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同课异构教案

上传人:送你****花 文档编号:375769238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PPTX 页数:7 大小:35.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同课异构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同课异构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同课异构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同课异构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同课异构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同课异构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同课异构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城子江城子 密州出密州出猎猎教学目教学目标标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并理解词意,了解三个典故的意义2.抓住文眼“狂”字,通过咬文嚼字析“狂”之表现和知人论世 析“狂”之原因,理解少年“狂”的丰富内涵,感受词人“爱国忧民”的情感教学重教学重点点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并理解词意,了解三个典故的意义2.抓住文眼“狂”字,品析词句,理解少年“狂”的丰富内涵 教学教学难难点点知人论世,探究“狂”蕴含的情感,感受词人“爱国忧民”的情感教学教学过过程程一、情境一、情境导导入入播放经典咏流传视频,展示江城子 密州出猎相关片段二、二、读读“出出猎猎”,明,明词词作之作之意意(一)析(一)析标题标题,知背,知背景景1

2、.从标题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呢?江城子是词牌名;密州出猎是题目,其中地点密州,事 件外出打猎,连起来就是在密州的一次外出打猎。密州在今天的山东诸城。苏轼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在朝中受到排挤打击,因而请求出任地方官,先是杭州通判,三年后迁为 密州知州。苏轼在密州的两年共写了 19 首词,其中有名词水调 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密州出猎 是苏轼的第一首豪放词,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扩大了词的题材,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 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苏轼仕途坎坷,饱尝艰辛。但他生性豁达乐观,到密州上任 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 边境作为爱国

3、心切、一贯主张抗敌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 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 驰骋疆场,为国效力他在这年冬天,与同僚出城打猎时作此词。(二)(二)读读“出出猎猎”,明,明词词意意1听读江城子密州出猎,听准字音。个别学生朗读,要求读准节奏。骑(j)为(wi)擎(qng)貂(dio)江城子江城子密州出密州出猎猎鬓(bn)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2自由朗读词作,结合注释,自主理解词意,

4、把自己不懂的字、词、句作记号,然后在班上提出共同探讨解决。3师生齐读,读出感情三、三、读读“出出猎猎”,明,明词词作意作意旨旨从这首词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用词中的一个字概括。“狂”(一)咬文嚼字,(一)咬文嚼字,析析“狂狂”之表之表现现这首词通篇纵情放笔,气概豪迈,一个“狂”字(词眼)统 摄全篇。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用下面句式说话:我从可看出词人之狂,狂在。预设:1.狂在“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豪情“聊”是什么意思?透露出词人怎样的心理?暂且,姑且的意思。显得有点无奈和落寞,只能姑且、暂且 发一回少年般的狂气,但该发的情怀还是要发。2.狂在“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的英姿以“黄”和“

5、苍”借代黄犬、苍鹰,苏轼打猎,把猎狗和苍 鹰这样凶猛的动物带在身旁,来显示他的勇猛,特别是“牵”和 “擎”表明,他没有让猎狗和苍鹰去发现猎物,而是左手牵着,右臂架着,把它们带在自己身边,很明显是为了炫耀。另外,苏轼的穿着打扮,名词活用动词,戴上锦帽,穿上貂裘,很抢眼,很张扬,是狂的表现。刻画了将士们出猎时器宇轩昂、威风凛凛 的形象。3.狂在“千骑卷平冈”的阵容1“千骑”,夸张手法,场面盛大、招摇2“卷”能不能换成“过”或者“扫”?不能。“卷”,极言行走之快,表现了出猎者情绪高昂,精 神抖擞。换了后体现不出人马之多、速度之快,无法体现出恢弘 的气势。3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

6、壮观 场面。随从出猎的武士个个戴着锦帽,穿着华贵的貂皮猎装,纵马 驰骋,浩浩荡荡的队伍如同一阵疾风骤雨,从地势平缓的山冈上 席卷而过,这些确实都是狂的表现。4.狂在“为报倾城随太守”的场面“倾城”一词写出了密州百姓盛情跟随 5.狂在“亲射虎,看孙郎”的气概“亲射虎,看孙郎”,是“看孙郎,亲射虎”的倒装。运用孙权射虎的典故,自喻孙权,表示也要像孙权那样亲自 挽弓射虎,表达了词人虽已年老,仍有少年狂气,勇武可用。6.狂在“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的信心1“开张”译为“豪壮”,写出了少年狂的胸怀与豪情。作者已经“鬓微霜”了,还想驰骋疆场,报效祖国,表明了作者不 服老,表达了作者希望得到朝廷重

