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44+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综合训练)-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76430008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2.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复习44+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综合训练)-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专题复习44+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综合训练)-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专题复习44+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综合训练)-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专题复习44+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综合训练)-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专题复习44+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综合训练)-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复习44+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综合训练)-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复习44+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综合训练)-高三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一轮复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复习44: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船型屋是海南黎族先民的住所。其形如倒扣木船,通常高2.5米左右,“屋宇以竹为棚,下居牲畜,人处其上”。人们用树皮捆绑梁柱固定房架,以细长树枝或竹片编成网状骨架,上覆茅草制成屋顶,在前后墙壁涂上泥巴建成房屋主体。这说明船型屋的建造取决于()A.人们的审美观念 B.经济发展水平C.集体劳作的形式 D.传统文化习俗2.明中期汉水改道后,汉口逐渐转变为良港,各处商民集聚,逐渐成为“甲于全楚”的商业巨镇。清朝中期以后,汉口镇形成了白布街、棉花街等专业街肆,汉口堡等防卫设施渐次拆除。这一变化反映了()A.商业分工

2、趋于弱化B.汉口交通条件的改善C.抑商政策日益松弛D.集镇经济功能的增强3.1903年,英商济安公司芥园水厂在天津建成供水,举行通水典礼,津海关道前往祝贺。但是,祖辈“喝河水长大”的百姓对来自铁管子中的水心存疑虑,称其为“机器水”,传言喝了会断子绝孙。为此,济安公司采取免费品尝的推销方式,还“粘贴水价并有县示一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列强侵略导致百姓民族意识增强 B.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无作为C.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影响社会生活 D.英商的营销方式带有欺诈性4.19世纪初,曼彻斯特的大资本家们大多住在伦敦或自己的庄园,在他们看来,工业城市里“没有惬意的骑马兜风,没有闲暇的漫步,只有嘈杂、匆忙和

3、杂乱;普通人在这里“看不到同情”,缺少“强大的社会道德约束”,有的只是“金钱关系”。这一状况反映出()A.大机器生产导致的社会倒退 B.生产关系领域发生的新变革C.人们对城市化进程难以适应 D.两极分化最终造成阶级对立5.有学者认为:“在建筑和城市规划上,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导致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而这相应地促进了本地市场和全国商业的发展。”这种“更为开放”“全天候”的城市景象表现在()A.夜市经营实现常态化 B.“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监管 D.原有“市”的管理足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6.北魏在北部边陲建立了沃野等镇,用于防御。为了保证防御人员的各种物

4、资供应,久而久之,镇的商品经济逐渐发展起来。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集镇的形成和发展()A.与军事防御目的密切相关 B.主要是为了发展商品经济C.以自然村落为基础而形成 D.导致人口向集镇大量聚集7.古代雅典的城市呈现出宗教区、公共活动区和私人区混合的格局,街道体系也缺乏规划,城市一直延续到郊区和乡村。富人区和穷人区均衡地散布于城市之中。唯其如此,雅典人创造了独特的文明。以上材料能说明雅典城市布局()A.设计理念促使民主政治产生 B.导致其民主政治出现脱节现象C.与雅典人的行为观念形成互动 D.成为近现代城市规划的典范8.周易系辞下记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5、。”远古时期居民实现定居的根本原因是()A.农业的产生和发展 B.建筑技术的提高C.采集技术的进步 D.家畜饲养的出现9.据统计,明清江南棉花与棉纺织业市镇有52个,蚕桑与丝织市镇有25个,米粮专业市镇13个;长江中游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陶瓷业市镇有25个,造纸业市镇有20个,纺织业市镇44个。这说明()A.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 B.区域性分工日益明显C.政府鼓励发展商品经济 D.传统农业进一步衰落10.人类由以农业生产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化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A.城市化 B.工业化C.农耕化 D.法治化11.“1700年,60%的英国人在田野中耕作,

6、而到18世纪末时,只剩不到33%。”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近代交通促进了人口迁徙 B.环境污染严重导致了人口死亡C.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 D.工业化发展加剧了耕地的减少12.据文献记载:“村落有墟,每二日一集,百货萃焉。五里则建屋三间,四面置榻,以为聚墟之所。”下列对“墟”认识正确的是()A.古代村民定时集会的场所B.明清时期商人聚集的会馆C.官府设置和管理的农村集市D.农村兴起的定时而聚的贸易市场13.南宋时期江南繁荣的市镇,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如吉州的永和镇“辟坊巷六街三市”,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太平州的黄池镇,俗谚有云:“太平州不如芜湖,芜湖不如黄池。”这

7、说明南宋时期()A.江南市镇已出现城市化特征B.商帮的出现促进了市镇经济的繁荣C.江南市镇专业化分工较明显D.坊市界限打破促进了江南市镇的发展14.在对先秦时期古城遗址的发掘中,发现当时已有专门的排水系统。如二里头木结构排水暗沟、偃师商城石砌排水暗沟、安阳殷墟陶土排水管道、周原卵石排水暗沟等。这说明()A.先秦时期各地存在密切联系 B.先秦时期农业灌溉技术发达C.先秦时期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先进 D.先秦时期居民重视对环境的改造利用二、非选择题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史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早期中国城市,或是国家行政中心、军事中心,或是地方的行政中心。位于古代中国城市中心的大多是官府衙门、

