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育英外学校2024届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果将分式(x,y均为正数)中字母的x,y的值分别扩大为原来的3倍,那么分式的值( )A.不改变 B.扩大为原来的9倍 C.缩小为原来的 D.扩大为原来的3倍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所在的象限是(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3.如图,已知,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的是( )A. B. C. D.4.如图,在下列四组条件中,不能判断的是( )A.B.C.D.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2,﹣3)在(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6.下列国旗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C. D.7.已知a2+a﹣4=0,那么代数式:a2(a+5)的值是( )A.4 B.8 C.12 D.168.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10,则它的周长是( )A.16 B.23 C.16或23 D.139.下列各数中无理数是( )A.5.3131131113 B. C. D.10.如图,在△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MN分别交AC,AB于点D,E,若∠CBD:∠DBA=2:1,则∠A为( )A.20° B.25° C.22.5° D.30°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在正整数中,利用上述规律,计算_____.12.如图,△ABC中,AB=4cm,BC=AC=5cm,BD,CD分别平分∠ABC,∠ACB,点D到AC的距离是1cm,则△ABC的面积是_____.1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分别在y轴和x轴上,∠ABO=60°,在坐标轴上找一点P,使得△PAB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点P共有_____个.14.不等式 的解集为________.15.节能减排,让天更蓝、水更清.已知某企业2015年单位GDP的能耗约为2.5万吨标煤,2017年的能耗降为1.6万吨标煤.如果这两年该企业单位GDP的能耗每年较上一年下降的百分比相同,那么这个相同的百分比是____________.16.已知,且,为两个连续的整数,则___________.17.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最短的边长是,则其最长的边的长是__________.18.多项式4x2+1加上一个单项式,使它成为一个整式的完全平方,则这个单项式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符合条件的一个即可)三、解答题(共66分)19.(10分)某市为了鼓励居民在枯水期(当年11月至第二年5月)节约用电,规定7:00至23:00为用电高峰期,此期间用电电费y1(单位:元)与用电量x(单位:度)之间满足的关系如图所示;规定23:00至第二天早上7:00为用电低谷期,此期间用电电费y2(单位:元)与用电量x(单位:元)之间满足如表所示的一次函数关系.(1)求y2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直接写出当0≤x≤180和x>180时,y1与x的函数关系式;(2)若市民王先生一家在12月份共用电350度,支付电费150元,求王先生一家在高峰期和低谷期各用电多少度.低谷期用电量x度…80100140…低谷期用电电费y2元…202535…20.(6分)小明受《乌鸦喝水》故事的启发,利用量桶和体积相同的小球进行了如下操作:请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放入一个小球量桶中水面升高 cm;(2)求放入小球后量桶中水面的高度y(cm)与小球个数x(个)之间的函数关系式;(3)当量桶中水面上升至距离量桶顶部3cm时,应在量桶中放入几个小球?21.(6分)(1)如图①,直线经过正三角形的顶点,在直线上取两点、,使得,,求证:.(2)将(1)中的直线绕着点逆时针方向旋转一个角度到如图②的位置,并使,,通过观察或测量,猜想线段,与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并予以证明.22.(8分)如图,已知Rt△ABC≌Rt△ADE,∠ABC=∠ADE=90°,BC与DE相交于点F,连结CD、BE.(1)请你找出图中其他的全等三角形;(2)试证明CF=EF.23.(8分)如图,在坐标平面内,点O是坐标原点,A(0,6),B(2,0),且∠OBA=60°,将△OAB沿直线AB翻折,得到△CAB,点O与点C对应.(1)求点C的坐标:(2)动点P从点O出发,以2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线段OA向终点A运动,设△POB的面积为S(S≠0),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求S与t的关系式,并直接写出t的取值范围.24.(8分)如图,已知△ABC中,∠C=90°,∠B=15°,AC=2cm,分别以A、B两点为圆心,大于AB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分别相交于E、F两点,直线EF交BC于点D,求BD的长.25.(10分)某校兴趣小组在创客嘉年华活动中组织了计算机编程比赛,八年级每班派25名学生参加,成绩分别为、、、四个等级.其中相应等级的得分依次记为10分、9分、1分、7分.将八年级的一班和二班的成绩整理并绘制成如下统计图表:班级平均数(分)中位数(分)众数(分)方差一班1.7699二班1.76110请根据本学期所学过的《数据的分析》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数据,帮助计算机编程老师选择一个班级参加校级比赛,并阐述你选择的理由.26.(10分)如图(1),AB=7cm,AC⊥AB,BD⊥AB垂足分别为A、B,AC=5cm.点P段AB上以2cm/s的速度由点A向点B运动,同时点Q在射线BD上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s)(当点P运动结束时,点Q运动随之结束).