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动静结合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76429722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6.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动静结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动静结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动静结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动静结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动静结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动静结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专题训练:动静结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专题训练-动静结合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日三首秦观其一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其二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前两句由霜寒二字领起,不需点出“秋”字,而题意自在其中。B第二首前两句写碾茶烹茗、课儿读书两件家庭琐事,自有闲适情趣。C两诗都写秋日,时间都在秋夜,而地点有别:一为舟中,一在家里。D两诗写的都是琐细的生活题材,但观察都细致入微,语言清新动人。2两首诗都体现了“动静结合”的特点,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清平乐博山道中

2、即事辛弃疾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注释:鞚(kng):马笼头。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是作者闲居上饶时所作,写夜晚博山道中所见,意境清新,语言淡朴,别见幽情奇趣,有很高的审美价值。B词的上阕重在山中所见之景,主要描绘了两幅画面,观察细致,生动有趣,表现出一种清幽淡远的意境。C词中“孤影”“疏星”等词语表现了词人的孤寂、不被赏识的苦闷失意,以及与当权的主降派奋战到底的决心。D此词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外以词人的行程为次序,内以词人的情感为核心。一切景观都从词人眼中看出,一切景观都从词人心上

3、映出。4这首词在景物和人物描写上动静相生、形神俱到,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说明。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下题。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唐)孟浩然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注】业师,法名业的僧人;山房,山中的屋舍。丁大:作者友人。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从夕阳西下写起,写出黄昏时刻屋舍四周的群山万壑昏暗幽静。B砍柴人都归家而去,鸟儿也回巢栖息,此情此景引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C前六句写山区景色,随着景致流动,时间在暗中转换,环境越来越清幽。D结尾一句,勾勒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孤琴的形象,兼有期待知音之意。6

4、颔联动静结合,很有韵味。请简要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宿临江驿张籍楚驿南渡口,夜深来客稀。月明见潮上,江静觉鸥飞。旅宿今已远,此行殊未归。离家久无信,又听捣寒衣。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扣题,交代夜宿地点,“夜深”引出下文景语,“来客稀”点明此地僻远,表现诗人的孤独、寂寞。B颈联意为:“旅途上宿息地离出发地越来越远,这次出行仍不能回到故乡。”语含无奈、惆怅的意绪。C“久”字写离家时间之长,流露厌倦仕宦之感;“又”字写久未得家信又听捣衣声时而增生的辛酸之情。D本诗尾联与刘长卿余干旅舍尾联“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都用以景语作结的手法来抒发乡愁。8请从动静结合角

5、度简要赏析颔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村居(宋)张舜民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注】陂田:山田、水田。榆钱:即榆荚,形如钱,色白成串,故称榆钱。两两:成双成对。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榆钱落尽、槿花稀疏、夕阳寒鸦写出了晚秋的宁静肃穆。B本诗以平实质朴的语言客观描绘村居所见,情感内蕴不露。C本诗语言绮丽、描摹细致,契合作者怡然、轻松、快乐的心境。D诗题为村居却不着力写村内的自然与生活景象,不落俗套。10“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两句颇为人推赏,请从“动静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各题。水仙子咏江南张养

6、浩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11下列对此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小令通过描写烟水、晴岚、人家、画檐、芰荷、沙鸥、香风、珠帘这些富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意象,再现了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B“画檐”是南方富裕人家砖瓦房脊檐上的彩绘装饰,房屋相接说明人烟稠密,“十里珠帘”更是体现江南水乡城市的繁华富庶。C一切景语皆情语。一个“淡”字表面上是指江南秋天景色的悠闲、恬淡;而实际上是作者恬淡闲适的心境的反映。D作者的情感含而不露,运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手法,将赞美和喜爱之情蕴含在景物描写中。12试简要分析这首元曲在景

7、物描写上“动静结合”的特点及表达效果。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清明二首(其二)杜甫此身飘泊苦西东,右臂偏枯半耳聋。寂寂系舟双下泪,悠悠伏枕左书空。十年蹴鞠将雏远,万里秋千习俗同。旅雁上云归紫塞,家人钻火用青枫。秦城楼阁烟花里,汉主山河锦锈中。春水春来洞庭阔,白苹愁杀白头翁。注:偏枯:麻痹。左书空:用左手在空中写字。蹴鞠:踢球。紫塞:泛指北方。汉主:指唐皇。1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第二联近承首联,“系舟”应“飘泊”,“左书空”对“右臂偏枯”,将老病漂泊的境况具象化。B第三联远承首联,“蹴鞠”“秋千”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对儿时欢乐场景的追忆,以儿时之乐衬老境之苦。C第五联里的“

8、秦城”“汉主”含蓄深婉,真切动人地表达了诗人想念京华之深,欲归故都之切。D本诗前三联侧重叙事,叙中融情,后三联重在写景,景真情切,两大部分双峰并峙,各显千秋。E尾联以“春”“白”叠用见妙,春水归向洞庭,白苹逢春生长,让原本愁苦的诗人又顿感欣慰。14本诗四五两联虚实结合,动静兼具,可谓构思精妙。请结合全诗加以赏析。参考答案:1C2第一首诗主要以声响之动衬托环境幽寂。诗人先勾勒有星无月的秋江夜景,接着妙用“疑”“忽”,意外发现水草深处有人家,借人家笑语的声响效果,衬托夜色的宁静;第二首诗主要以生活场景之动衬托逸趣闲情。诗人先写碾茶烹茗、课儿读书之动,表现家庭闲适情趣,接着写在风停树静之时观赏小虫对

