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精练13 分类比较、掌握特点明辨变异与进化问题-人教版高三生物试题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376447811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精练13 分类比较、掌握特点明辨变异与进化问题-人教版高三生物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精练13 分类比较、掌握特点明辨变异与进化问题-人教版高三生物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精练13 分类比较、掌握特点明辨变异与进化问题-人教版高三生物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精练13 分类比较、掌握特点明辨变异与进化问题-人教版高三生物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精练13 分类比较、掌握特点明辨变异与进化问题-人教版高三生物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练13分类比较、掌握特点,明辨变异与进化问题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A.蓝藻、毛霉的遗传物质都是DNA,都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B.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都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C.DNA的复制、转录、翻译过程中都可能出错,发生的变异都是基因突变D.由于联会的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互换后的等位基因的分离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2.豌豆的圆粒(D)和皱粒(d)产生机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皱粒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B.皱粒豌豆的产生属于基因重组C.由于发生了碱基对增添,

2、故发生了基因突变,从而产生了新基因D.图示说明基因通过直接控制淀粉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的性状3.右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据图判断该细胞()A.只分裂形成1种卵细胞B.含有3 对同源染色体C.含有3 个染色体组D.一定发生过基因突变4.如图表示雄果蝇体内某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甲曲线)及与之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乙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CD与FG对应的时间段,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B.D点所对应时刻之后,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C.EF所对应的时间段,DNA含量的变化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D.BD对应的时间段,可发生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上的基因变

3、化5.为获得果实较大的四倍体葡萄(4N=76),将二倍体葡萄茎段经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后栽培。研究结果显示,植株中约40%的细胞的染色体被诱导加倍,这种植株含有2N细胞和4N细胞,称为“嵌合体”,其自交后代中有四倍体植株。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嵌合体”产生的原因之一是细胞的分裂不同步B.“嵌合体”可以产生含有38条染色体的配子C.“嵌合体”不同的花之间传粉后可以产生三倍体子代D.“嵌合体”根尖分生区的部分细胞含19条染色体6.细胞中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连接形成一条异常染色体,不含重要基因的短片段在细胞分裂中丢失(如图甲),导致某女子的14号和21号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发生异常联会(如图

4、乙)。配对的三条染色体中,任意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分离时,另一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任意一极。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该女子体细胞中只有45条染色体但表现型可能正常B.DNA的断裂、错接是形成这种异常染色体的根本原因C.不考虑其他染色体,理论上该女子可产生6种不同配子D.该女子与正常男子婚配没有生育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风险7.下图甲表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乙、丙、丁为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细胞产生的突变必随精子传给子代B.丙、丁细胞分裂时均可以发生基因重组C.丁产生的子细胞中的基因组成是aB和AbD.乙、丁细胞分别含有4个和1个

5、染色体组8.如图甲、乙、丙代表不同的种群,已知甲和乙原本属于同一物种,都以物种丙作为食物。由于地理隔离,且经过若干年的进化,现在不能确定甲和乙是否还属于同一物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若甲和乙在一起还能进行自由交配,则它们就一定不存在生殖隔离B.甲和乙的关系一定为竞争C.若甲和乙仍然为同一物种,则它们具有共同的基因库D.自然选择使甲、乙和丙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决定了进化的方向9.某昆虫的长翅(B)对残翅(b)、黑体(E)对灰体(e)为显性,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环境导致bbE_基因型和B_ee基因型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虫(BBEE)与雌虫(bbee)交配,则F2群体中E的基因频率是(

6、) A.50%B.60%C.40%D.100%10.团头鲂(2n=48)是我国一种名贵淡水鱼类。研究人员用低温处理野生型团头鲂一定数量的次级卵母细胞,使其不分裂出极体(姐妹染色单体已分开),这些次级卵母细胞在室温下最终发育成团头鲂。新培育的团头鲂多数为杂合子,少数为纯合子。新培育的团头鲂()A.与野生型团头鲂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C.杂合子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基因重组D.纯合子的基因型都相同二、非选择题(共40分)11.(20分)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G)的N位置上带有乙基而成为7-乙基鸟嘌呤,这种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从而使DNA序列中GC

7、对转换成AT对。育种专家为获得更多的变异水稻亲本类型,常先将水稻种子用EMS溶液浸泡,再在大田种植,通常可获得株高、穗形、叶色等性状变异的多种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1)经过处理后发现一株某种性状变异的水稻,其自交后代中出现两种表现型,说明这种变异为突变。(2)用EMS浸泡种子是为了提高,某一性状出现多种变异类型,说明变异具有。(3)EMS诱导水稻细胞的DNA发生变化,而染色体的不变。(4)经EMS诱变处理后表现型优良的水稻植株也可能携带有害基因,为了确定是否携带有害基因,除基因工程方法外,可采用的方法有、。(5)诱变选育出的变异水稻植株还可通过PCR方法进行检测,通常该植株根、茎和叶都可作为