7、用、沙场杀敌、报国立功的雄 心壮志2反问、衬托。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极尽豪情饮酒的时候,我的胸襟开阔,胆气豪壮。鬓角稍白,又有什么关系呢?“鬓微 霜”衬托“少年狂”,反问来增强表现力,表现不服老的心境和 壮心不已的英雄本色。3“酒酣胸胆尚开张”和“鬓微霜,又何妨!”哪句更能体 现苏轼之狂?前句中“尚开张”的“尚”是“尚且、还”的意思,说话的 语气明显不足。而“又何妨”一句斩钉截铁,不容置疑地表现出 了他的不在乎,因此后者更能表现苏轼不服老的狂气7.狂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雄心壮志 运用比喻,将雕弓拉满的形态比作满月,勾勒出一个挽弓射箭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运用典故,“射天

8、狼”喻指打败侵犯北宋的西夏军队,表 达了词人报效国家、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并委婉表达了期 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抒发了词人期望杀敌卫国的豪情壮志。小结:“狂”贯穿全篇,是作者积极进取、极度自信、个性独立的外在表现,体现了作者关心国运、报效国家的爱国精神。但狂的背后又含有深深的无奈、愤懑之情。(二)知人(二)知人论论世,世,析析“狂狂”之原之原因因再次诵读,结合链接材料,从词中找到词人狂的原因。链接一:看苏东坡不要只看他豪放,要看他的忠义的持守,他的 政治的理想,他的失意挫折之中的旷逸襟怀。叶嘉莹苏轼给朋友 李常信中:“吾侪虽老且穷,而道理贯心肝,忠义填骨髓,直须谈于 笑生死之际。”苏轼打猎

9、故意表现出与年龄、身份不相符的狂气,正是向朝廷证明:自己虽然快 40 岁了,但仍有少年的狂气,可以 奔赴杀场,英勇杀敌,他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重新被朝廷重用,为国效力。链接二:去年夏旱秋不雨,海畔居民饮咸苦。今年春暖欲生蝝,地上 戢戢多于土。预忧一旦开两翅,口吻如风那肯吐。前时渡江入吴 越,布阵横空如项羽。农夫拱手但垂泣,人力区区固难 御。扑 缘发尾困牛马,啖啮衣服穿房户。坐观不救亦何心,秉畀炎火传 自古。荷锄散掘谁敢后,得米济饥还小补。常山山神信英烈,捴 驾 雷公诃电母。应怜郡守老且愚,欲把疮痍手摩抚。苏轼次韵章传道喜雨(祷常山而得)(节选)预设:从“西北望射天狼”的典故和“酒酣胸胆尚开张。鬓

10、微霜,又何妨!”看出。苏轼虽被排挤出京城,失去了宋神宗的信任,但他仍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够重新被朝廷重用,为国效力,所以说 作者是为国而狂。从“为报倾城随太守”看出苏轼和当地百姓的关系融洽。虽然他当时被贬谪,但从材料二可知,他在密州为老百姓做了很多 事,带领百姓祈雨抗旱,对抗肆虐的蝗虫,从而赢得了百姓的爱,这是他为民而狂的原因所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正是儒家知识分子的人生 选择。苏轼的“狂”虽包含了他几经沉浮、壮志未酬的辛酸无奈,但也彰显出他老当益壮的生命状态,这份狂也诠释了苏轼在身处 逆境时的选择和坚守。四、四、课课堂堂总总结结这是苏轼豪放词的开山之作,“狂”字贯穿全篇,在词中既 有外在表现也有内在心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虽然遭到贬谪却依 然保持一种达观态度,有着一腔报国热情的英雄形象,整首词纵 情豪迈,洋溢着词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