水倒出,在瓶内装一些金属粒,瓶和金属粒总质量是1kg,再向瓶里倒满水,瓶、水、金属粒总质量是1.41kg,求金属颗粒的密度。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C【题目详解】研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用的是控制变量法;研究真空不能传声,用的是推理的方法;鼓面上放小纸屑,显示鼓面的振动,用的是转换法; 探究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用的是控制变量法;故选C。2、D【解题分析】远处的同学因为声音太小而没有听清楚,也就是响度小的原因.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知道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也有关系.3、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反射、折

10、射规律,特别要清楚光的折射现象,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及入射角与折射角的关系;特别注意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题目详解】A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大小相等,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所以物体逐渐靠近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不变,故A错误;B老花眼可以利用凸透镜进行矫正,所以老花镜是凸透镜,故B正确;C光发生折射时,折射角不一定小于入射角,例如,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就大于入射角,故C错误;D红花绿叶是由于红花只能反射红光,而绿叶只能反射绿光,故D错误。故选B。4、D【题目详解】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跟其质量和体积的无关,一杯水喝掉一

11、半剩下的半杯水,质量和体积减半,密度不变,故A、B、C均有误,D正确,故选D。5、B【解题分析】双层玻璃杯的夹层中封入的是48的海波晶体,开水倒入杯中后,海波会从水中吸收热量,能使水温会迅速降至适合人饮用的48左右,又因为海波在凝固过程中会放热且温度不变,所以能较长时间保持水温不变故选B6、B【题目详解】人是恒温动物,人体的正常体温在37左右,且变化范围不会太大,故选B。7、B【题目详解】海市蜃楼是因为空气中气体成分分布不均匀,光发生折射形成的;A凿壁借光,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与海市蜃楼的成因不同,故A项不符合题意;B水中折筷,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发生了折射,与海市蜃楼的成因相

12、同,故B项符合题意;C手影游戏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与海市蜃楼的成因不同,故C项不符合题意;D水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与海市蜃楼成因不同,故D项不符合题意。8、B【题目详解】因为乒乓球会反复被弹开,所以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该实验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故选B。二、多选题9、BD【题目详解】AC实心铁球和铝球质量相等,由密度公式可知,质量相等,密度越小,体积越大。因为铝球的密度更小,所以铝球的体积大于铁球的体积。将两球分别浸入A、B两杯液体中,溢出液体的体积,若,m1与m2大小无法确定;若,则即m1m2一定成立,故A、C错误;BD同理,因

13、为溢出液体的体积,若m1与m2质量相等,则即;若,则同样有即,所以B、D正确。故选BD。10、AD【题目详解】A用滚动代替滑动从而减小摩擦,故A符合题意;B汽车轮上装有防滑链使接触面更粗糙从而增大摩擦,故B不符合题意;C用起瓶器夹紧瓶盖是靠增大压力方法来增大摩擦的,故C不符合题意;D给机器加润滑油使机器摩擦隔开,从而减小摩擦,故D符合题意。三、填空题11、蒸发 沸腾 【解题分析】图甲中,在液体的表面上,某些能量较大的分子能克服液体内其他分子的束缚而“飞离”液体表面,属缓慢的汽化现象,这就是蒸发;图乙中,在液体内部,一些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摆脱其他分子的束缚,进入液体内部的小气泡中,从而使小气泡

14、逐渐变大并上升到液面,气泡破裂,其中的水蒸气“飞”到空气中,整个过程较为剧烈,这就是沸腾12、2.5 0.9 【题目详解】1给病人供氧用去了一半时,瓶内氧气的质量减小为原来的一半,但是氧气的体积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根据公式可知,瓶内氧气的密度将变为原来的一半,即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2.5kg/m3。2因为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所以剩下冰的密度仍为0.9103kg/m30.9g/cm3【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密度公式的应用以及学生对密度及其特性的理解,体现了物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是一道好题。13、液化【解题分析】雾是小水珠,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14、晶状体 凹 【题目详解】12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会聚能力过强,来自远处某点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前,因此要戴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使像成在视网膜上。15、小球做加速直线运动;依据是在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