8、宗庙祠堂。凡城内居民,都被按社会身份严格限制在官府划定的里坊内,分别士庶,不令杂居。城市有特定的手工业作坊区、居民居住区、商业区等。摘编自鲍宗豪中西方城市文明比较研究史料二: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已有各种类型的建筑,有元老院、议事厅、剧场、俱乐部、画廊、旅店、商场、作坊、体育场等。贫富居民混居在同一街区,即使是很有钱的富户,其住宅外观与贫者住屋也无大异。雅典最出色的建筑群是卫城,是当时的宗教圣地和公共活动的场所。摘编自鲍宗豪中西方城市文明比较研究根据史料一、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城市与古代雅典的不同特点。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史料一:在此期间,我国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 07

9、0万人,至1893年增至2 350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为6.6%,至1949年增至5 766万人,占总人口的10.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中日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有34个,这些口岸一直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摘编自皮明庥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史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受政府支配,城市的功能结构偏重于工业,呈现出工业型城市化。政府在城市化中起主导作用,能通过各种措施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的盲目转移,同时可使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方式从农业中积累城市化、工业化初始阶段的建设资金。我国城镇人口比重由9.05%上升到1

10、3.68%,平均年增长率为0.15%,而同期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由28.2%上升到40%,年增长率达0.4%。摘编自路遇新中国人口五十年等(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原因。(2)根据史料二,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因素。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1760年产业革命开始到1851年,英国花了90年时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基本实现城市化1863年,伦敦开通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便捷快速的立体交通网络和现代化的金融服务、优良的港口区位优势,使得伦敦这个16世纪末的欧洲贸易中心成为名

11、副其实的世界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到1921年,英国城市化水平已达77.2%。英国初步完成城市化用了90年时间,而从初步完成到成熟阶段用了大约70年的时间。马先标、燕安世界城市化历程回顾兼述英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与启示材料二:19491978年是城市化曲折发展时期,城市化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一五”计划时期得到恢复和发展后,出现了长期的曲折停滞,总体上,城市化的进程缓慢。19491978年工业化得到相对高速的发展,而城市化发展却严重滞后1978年以来,中国城市化开始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改革之后的城乡壁垒被市场经济逐步打破政府对一系列制度、政策的修改,使城乡之间劳动力、人口、资本和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

12、动日益活跃,原有的城乡隔离状态开始有所松动。农民可以就地发展工业,建设农民城市,形成了中国自己独特的农村城市化道路。摘编自吴清新中国城市化发展相关观点辑要与评述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中、英两国城市化的特点,并谈谈你对城市化问题的认识。参考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B 解析:根据材料“人们用树皮捆绑梁柱固定房架,以细长树枝或竹片编成网状骨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黎族先民建造房屋的材料多为树皮、树枝、泥巴、茅草,这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故选B项。2.D 解析:根据材料“清朝中期以后,汉口镇形成了白布街、棉花街等专业街肆,汉口堡等防卫设施渐次拆除”可知,汉口镇的经济功能增强,军事职能相对减弱,故

13、选D项。3.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老百姓对自来水存在疑虑,不敢饮用,自来水公司采取免费品尝的推销方式,还“粘贴水价并有县示一纸”,这就有利于推广自来水,说明近代以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影响社会生活,故选C项。4.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初,从大资本家到普通民众对于城市都没有形成良好的印象,说明当时人们对于城市化进程难以适应,故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生产关系领域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阶级对立,排除D项。5.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更为开放的城市设计”指的是“市”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全天候的生活方式”指的是“市”突破了时间上的限制,故B项正确;夜

14、市经营实现常态化只反映了“全天候的生活方式”,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表明原有“市”的管理已经不适应新的经济形势,需要突破限制,排除D项。6.A 解析:根据材料“北魏在北部边陲建立了沃野等镇,用于防御。为了保证防御人员的各种物资供应,久而久之,镇的商品经济逐渐发展起来”可知,北魏的集镇最开始是为军事防御建立的,故选A项。7.C 解析:根据材料“宗教区、公共活动区和私人区混合”“富人区和穷人区均衡地散布于城市之中”可知,民主政治影响了古代雅典城市的布局,同时城市的这种布局也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实施,二者形成互动效应,故选C项。8.A 解析:农业出现以后,人们有了可靠的食物来源,于是开

15、始筑屋定居,故选A项。9.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棉花与棉纺织业市镇”“蚕桑与丝织市镇”“米粮专业市镇”“陶瓷业市镇”“造纸业市镇”“纺织业市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集镇进一步发展,区域性分工日益明显,故选B项。10.A 解析:城市化是人类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社会向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现代化城市社会逐渐转变的过程,故A项正确。11.C 解析:18世纪末,英国工业革命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工人增多,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故C项正确。12.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村落有墟,每二日一集,百货萃焉”,可知“墟”是交易场所,不是定时集会的场所,故A项错误;会馆指封建性团体,而不是交易场所,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官府设置和管理,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每二日一集,百货萃焉”说明“墟”是农村兴起的定时而聚的贸易市场,故D项正确。13.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南宋时期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