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双文本对比阅读训练:手法异同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76429779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双文本对比阅读训练:手法异同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诗歌双文本对比阅读训练:手法异同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诗歌双文本对比阅读训练:手法异同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诗歌双文本对比阅读训练:手法异同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诗歌双文本对比阅读训练:手法异同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双文本对比阅读训练:手法异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双文本对比阅读训练:手法异同(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双文本对比阅读训练-手法异同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月夜怀故人【宋】寇准清夜月初满,藓庭吟更幽。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旧国情何极,空江思欲流。故人今底处,危坐独凝愁。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注】藓庭:郊野。旧国:故乡。1下列对上面两首作品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月夜怀故人首联交代时间、地点和自然环境;颈联在前两联基础上,通过“情何极”“思欲流”点题抒怀;尾联通过对故人“今底处”的发问写作者独处“凝愁”。B“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两句十分精妙,结合听觉

2、、嗅觉,描写“梧桐疏影”和耳边不时传来的蟋蟀乱鸣声,使诗句画面立体可感。C虞美人中“朱颜改”可指故国宫殿颜色已旧,也可理解为旧时宫女容貌衰老,更可以理解为国家易主、变色。D寇准和李煜均用简练自然的语言,表达在月夜的思念之情。相比寇准对“旧国”的思念之情,李煜更在思“故国”的同时内心燃起亡国之痛。2以上两首作品都表现了作者的愁绪,在表达情感的手法上则各有异同。请结合内容,赏析主要的异同点。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小题。望江南闲梦远(一)李煜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辊轻尘。忙杀看花人!望江南闲梦远(二)李煜闲梦远,南国正清秋。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注】这两

3、首词是李煜亡国入宋后的作品。辊(gn):翻滚,滚动,转动。杀:同“煞”,形容极甚。3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国正芳春”中着一“芳”字,写出姹紫嫣红、百花争艳、遍地芳香的江南春色,表达了词人的愉悦之情。B“满城飞絮辊轻尘”中以“飞絮”来写春景,传神地写出了春情流转、春光如泻、春风扑面而来的迷人春色。C“笛在月明楼”一句由景及人,把前面的空景用人来衔接,把眼见的凄凉用耳听的哀惋来充实,韵致无穷。D两首词全用“闲梦远”起句,闲是为臣虏被软禁而难以忍受的闲,往事如梦已遥不可及,流露出故国情思之苦。4这两首词在写景抒情的手法上有什么异同?请简要赏析。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4、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苏轼其二万人鼓噪慑吴侬,犹似浮江老阿童。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其三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注】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苏轼任杭州通判,因八月十五日观湖作诗五首在安济亭上。阿童:晋王浚小名阿童,平蜀以后,造战船、练水军,顺流东下,一举消灭了东吴。5分析第一首诗歌与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在描写钱塘江潮手法上的异同。6结合第二首诗歌内容,分析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夜曲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

5、征衣未寄莫飞霜。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诗首句以“桂魄”代指月亮,“初”字点明时间,写夜幕初临,秋露微生之景。B王诗第二句紧承上句,写主人公虽感罗衣单薄,却并未更衣,为下文抒情作铺垫。C张诗开头两句连用“丁丁”“漫漫”两个叠词,写出了秋夜的漫长、寂静、清冷。D张诗第三句写暗虫彻夜鸣响搅得思妇通宵难眠,表现了思妇内心的厌弃与烦躁。8这两首诗都表现了思妇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手法的异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从军行陈羽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从军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

6、秋月照长城。【注】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横笛:笛子。天山:山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新声:新的乐曲。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9下列对这两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陈诗兼有诗情画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红旗,雪的白,旗的红,山的静,旗的动,展示出一幅壮美的风雪行军图。B陈诗中“直上”二字的动态描写,更使画面生机勃然,高昂的士气、一往无前的精神,尽在这“直上”二字中溢出。C王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写军中宴乐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D王诗尾联直抒胸臆,为全篇情感之凝结处,将征戍者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丰富的思想感情表达得入木三分。10两首诗中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在刻

7、画人物的手法上有什么异同?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1】,狂歌五柳前【2】。注释:【1】接舆:春秋时楚国隐士,佯狂遁世;这里借指裴迪。【2】五柳:陶渊明因宅旁有五株柳树而以之为号。11下列对两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的首联都点明了所写景象的时令为秋季。B两首诗的颔联都有从听觉角度表现的自然景象。C两首诗中写到的山,都极其幽静,且空无一人。D两首诗中写到的水,或淌过

8、山石,或缓缓流动。12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首联所用形容词“新”与“寒”都恰切地表现了景物的特征。B两首诗颔联所用动词“流”与“听”分别写出了清泉与裴迪的动作。C两首诗的尾联都化用了典故,其中“王孙”和“五柳”都暗指诗人。D两首诗都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都表达了在山中居住的闲适之情。13请简要描绘这两首诗颈联表现的景象,并指出其所用描写手法的异同。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各题。题阳关图二首黄庭坚(其一)断肠声里无形影,画出无声亦断肠。想得阳关更西路,北风低草见牛羊。(其二)人事好乖当语离,龙眠注貌出断肠诗。渭城柳色关何事?自是离人作许悲。注龙眠:指龙眠居士,是画家李公麟

