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吉林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76253613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50.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度吉林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24年度吉林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24年度吉林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24年度吉林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24年度吉林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度吉林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度吉林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度吉林省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一单选题(共60题)1、在考试中遇到了之前练习过的题型,属于( )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C.近迁移D.远迁移【答案】 C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一般将迁移分为( )A.正迁移和负迁移B.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C.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D.近迁移和远迁移【答案】 C3、 学校新来了一批老师,负责组织安排教学培训活动的学校职能部门是()。A.总务处B.校长办公室C.教研室D.年级组【答案】 C4、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动力作用的主要因素是()A.品德认识B.品德意志C.品德情感D.品德行为【答案】 C5、 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

2、合理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研究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揭示教育工作规律的研究方法是()。A.调查研究B.实验研究C.个案研究D.经验研究【答案】 B6、独立形态时期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A.雄辩术原理B.康德论教育C.大教学论D.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答案】 C7、 发现周期律的基础是原子序数而不是原子量,对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律进行补充的科学家是()。A.鲍林B.莫塞莱C.波尔D.伦琴【答案】 B8、 我国最早记载和阐释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思想的著作是(?)A.学记B.论语C.大学D.孟子【答案】 B9、常见的教学过程组织形式有()三种形式。A.自主

3、学习、协作学习、策略研究B.集中授课、自主学习、协作学习C.集中授课、协作学习、策略研究D.集中授课、自主学习、策略研究【答案】 B10、 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个体行为具有一定的()。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B.适应性和社会性C.内化性和意志性D.积极性【答案】 A11、 在下列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中,不属于行为疗法的是(?)A.强化法B.暂时隔离法C.系统脱敏法D.合理情绪疗法【答案】 D12、表现在个体行为目的性、果断性方面的特征属于性格的()。A.认知特征B.情绪特征C.意志特征D.行为特征【答案】 C13、根据迁移性质的不同和影响效果的不同。可分为()。A.

4、正迁移与负迁移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答案】 A14、桑代克总结的三条主要的学习规律不包括()。A.准备律B.练习律C.实用律D.效果律【答案】 C15、对不听话的学生不可采取的矫正方法是()。A.倾听心事B.端正态度C.情绪疏导D.侮辱打骂【答案】 D16、研究表明,学生座位的安排对于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A.有影响B.没有影响C.几乎没有影响D.有实质性影响【答案】 A17、侯老师将乐于助人的李可的照片贴在班级的光荣榜上.这种品德教育方法对其他学生来说属于()。A.榜样示范法B.说服教育法C.品德评价法D.情感陶冶法【答案】 A18

5、、 初次与某人交往,当得知他是一名大学教授时,马上断定他很有学问、有修养、性情温和、待人民主。从心理学的观点看,此种现象属于()。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马太效应D.社会刻板印象【答案】 D19、 我国小学阶段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在( )A.三年级上学期B.三年级下学期C.四年级上学期D.四年级下学期【答案】 B20、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主要的体现是( )。A.前制度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C.非制度化教育D.正规教育【答案】 C21、被毛泽东称颂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的是( )A.蔡元培B.陶行知C.陈鹤琴D.黄炎培【答案】 B22、由兴趣、理想和荣誉感而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是()。

6、A.近景性动机B.远景性动机C.外部动机D.内部动机【答案】 D23、下列关于晨会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晨会不是班主任的“一言堂”B.晨会可采用多种形式开展C.晨会是一堂正式的课D.晨会不是学生的“自留田”【答案】 C24、 学过运算法则之后去做具体的计算题,属于()。A.特殊迁移B.水平迁移C.一般迁移D.垂直迁移【答案】 C25、实际教学中,如果教师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就要及时应对讨论中出现的很多问题,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进行小组讨论时,每组人数越少越好,因为人数越多,每个人的发言机会就越少B.如果发现讨论中某人非常不积极,教师应该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C.发现学生的讨论进入

7、误区或陷入知识瓶颈时,教师必须及时进行引导D.讨论要严格按照教师课前制订的讨论计划进行,不能更改【答案】 C26、“隐性课程”一词是由()首先提出的:A.杰克逊B.博比特C.泰勒D.斯腾豪斯【答案】 A27、形成稳定的品德是在( )阶段。A.依从B.认同C.内化D.同化【答案】 C28、小林又一次偷拿水果摊上的水果,被老师叫到办公室。老师批评他:“为什么总是拿别人的东西”。小林低头回答“我也知道不对,就是有时忍不住。”这说明小林缺乏( )A.道德认识教育B.道德情感教育C.道德意志教育D.道德行为教育【答案】 C29、人的语言、思维的发展都分别存在着关键期,这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

8、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答案】 C30、 教学过程也称教学步骤或教学程序,即用于指导和规范教师课堂活动的步骤,教学过程不包括()。A.导入环节B.讲授环节C.巩固环节D.设计教学重难点【答案】 D31、( )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职业教育制度【答案】 B32、将强化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的心理学家是()A.罗杰斯B.斯纳金C.班杜拉D.桑代克【答案】 C33、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A.班主任的要求B.共同的活动C.共同的奋斗目

9、标D.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答案】 C34、 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性条件反射现象的是()。A.叶公好龙B.画饼充饥C.望梅止渴D.谈虎色变【答案】 A35、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新内容编制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做,以判断学生的掌握程度。他所运用的评价方法是(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配置性评价D.甄别性评价【答案】 A36、我国小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中。A.班级教育活动B.思想品德课C.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D.班会和校会【答案】 B37、 小学生学习了四边形以后,再学习平行四边形。这种学习属于()。A.上位学习B.下位学习C.归属学习D.并列学习【答案】 B38、求“一个数是另一

10、个数的几分之几”,这是( )A.分数意义的应用B.一个数乘以分数的应用C.分数除法的应用D.分数加法的应用【答案】 A39、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答案】 D40、皮亚杰认为,个体适应环境的方式是( )A.尝试与顿悟B.同化与顺应C.平衡与守恒D.刺激与反应【答案】 B41、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 )。A.联想B.幻想C.理想D.想象【答案】 D42、卢梭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的

11、人。这种观点属于()。A.社会本位论B.个人本位论C.宗教本位论D.文化本位论【答案】 B43、借助于内部语言在头脑中进行认知活动的方式是()。A.操作技能B.智力技能C.一般技能D.特殊技能【答案】 B44、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潜在的、 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 )的观点。A.外铄论B.多因素相互作用论C.内发论D.本能论【答案】 C45、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为( )。A.课堂凝聚力B.课堂管理C.课堂控制D.课堂气氛【答案】 B46、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既要坚持统一要求,又要注意( )。A.学生自主B.教师主导C.教学相关D.因材施教【答案】 D47、教师选择教学方法最基本的、具有决定性的依据是( )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C.教师特点D.学生兴趣【答案】 A48、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