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自然灾害基础知识填空小测试导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上传人:s****6 文档编号:375760576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35.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自然灾害基础知识填空小测试导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地理】自然灾害基础知识填空小测试导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地理】自然灾害基础知识填空小测试导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地理】自然灾害基础知识填空小测试导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地理】自然灾害基础知识填空小测试导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自然灾害基础知识填空小测试导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自然灾害基础知识填空小测试导学案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1气象灾害一、洪涝灾害1.概念:因连续性的降水或短时强降水导致江河洪水泛滥,或积水淹没低洼土地,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灾害。2.主要受 、 两个因素影响。我国的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 区各大江河的 及广大山区。3.危害:(1)淹没农田、聚落,破坏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造成人员伤亡、作物减产、交通受阻、饮水困难。(2)引发河流泥沙淤塞、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3)过后易发疫情,威胁人类身体健康。二、干旱灾害1.概念:干旱是因长时间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的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现象。当干旱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时,称为干旱灾害。2.分布: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 地区,其中以非洲最严

2、重。3.影响:( 1)易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甚至绝产;(2)影响牧草生长,加剧草场退化和沙漠化;(3)引发水资源短缺,造成人畜饮水困难,甚至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4)易引发沙尘暴、火灾、虫灾等灾害。4.我国旱灾的发生范围广泛。 区由于 、 变化大,易旱灾。华北、华南、西南和江淮是旱灾多发区,其中 地区的旱灾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注:我国洪涝灾害与旱灾的时空分布特点: 、 。季风气候区降水多少取决于 ;夏季风强, 旱 涝;夏季风弱, 旱 涝。三、台风灾害1.概念:在 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旋涡,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 12 级以上。2.结构:最强烈的降水产生在 ;台风眼的天气表现为: 、 、 。3

3、. 影响:台风天气常伴随着狂风、暴雨、风暴潮等,并带来严重的自然灾害。4. 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源于 ,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 地区,多发于 季节。四、寒潮灾害1.概念:因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气温在 小时内下降 以上,且最低气温下降到 以下,并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的天气过程。2.分布:主要发生在北半球 纬度地区的 到 时节,势力强大的寒潮可影响到低纬度地区。3.危害:(1)使农作物遭受冻害,造成农业损失;(2)伴随的大风、大雪、冻雨会造成畜牧业损失,阻断交通,破坏通信设施和输电线路。4.我国的寒潮:主要发生在冬半年,主要发源于 、 地区。5.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受寒潮影响, 、

4、等地由于地形阻挡受影响较小。附1.收支模型(垂直和水平):在水多少的收支模型中,写出-各序号的含义: 2.分析水旱灾害成因的一般模型(旱灾结合供求关系记忆)(1)自然原因: 、 、 、 、 。(2)人为原因: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等 人类的不合理活动: 活动、生产活动( 、 、 ) 3. 长江中下游平原多洪涝灾害的原因(从自然和人为的角度结合收支模型答题)4. 华北平原春旱的原因5.在思考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低的影响自然原因时,写出-各序号的含义: +微生物分解 6.用上述综合思维的模式分析,热带雨林土壤贫瘠的原因 6.2地质灾害小考答案一、地震1.概念:当积累起来的 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

5、会突然发生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 的形式向 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2.指标 (1)震级:地震能量大小的表示方法。一次地震只有 个震级。 (2)烈度:反映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 ,一次地震有 个烈度。一般情况下,震级 ,震源 ,烈度越大。距离 越远,烈度总的趋势越低。烈度还受 、 等影响。地震后,在地图上把地面 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叫等震线。3. 危害 (1)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 ,导致 和 。(2)诱发崩塌、滑坡、 、海啸、有毒气体泄漏、 等灾害。(3)破坏当地的 和生态系统,损害灾区人们的心理健康,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和隐蔽性。4. 分

