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76430010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1.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课《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1课《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1课《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1课《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1课《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课《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课《齐桓晋文之事》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齐桓晋文之事课题及课时齐桓晋文之事教学目标语言素养目标掌握重要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思维素养目标能够理清孟子迂回曲折的论辩思路,领会孟子耐心细致的说理态度和巧妙灵活的论辩方法。文化素养目标了解孟子及孟子的相关知识,体会孟子“保民而王”的民本思想和同情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沉情怀。 审美素养目标鉴赏本文出色的论辩艺术,品味辩驳技巧。教学重点掌握重要文言知识,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难点鉴赏本文出色的论辩艺术,品味辩驳技巧。教学内容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n 【情境激趣导入】师:他,一生以继承孔子学说为己志,为实现他心中所畅想的圣王之志,游说诸国客卿于齐;他,慧眼如炬,善于攻心,比喻排比,论辩跌

2、宕生姿。大家想到这位圣人是谁了吗。生:孟子。师:是的,他就是亚圣孟子。如今,他的思想穿越时空,在两千多年后的这块神州大地上熠熠生辉,照亮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今天就让我们来通过齐桓晋文之事一文,感受亚圣智慧的光辉。n 【基础清单检查】师:通过课前的预习,想必大家也对孟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哪位同学能为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预习成果,为大家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孟子?生: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之孙)的门人,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

3、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师:看来这位同学已经对孟子有了初步的了解。我们再来回忆一下上课伊始多媒体上出现的孟子的名言,哪位同学能够结合课下预习给大家概括一下孟子的思想主张,带领我们进一步认识孟子?生: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现将此学说称为“孔孟之道”,他的理论对宋代影响很大。师:很好,感谢这位同学的分享。孟子及其“仁政”思想,为后世统治者们所尊崇。是啊,孟子所描绘的那幅君民同乐、仁义并施的王道乐土和太平盛世的理想图景对于王者来说自然是最好不过了,还有什么比百姓归附,国力强盛更令他们满意的呢?对于老百姓来说,也是如此,有谁不乐意做太平盛世的人呢?这

4、些宝贵的思想,都被收录在了一本书中,哪位同学能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这本书?生:本篇选自孟子 梁惠王上。 孟子是孟轲及其门徒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是论语之后儒家最重要的著作。汉文帝时列为博士科目。宋代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到南宋时,朱熹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书。明清科举考试八股文,题目都来自四书。师:很好,请坐。相信在这几位同学的带领下,大家都对孟子及孟子一书有了大致的了解。但是要充分理解课文、理解孟子的思想,我们就必须了解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生:第一句话是说“为了抢夺一块的土地而发动

5、的战争,被杀死的人漫山遍野;为了夺取一座城池而发动的战争,被杀死的人,满城皆是”;第二句话是说“厨房里有肥嫩的肉,马棚里有壮实的马,可老百姓却面带饥色,野外还有饿死的尸体”。师:回答得很好。在这样一个时代,孟子的“民本思想”具有明显的进步性,也正符合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百姓的需求,这种思想,在如今也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n 【课文内容研读】师:请大家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读准字音和断句。师:哪位同学能带领着大家做做多媒体上的字音题,检查一下自己的字音自学情况?生:胡龁(h) 无以,则王(wng)乎 彼恶(w)知之 褊(bin )小 予忖度(cn du)之 便嬖(pin b)不足使令于前

6、莅(l)中国 商贾(g)皆藏于市 吾惛(hn)不能进于是矣 此惟救死而恐不赡(shn) 殆(di)有甚焉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借助注释以及工具书疏通文意后,小组讨论,整理文言实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重要文言知识。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派出一位代表,回答多媒体上的问题(或在黑板上以板书的形式)为大家展现一下小组文言重点模块的自学成果。生展示成果:1.通假字(1)无以,则王乎通_(2)王说 通_(3)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通_(4)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通_(5)盖亦反其本矣 通_(6)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通_(7)赴愬于王 通_(8)刑于寡妻 通_(9)放辟邪侈,无不为

