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扬州慢》同步练习+统编版+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上传人:xftxx****9158 文档编号:371570640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扬州慢》同步练习+统编版+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扬州慢》同步练习+统编版+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扬州慢》同步练习+统编版+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扬州慢》同步练习+统编版+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中语文《扬州慢》同步练习+统编版+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扬州慢》同步练习+统编版+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扬州慢》同步练习+统编版+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2扬州慢同步练习(文字版 | 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加横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A断檐(yn) 烧笋(sn) 新蒲(p) 榆关(y)B怆然(chung) 豆蔻(ku) 荠麦(j) 西崦(yn)C姜夔(ku) 粮饷(xing) 溪畔(pn) 弥望(m)D聒噪(u) 铜钲(zhng) 芍药(sho) 黍离(s)2下列各句中对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予怀怆然 怆然:悲伤的样子B煮芹烧笋饷春耕 饷:用食物款待别人C难赋深情 深情:深厚的感情D身向榆关那畔行 向:朝着二、情景默写3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1)十二章以“ , ”表明人应该向榜样学习,同时进行自我反思。(2)赤壁赋

2、中,苏轼用比喻的手法来表达“人生短促,人很渺小”感慨的两句是“ ,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以“ , ”两句委婉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黄庭坚登快阁中“ , ”两句,既描绘诗人登高所览胜景,也展示了诗人胸襟。()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以声衬静,写乡村宁静和谐的自然之趣的诗句是“ ,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的美景,在姜夔扬州慢笔下成为“ , ”的荒凉景象,对比之下凸显了战争带给扬州城万劫不复的灾难。()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 , ”两句,以江水东流喻正义所向,寄托了词人恢复中原的愿望。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同

3、样是写城市,柳永在望海潮中用一句“ ”勾勒出西湖的概貌,展现出杭州的美;姜夔在扬州慢中则用一句“ ”,表现扬州“城春草木深”的荒凉景象。(2)李白蜀道难中“ , ”两句,写急流飞瀑,冲击山崖,更显蜀道之艰险。(3)蜀相中一句“ ”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一句“ ”写出了诸葛亮的宏伟业绩和忠心报国。三、句子默写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 ,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论语)(2)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 ; ,而后乃今将图南。(庄子逍遥游)(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驾一叶之扁舟, 。(苏轼赤壁赋)(4)桑之未落, 。 ,无食桑葚。(诗经氓)(5)二十四桥仍在,波心

4、荡、冷月无声。 , 。(姜夔扬州慢)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如何探求“隔”与“不隔”的真义,我的观点,应从人间词话的综合观照中得来,不能仅凭寻章摘句的理解。人间词话是表“境界”的著作。何为“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删稿第16则中写道:“夫境界皆须臾之物(即指美的形式-编者注)。惟诗人能以此须臾之物,镌诸不朽之文字,使读者自得之。遂觉诗人之言,字字为我心中所欲言,而又非我之所能自言,此大诗人之秘妙也。”理解了“境界”的内涵,也就好理解什么是“隔”与“不隔”了。所谓“隔”,就是人们在审美过程中产生的共鸣有障碍(包括迟滞与不自然),“不隔”,就是共鸣产生得自然与流畅

5、再申而言之,诗人所描摹的景色、所抒发的情感,能在读者接触文学语言与形象的刹那,即能找到契合、引起共鸣。“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如低诉在耳,使人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时光荏苒”“人生苦短”的唏嘘,所以“不隔”;“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如情景在眼,使人自然地萌发对草原空阔、恬静、自在的心动,所以也“不隔”。而“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句,给人的却无非是“暮雨下的瘦小山峰”的意象(至于数峰如何清苦,为何清苦,人们也许弄也弄不清),唤不起什么共鸣来,至多是产生“作者用语尚奇”的感受。至于“谢家池上,江淹浦畔”,与“池塘生春草”相比,虽对仗工整,但人们再怎么梳理,其意象也

6、是模糊的,是难以激动人心产生共鸣的。也许有人要问,那“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一句,“隔”在哪儿了?我的理解是,该句“隔”在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在向语言符号转化时的脱轨,导致给人的感受与诗人所要表达的不一致。姜夔写扬州慢的本意,他自称是表一种“黍离之悲”的情感。但“波心荡,冷月无声”这七个字,恰恰更多的给人以一种静谧而有如“杨柳岸,晓风残月”式的优美。即使部分读者悟性高,也至多从“波心荡,冷月无声”中悟出一种死寂的冷清,却无法有忍不住失声痛哭的“黍离之悲”,所以,该句多少还是有点“隔”的。“隔”与“不隔”能影响到人的审美,但却不是审美标准。“隔”,因为使人们产生共鸣的迟滞,而“不隔”方能

7、使人瞬间感受到作者所营造的“境界”,因而,作者要达到艺术的“最高层”,应努力做到“不隔”。王国维并非故意贬斥姜夔的艺术成就,相反,他十分肯定姜夔的作品“格韵高绝”(人间词话第39则),认为“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人间词话第42则),他只是惋惜姜夔未能百尺竿头再进一步,认为他的诗不能克服“隔”的毛病,而终究没能在“格韵”高绝的基础上达到“意境”的境界。(摘编自王维新论王国维的“隔”与“不隔”)材料二:“像初次见到那样来描写事物”,就其效应来说,与王国维所说的“不隔”之境颇为相似,即人间词话中所说的“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造作之态,语语如在目