(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1时,△ACP与△BPQ是否全等,并判断此时线段PC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请分别说明理由;(2)如图(2),若“AC⊥AB,BD⊥AB”改为“∠CAB=∠DBA”,点Q的运动速度为xcm/s,其它条件不变,当点P、Q运动到何处时有△ACP与△BPQ全等,求出相应的x的值.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A【解题分析】把x与y分别换为3x与3y,化简后判断即可.【题目详解】根据题意得:,则分式的值不改变,故选A.【题目点拨】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D【解题分析】利用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解题即可.【题目详解】P点的横坐标为正数,纵坐标为负数,故该点在第四象限.【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点位于的象限,解题关键在于熟记各象限中点的坐标特征.3、C【分析】由图形可知AC=AC,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逐项判断即可.【题目详解】解:在△ABC和△ADC中∵AB=AD,AC=AC,A、添加,根据,能判定,故A选项不符合题意;B、添加,根据能判定,故B选项不符合题意;C.添加时,不能判定,故C选项符合题意;D、添加,根据,能判定,故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题目点拨】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关键,即SSS、SAS、ASA、AAS和HL.4、C【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逐一判断即可.【题目详解】解:A. 若,利用SSS可证,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 若,利用SAS可证,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 若,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 若,利用ASA可证,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题目点拨】此题考查的是判定全等三角形所需的条件,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各个判定定理是解决此题的关键.5、D【分析】根据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解答即可.【题目详解】∵横坐标为正,纵坐标为负,∴点在第四象限,故选:D.【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点的坐标与象限的关系,熟记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A【分析】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据此进行判断即可.【题目详解】解:A、不是轴对称图形,符合题意;B、是轴对称图形,不合题意;C、是轴对称图形,不合题意;D、是轴对称图形,不合题意.故选:A.【题目点拨】本题考查轴对称图形,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判断方法:把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如果图形的两部分能够重合,那么这个是轴对称图形.7、D【分析】由a2+a﹣4=0,变形得到a2=-(a-4),a2+a=4,先把a2=-(a-4)代入整式得到a2(a+5)=-(a-4)(a+5),利用乘法得到原式=-(a2+a-20),再把a2+a=4代入计算即可.【题目详解】∵a2+a﹣4=0,∴a2=-(a-4),a2+a=4,a2(a+5)=-(a-4)(a+5)=-(a2+a-20)=−(4−20)=16,故选D【题目点拨】此题考查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掌握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8、B【分析】本题没有明确已知的两边的具体名称,要分为两种情况即:①3为底,10为腰;②10为底,3为腰,可求出周长.注意:必须考虑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进行验证能否组成三角形.【题目详解】∵等腰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3和10,∴应分为两种情况:①3为底,10为腰,则3+10+10=1;②10为底,3腰,而3+3<10,应舍去,∴三角形的周长是1.故选:B.【题目点拨】本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题的关键是分情况讨论腰长.9、C【分析】根据无理数的定义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题目详解】解:A、5.3131131113是有限小数,属于有理数;B、是分数,属于有理数;C、,是无理数;D、=-3,是整数,属于有理数.故选C.【题目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定义,其中初中范围内学习的无理数有:π,2π等;开方开不尽的数;以及像0.1010010001…,等有这样规律的数.10、C【解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可得AD=DB,再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DBA,然后在Rt△ABC中,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解:∵MN是AB的垂直平分线,∴AD=DB,∴∠A=∠DBA,∵∠CBD:∠DBA=2:1,∴在△ABC中,∠A+∠ABC=∠A+∠A+2∠A=90°,解得∠A=22.5°.故选C.考点: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1、【分析】先依据题例用平方差公式展开,再利用乘法分配律交换位置后,相乘进行约分计算即可.【题目详解】解:=====,故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