6、布 (1)地震易发地区:板块与板块 地壳极不稳定。(2)世界范围看:集中分布在 和 地带(更多为板块 边界)。(3)我国地震:发生 广、 高、 大,主要分布于 、西藏、新疆、青海、云南、 等。( 地区由于城市密集经济发达所以灾情更严重)二、滑坡1.概念: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原因,在 作用下,沿一定 整体下滑的现象。2.产生条件: 破碎、 起伏较大、 覆盖度较差的山地丘陵区和 频繁的地区。3.危害: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 ,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三、泥石流1.概念: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冰雪消融等激发的,含有大量 的特殊洪流。2.产生条件:地形

7、、丰富的 、短时间内大量水流。3.危害: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四、滑坡和泥石流的异同不同点相同点山体部位物质体积水的参与危害滑坡山地斜坡 上较大可以有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 和道路,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主要发生在山区;在一定坡度上,物质向下运动;人类活动可诱发其发生;破坏力极强;由外力作用导致;突发性强泥石流山地沟谷 中较小必须有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 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很大的危害五、我国 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地区,原因有哪些(4点) 6.3防灾减灾小考一、防灾减灾手段1指导方针:“以( )

8、为主, 相结合”,以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2工作内容(1)灾害监测:由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地质环境监测站等组成的自然灾害监测系统,主要对自然灾害的孕育、 、 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2)灾害防御:一方面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防灾工程;另一方面施行 的 ,开展 。(3)灾害救援与救助:发生自然灾害并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按照国家有关自然灾害的 ,调动救援物资和 ,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4)灾后恢复:灾后要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 ,并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二、自救与互救1对个人和家庭而言,防灾减灾的主要任务是 。2灾前准备(1)洪涝、台风多发

9、区:及时关注 及灾害预警信息。(2)震前准备: ,牢记地震撤离路线和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位置,经常参加地震 ,树立防震意识等。3灾中救助(1)洪涝来袭,应尽量向地势 的地方逃生。(2)地震发生时,应及时、有序地撤到 地带。(3)遇到泥石流,应向 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4)不能逃脱或被掩埋,要尽可能地进行自我 ,并寻找合适的时机和方法进行自救或向他人求救。(5)对别人进行救助,要时刻注意保护自己和 。4灾后自我保护(1)洪灾过后: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要喝 的水,入住前对房屋进行全面消毒,待电器 后再使用。(2)地震后:不可立即返回家中,要远离 、广告牌、电线杆等危险区域,等余震过后再作打算。

10、6.4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小考知识点一 遥感技术(英文简称: )1.概念:利用装在 (如飞机、高空气球)或 (如人造卫星)的光学或电子设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 的地理信息技术。2.工作原理:3.特点:探测范围 ,获取信息速度 、周期 、信息量 ,受地面条件限制 等,能够实现地物信息的实时、动态监测。4.应用:(1)实时监测洪涝、台风等灾害的形成过程,进行准确 、 。(2)快速识别地震等突发性自然灾害的影响 ,并为灾情统计、灾害救援等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知识点二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英文简称: )(中国: 美国: 欧洲: 俄罗斯: )1.概念:利用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实时 、 的地理信

11、息技术。2.组成:(1) 星座空间部分(2)地面 系统地面控制部分(3)信号 系统 部分3.作用与特点: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 、 和 。 候、 性、 性和 性。4.防灾减灾的应用: 精确,发出求救信号,及时报告 和受灾情况,有效 救援搜寻时间;监测精确 ,在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防灾减灾中进行监测、预报。知识点三 地理信息系统(英文简称: )1.概念:对地理数据进行 、 、 、 、 、 、 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2.功能: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 与 功能,可根据不同目的对相关数据进行 分析。3.简要程序: 源 处理数据库空间分析 。4.应用:对自然灾害动态监测、预报预警,快速确定受灾 和受灾情况,为制定减灾 、评估灾害损失和指导灾后恢复 等提供依据。6.1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