9、的号。阳关图是李公麟依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而创作出的诗意图。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一首两句重在传神,写出画意:龙眠居士的画,虽不能发出断肠之声,却能够使人肠断。B其二首句化用陶渊明的“人事好乖,便当语离”,阐明了离别是人生中诸多不顺利的一种。C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略有不同,王诗重在抒情,黄诗情与理并重,并且音调和谐,语言平易。D这两首诗不仅吟出王维的诗情,而且用工笔手法以极为细腻的笔触展现出阳关图所描绘的画意。15请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表情达意时运用的手法的异同。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晚春感事陆游少年骑马入咸阳,鹘似身轻蝶似狂。蹴鞠场边万人

10、看,秋千旗下一春忙。风光流转浑如昨,志气低摧只自伤。日永东斋淡无事,闭门扫地独焚香。残春陆游江鮆堆盘粔籹香,山家节物亦穷忙。桑间葚紫蚕齐老,水面秧青麦半黄。语燕似催春事去,游丝不似客愁长。乡村年少那知此,处处喧呼蹴鞠场。注:东斋:书房名。鮆(c):一种鱼。矩敉(jn):古代的一种食品。16下列对以上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着眼于春末情景,对体娱活动进行了描写,在看似繁忙热闹中隐隐透露出一丝英雄迟暮的落寞。B晚春感事首联用比喻的手法,抓住对人物体态的细节描写,塑造出了一个意气风发、春风得意的马上少年形象。C残春颈联直抒胸臆,借“春燕”催促春天离去,引发诗人比“游丝”还绵长的愁

11、绪,点出羁旅之愁。D两首诗均触景生情,语言上平易晓畅、章法上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浓郁悲凉,颇见功力。17两首诗都提及“蹴鞠”这一在宋朝极为兴盛的群众性体育运动,试分析两首诗在描写该活动时手法上的异同。参考答案:1B2同:借景抒情,两首作品均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营造出孤独压抑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愁绪。比喻,化抽象为具体,两首诗词把“思”“愁”形象化,写愁绪如江水般流动,写出了愁思之多。异:寇诗末句“危坐独凝愁”直抒胸臆,思乡之情没有尽头,不见故人便独自凝愁,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李词结尾一问一答,以景结情。寇诗选取悲凄之景,“梧桐疏影”“蟋蟀声”,以哀景写哀情;李词则用“春

12、花”“秋月”“东风”等乐景,反衬作者的孤独愁绪。【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结合听觉、嗅觉”错误。“蟋蟀乱声秋”为从听觉写景,应为“听觉、视觉”。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同:两诗中“清夜月初满,藓庭吟更幽。梧桐疏影老,蟋蟀乱声秋”描写了清秋萧条景色,“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描写了春天景色,以乐衬哀。两首诗都运用借景抒情手法,营造出孤独压抑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愁绪。“旧国情何极,空江思欲流”把对故乡的思念之愁比喻成江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故国之思比喻成“一江春水”。两首诗都运用比喻修辞,化抽象

13、为具体,两首诗词把“思”“愁”形象化,写愁绪如江水般流动,写出了愁思之多。异:从抒情方法角度看,寇诗末句“危坐独凝愁”描写自己端正的坐着,凝望中满眼都是乡愁,直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愁;李词结尾一问一答,以景结情,含蓄生动的表现亡国之痛绵延不绝。从意象选择来看,寇诗选取悲凄之景,“梧桐疏影”“蟋蟀声”,融情于景,以哀景写哀情,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愁;李词则以乐景衬哀情,选用“春花”“秋月”“东风”等春天的美好景物,反衬作者亡国后的孤独愁绪。3A4相同点:都采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都是通过写景来抒发自己囚居生活中对故国的思念之情和对现实的痛楚之情。不同点:第一首词以阳春

14、盛景来抒发愁情苦意,是借乐写愁的写法(以乐衬哀),十分婉约含蓄。第二首词用凄寒冷寂的秋景抒发作者孤苦怀思的悲情(以哀衬哀)。第一首词的春景宜人而人情热闹,是以闹衬静;第二首词的秋景凄冷而人单情孤,楼上笛声是以声(动)衬静。【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的赏析能力。A.“表现了词人的愉悦之情”错,词人借梦境写故国春色,表达的是囚居生活中的故国情思和现实的痛楚。故选A。4本题考查学生对写景手法的把握能力。相同点:第一首是写春色,“南国正芳春”概括写出广大的江南地区,正是春暖花开的美好季节。而第二首是些秋色,“南国正清秋”概括写出广大的江南地区,正是秋高气爽的美好季节。“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辊轻尘

15、。忙杀看花人!”词人从三方面具体描写了这“芳春”美景。“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从三个方面对清秋进行具体描写。词人借江南的春景、秋景表现出囚居生活中的故国情思和现实的痛楚,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并且“闲梦远,南国正芳春”“闲梦远,南国正清秋”都是作者梦中的景象,所以都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满城飞絮辊轻尘”中“飞”“辊”这两个动词,写出了满城的飞絮飘来飘去。“芦花深处泊孤舟”中“泊”写出小船停泊在芦花深处。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不同点:第一首是描写的是春暖花开的景象,表达的却是囚居生活中的故国情思和现实的痛楚,所以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十分婉约含蓄。而第二首描写的是秋景,用凄寒冷寂的秋景抒发作者孤苦怀思的悲情,属于正衬的手法。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