9、吐秋丝,更显诗人心境之恬淡。【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C“时间都在秋夜”错误,两诗时间前诗是夜间,后诗是白昼。注意“月团”是茶饼名,不是指夜晚的月亮。末句“青虫相对吐秋丝”,也能佐证此为白昼所见。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第一首诗,以声衬静,“霜落邗沟积水清,寒星无数傍船明”描写秋夜霜落,邗沟的水清澈无比,天上寒星倒映水中,在船旁明亮地闪烁。这是静态描写,描绘了一幅秋江夜景图。“菰蒲深处疑无地,忽有人家笑语声”描写菰蒲深处突然传来人家笑语声声,这是动态描写。通过菰蒲深处的“笑语声”侧面烘托了夜的寂静。第二首诗,“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10、描写生活场景,碾好的月团用茶碗泡着,喝完后,让孩子背诵楚辞。“新碾”“饮罢”“呼儿”等都是动态描写,通过生活中的动态场景表现家庭生活的闲适。“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描写小轩风停,落叶不在,青虫默默,对吐秋丝,是静态描写,更显诗人心境之恬淡。3C4柳密露浓原是静景,但词人却借露湿征衣的动象来表现,比直写其静态美更觉真实多采。沙滩宿鹭亦在静中,但词人却写其睡中之动态,并写其梦中之幻影,使读者不仅可见其形动,而且可感其神动,因而别生奇趣。篇末写浣纱妇女亦能遗貌取神,用“笑背见人归去”的动态美,表现妇女温良淳朴的情性美,真是栩栩如生,呼之可出。【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

11、力。C.“词中孤影疏星等词语表现了词人的孤寂、不被赏识的苦闷失意,以及与当权的主降派奋战到底的决心”说法错误,属于过度解读。“宿鹭窥沙孤影动”,描写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地眯着眼睛向沙面窥视“一川淡月疏星”描写夜深人静,溪山沐浴在疏星明月的清光中的画面,可以感知作者对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的喜爱,并没有表现词人的孤寂、不被赏识的苦闷失意,以及与当权的主降派奋战到底的决心。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词描写手法的能力。“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二句描写在山道中夜行的情景:驱马从柳树旁边疾驰而过,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就沾湿变重了。这里既表现出山道上柳密露浓,景色优美;也表现出行人心情舒畅

12、,虽觉衣衫湿重,但游兴仍然很高。“露湿征衣”化柳密露浓的静态为动态,更觉真实多采。“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地眯着眼睛向沙面窥视,它映在沙上的身影也轻轻摇晃,准是在梦中见到鱼虾了吧!沙滩宿鹭本是静态,词人观察细致,看到宿鹭目眯影动,便断定它正在做梦,又因鹭鸟以鱼虾为食,进而断定它梦见了鱼虾,静中有动,写的生动、多趣。“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宁静的村舍门前忽然响起孩子的哭声,正在溪边浣纱的母亲立即起身往家赶,路上遇见陌生的行人,只羞怯地低头一笑,随即背转身匆匆离去,这真实而自然的描绘,不但给画面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情味,而且浣纱妇女的动作神态生动地表现了山村

13、妇女淳朴温良的心性和略带几分羞涩的天真。描写栩栩如生,呼之可出,具有动态美。5B6月照松林更觉夜晚清凉,风声泉声共鸣分外清晰。“生”,以动写静,把静谧的月光写活了;“满”以静写动,写出了风声泉声的共鸣。细致入微地传达出诗人身心融入清凉幽静环境的适意。【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综合的能力。B“引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错。应是期待友人丁大到来之情。故选B。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诗句意思是:明月挂在松树的枝头上,洒下的清辉给夜晚增添了几分凉意。满耳清风声和山泉声,听起来别有一番韵味。这两句诗情景交融,诗人见松月而觉夜凉,听见泉而感山幽,细致入微地传达出日暮山间听泉时的全部感受,松树、

14、明月、山泉勾画出一幅清丽幽美山水画。其中“生”为动词,主体为月光,以动写静,把静谧的月光写活了;“满”为表静态的形容词,以静写动,写出了风声泉声的共鸣。细致入微地传达出诗人身心融入清凉幽静环境的适意。7C8“月明”是静景,涨潮是动景,平静的江水是静景,鸥飞是动景,动静结合的手法营造了一种凄清寂寥的意境,蕴含着作者的孤单的心绪,为下文抒发思乡之情作了铺垫。【解析】7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

15、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流露厌倦仕宦之感”说法有误。本诗尾联中“久”这个时间副词写离家时间太长,已经很久没有家乡的音讯了。这个“久”字,更见思乡之切,而不是流露厌倦仕宦之感。故选C。8此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本诗颔联“月明见潮上,江静觉鸥飞”描述夜宿江边的见闻。到“月明”时方“见潮上”,到“江静”后才“觉鸥飞”。月光朗照之下,潮水渐渐上涨;鸥鸟在江面翩然飞翔,更显出江面的宁静。涨潮是动景,却无声息,这是运用了动中有静的手法。而江流平静,反衬鸥飞的声响,又运用了静中有动的手法。从表达效果来看,动静结合,营造出清静淡远的意境,烘托出诗人独宿临江驿的孤单、寂寥的心绪,为下文直抒思乡之情、离家之远作了铺垫。9C10本诗最后两句动静结合:牛缓缓行进,带得寒鸦而归,这一“动”愈衬出环境之“静”,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