7、已 通_(10)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_(11)是罔民也 通_明确:(1)“已”,读y(2)“悦”,读yu(3)“肢”,读zh(4)“彩”,读ci(5)“盍”,读h(6)“途”,读t(7)“诉”,读s(8)“型”,读xn(9)“矣”,读y(10)“斑”,读bn(11)“网”,读wn2.一词多义(1)抑抑王兴甲兵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2)若以若所为若是其甚其若是(3)诸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不识有诸(4)之未之有也王之诸臣以羊易之舆薪之不见(5)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6)幼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7)王王之所大欲然而不王者(8)为为长者折枝是不为也(9)是是不为也吾不为是也(10)爱我非爱其财吴广素爱

8、人明确:(1)副词,难道,岂;连词,还是(2)这样;像;如果(3)各位;之乎,兼词(4)代词,代“事”;助词,“的”;代词,代“牛”;宾语前置的标志(5)动词,以为老人;名词,老人(6)动词,以为幼儿;名词,幼儿(7)名词,“君王”;动词,“称王”(8)介词,替;动词,“做”(9)代词,这;代词,“这些”(10)动词,“吝惜”;动词,“爱护”3.古今异义(1)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古义:_今义:_(2)诚有百姓者古义:_今义:_(3)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古义:_今义:_(4)抑王兴甲兵古义:_今义:_(5)莅中国古义:_今义:_(6)吾不为是也古义:_今义:_明确:(1)古:吝啬,舍不得。 今:爱护

9、、喜爱。(2)古:的确,确实 今:(心意)真实;实在;的确。(3)古:怜悯,痛惜。 今:隐藏不露;潜伏的;隐秘的事。(4)古:难道,岂,副词,表示反诘。 今:向下按;压制。(5) 古:中原。 今: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6)古:代词,“这些”。 今:常作判断词。4.词类活用(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_(2)五十者可以衣帛矣_(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_(4)朝秦楚_(5)危士臣_(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明确:(1)“树”,名词带宾语“之”活用作动词,种植;(2)“衣”,名词带宾语“帛”作动词,穿着;(3)名词“王”受副词“不”的修饰,做动词,“称王”;(4)朝,使动用法,“

10、使朝见”;(5)危,使动用法,使受到危害;(6)第一个“老”字及下句第一个“幼”字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是“以为老人”、“以为幼儿”的意思。5.特殊句式(1)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2)未之有也(3)吾何快于是(4)不见保(5)曰:“有之。”(6)欲辟土地明确:(1)判断句,“也”表判断,此句为否定判断(2)倒装句,否定句,宾语前置句(3)倒装句,介词结构“于是”后置(4)被动句,“见”表被动(5)省略句,“曰”前省略主语“齐宣王”(6)省略句,省略主语特殊句式卡片: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

11、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作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例如: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宾语提前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岳阳楼记:“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特殊结构用“之

12、” “是”将宾语提前。例如:宋何罪之有? (宋国有什么罪过?)唯命是听(成语)唯利是图(成语)唯你是问师:在学习了文言知识之后,相信大家对文意的理解也加深了一层。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呢?生:本文记录了孟子和齐宣王的一次谈话,孟子通过这次谈话劝说齐宣王放弃“霸道”,施行“王道”,从而宣扬他“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师:这篇语录体论辩文,通过双方论辩阐明自己的论点。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根据论辩思路,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哪几个部分?生:本文围绕着保民而王者以中心思想,充分肯定齐宣王的不忍之心,引起他的共鸣,及其他的兴趣。然后借题点醒齐王,他之所以没有天下,不是不能,而是不为。而后又为齐宣王描绘了一幅仁政蓝图,并提出了具体措施。师:要说这些严肃和枯燥兼而有之的内容,又是面对着如此不一般的对象,如果不做精心安排,结局恐怕是不尽人意的。那么孟子是如何说服齐宣王的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n 【板书见微知著】 不忍之心 不为与不能保民而王 仁政蓝图 具体措施 制民之产(物质) 施行教育(精神)多媒体呈现课题及教学目标。多媒体呈现孟子经典名言生齐读并尝试翻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