8、检测材料,这是因为。12.(20分)棉铃虫的Bt 毒蛋白抗性由一对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为研究抗虫棉种植区中棉铃虫Bt毒蛋白抗性基因频率的变化,科研人员连续三年将实验室饲养的纯合抗性雌虫与在田间随机捕捉到的雄虫单对杂交,随后单独孵化雌虫所产的全部卵,得到单雌系。孵化过程中用Bt 毒蛋白基因高表达的棉叶饲喂单雌系幼虫5 天,检测幼虫虫体质量,结果如图所示。(1)科研人员将饲喂5天后存活的幼虫虫体质量0.6 mg 的单雌系定义为抗性单雌系,由抗性基因遗传规律分析,理论上抗性单雌系中的幼虫是抗性基因的(填“纯合子”“杂合子”或“纯合子及杂合子”)。幼虫体质量为0 mg,表明该单雌系的幼虫全部

9、死亡,推测其父本。(2)统计2012年的实验结果可知,抗性单雌系占所有单雌系的百分比为(保留小数点后1 位),该百分比明显高于2010 年,推测田间棉铃虫种群的抗性基因高于2010 年。(3)通常在田间种植转基因抗虫棉的同时,间隔种植少量非转基因棉或其他作物,该做法能使棉铃虫种群。答案全解全析一、选择题1.D蓝藻、毛霉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但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A错误;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其中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B错误;DNA复制过程中发生的变异是基因突变,C错误;由于联会的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

10、互换,互换后等位基因的分离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正确。2.C从题图可以看出,皱粒性状的出现是由编码淀粉分支酶基因突变引起的,所以该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A、B错误;题图说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D错误。3.A由于该图细胞质分配不均等,有着丝点分裂,故该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细胞分裂结束后,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一个极体,A正确;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分开并进入不同的细胞中,故题图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C错误;图中染色单体分离形成的子染色体上含有G、g,既可能是基因突变产生的,也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

11、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产生的,D错误。4.C根据染色体的变化规律可知,题图表示减数分裂过程,CD段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内含有两个染色体组,FG段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和正常体细胞数目相等,细胞内有两个染色体组,A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产生的单个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B正确;EF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每条染色体只含一个DNA分子,C错误;BD对应的时间段,发生DNA复制及减数第一次分裂,可发生基因突变及交叉互换,从而导致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相同位点出现不同的基因,D正确。5.D“嵌合体”产生的原因之一是细

12、胞的分裂不同步,A正确;“嵌合体”含有4N细胞,可以产生含有38条染色体的配子,B正确;“嵌合体”不同的花(2N细胞和4N细胞)之间传粉后可以产生三倍体子代,C正确;二倍体葡萄根尖分生区的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其含有的染色体可能为38条或76条不可能为19条,D错误。6.D由图甲可看出,一条14号和一条21号染色体相互连接时,丢失了一条染色体(题图中不含重要基因的短片段),使染色体数目减少,该女子体细胞中有45条染色体,A正确;由题可知DNA的断裂、错接是形成题述异常染色体的根本原因,B正确;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应该产生仅具有异常染色体、同时具有14号和21号染色体

13、、同时具有异常染色体和14号染色体、仅具有21号染色体、同时具有异常染色体和21号染色体、仅具有14号染色体6种生殖细胞,C正确;该女子可以产生同时具有异常染色体和21号染色体的生殖细胞,因此与正常男子婚配,有可能生育21三体综合征患儿,D错误。7.D甲细胞为体细胞,不能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精子,A错误;丙细胞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质分配不均等,为初级卵母细胞,可以发生基因重组,丁细胞无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分裂时不能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丁细胞无同源染色体,为次级卵母细胞,基因组成为AaBB,通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形成1个生殖细胞,其

14、基因组成为AB或aB,C错误;乙细胞两极各有2对同源染色体,故乙细胞有4个染色体组,丁细胞无同源染色体,有1个染色体组,D正确。8.D若甲和乙不能自由交配,或即使能交配,但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则它们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甲、乙为同一物种且都以丙作为食物时,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种内斗争,经过地理隔离后不能确定甲和乙是不是属于同一物种,故不能确定两者之间的关系;若甲、乙仍为同一物种,而甲、乙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则两个不同的种群的基因库一般不同;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9.BP:BBEEbbeeF1:BbEe;F1:BbEeF2:9B_E_+3B_ee+3bbE_+1b

15、bee,根据“环境导致bbE_基因型和B_ee基因型的胚胎致死”可知,F2中EEEeee=361,即EE=3/10,Ee=6/10,ee=1/10。根据利用基因型频率求解基因频率的方法:种群中某基因频率=该基因控制的性状纯合子频率+1/2杂合子频率,F2群体中E的基因频率=EE+1/2Ee=3/10+1/26/10=6/10=60%。10.C新培育的团头鲂是由经低温处理,不分裂出极体(姐妹染色单体已分开)的次级卵母细胞(染色体数目已减半,只有24条)发育而成的个体(染色体数目又加倍,又恢复为48条,二倍体),其与原来的团头鲂都是二倍体,都有48条染色体,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新培育的团头鲂体细胞染色体数应为48,B错误;新培育的团头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即基因重组,C正确;若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不发生交叉互换,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一样,新培育的团头鲂应全为纯合子,但纯合子的基因型可能不相同,D错误。二、非选择题11.答案(1)显性(2)基因突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