8、前”。人间词话第36则之后,王国维连续使用了“隔”与“不隔”的概念,从读者审美角度对其“境界”说加以补充。第41则“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写情如此,方为不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写景如此,方为不隔。王国维论“写情”“写景”,认为凡是直接给人一种鲜明、生动、真切感受的为“不隔”,所谓“语语如在目前,便是不隔”。这是从读者接受效果来说审美快感的产生。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以及可感性的提出也基于同样一个根本的假设:文学作品是为被感受而创作的,是为被感受而存在的。文学创作的关键在于创作主体能否通过诗化语言表现出他对事物的原初的、真实的审美感

9、受。与之相同的是,王国维也是从读者接受角度来谈“隔”与“不隔”。只是王国维从境界入手。他的“隔”与“不隔”之区别全在于“境界”,在于作品本身是否真切地表达了“真感情”“真景物”。“境界全出”的作品,欣赏者能得到“不隔”的审美感受,无境界的作品则给人一种“隔雾看花”之恨。而俄国形式主义认为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不是达到审美认识,而是审美感受。这种审美感受靠“陌生化”在审美过程中加以实现,文学语言就是在这不间断的过程中“陌生化”的产物,这种扭曲、变形乃至“反常化”的诗意语言在接受者脑中形成的冲击力不可避免地会产生“隔”之感。这里的“隔”显然与王国维说的“隔”不同:王国维认为在创作中感情虚浮矫饰,遣词做

10、作扭捏,以致破坏了作品意象的真切性,使读者犹如雾里看花,便会产生“隔”之感。王国维是反对“隔”而极力主张“不隔”的。而陌生化所要求的语言诗性,即可感性的还原与复归,不是使作品逼近或酷似本然的“真”,恰好相反,是对现实和自然的创造性变形甚至扭曲。即使是如初次见面那样描写事物,也要消解习惯,按头脑中第一感觉描写刻画,而不是指称性地陈述。这对于习惯而言,便是一种变形。这一变形方式之所以必要,完全是为了使我们被钝化了的、自动化的感觉方式活跃起来。所以在形式主义者看来,诗性语言的功能与其说是表意,倒不如说是为了造成一种特殊的审美效果。(摘编自伍丹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和王国维的几点比较)6下列对材料相关

11、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国维倡导的“不隔”,是指无论写景还是抒情,都要能够迅速、自然打动读者。B“波心荡,冷月无声”写景虽美,却并不能让读者准确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C我们可用“隔”与“不隔”审视作品,有“隔”即为下品,“不隔”方为佳作。D俄形式主义认为作品是可知可感的艺术形式,审美感受贵在推陈出新,别出新意。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国维所谈“隔”与“不隔”,实指“境界”的“隔”与“不隔”;理解“境界”的内涵是理解“隔”与不“隔”的前提。B王国维的“不隔”之境与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陌生化”及可感性,都强调从读者角度感受情、景、事、物的真切、真实。C王国维

12、认为语言要为营造意境服务,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却往往为追求诗性语言的特殊审美效果而弱化了其表意功能。D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引用了“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这首诗因为“不隔”,故能流传千年。8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材料二中“陌生化”的论据的一项是()A元好问的“寒波澹澹起,百鸟悠悠下”表达了完全融化在淡远静穆景物之中的心境,是静观外物时产生的物我浑化的境界。B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提出了“一代有一代之文学”的文体演变观,前人反复为之,渐成习惯;后人脱离窠臼,别开生面。C不少商家在广告中巧用修辞,特意违反规则,变异求新,给人以新颖独特的感受,如某品牌洗衣机的广告词:“闲”妻良母。D杜

13、甫自述“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作者呕心沥血、锤字炼句的目的,就是能出奇求新,使之与众不同。9请根据材料一的相关内容,为王国维所说的“境界”下一个定义。10请依据文本中的观点,对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进行评析。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江梅引姜夔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漂零客,泪满衣。【注】宋宁宗庆元二年(1196)之冬,正值园中腊梅绽放,词人见梅怀念远方的恋人,因作此词。“歌罢”两句

14、,用楚辞淮南小山赋春草之初,“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1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江梅引”词牌名。“引”表示词的音律特点,意义、用法与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中的“短引”相同。B“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三句,开篇点明主旨,词人感慨人间离别,又见梅花绽放,引发了他不尽的相思之情。C“湿红恨墨浅封题”,是说心中充满了离恨,相思的泪水打湿了红笺,冲淡了墨迹,默默将信封好,题字签押,情思低回。D“宝筝空,无雁飞”两句,写恋人曾弹奏宝筝,而今却无处可闻;那些和泪写成的相思,也因无鸿雁传递而难以排遣。12本词在抒发感情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课外拓展阅读阅读下面诗歌,完成文后各题。京口陆龟蒙江边古渡伤离情,断山零落春潮平。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战舸昔浮千骑去,钓舟今载一翁轻。可怜宋帝筹帷处,苍翠无烟草自生。【注】宋帝:指南朝宋武帝刘裕。13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14请简要赏析“苍翠无烟草自生”一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