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学案(教师版):20《烛之武退秦师》(第2课时)(鲁人版)

上传人:优****源 文档编号:371566389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学案(教师版):20《烛之武退秦师》(第2课时)(鲁人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学案(教师版):20《烛之武退秦师》(第2课时)(鲁人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三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学案(教师版):20《烛之武退秦师》(第2课时)(鲁人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文言现象(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特殊句式)。一、情境导入 1、 背诵课文。2、检查文中各种文言现象 二、精讲点拨 探究一:1、通假字(找出并解释含义)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通“倍”) 共其乏困(共,通“供”) 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秦伯说(说,通“悦”)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2、词类活用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西

2、”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3、古今异义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4、特殊句式(1)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有何厌”。 (2)邻之厚,君之薄也(3)是寡人之过也 (4)以其无礼于晋。(5)佚之狐言于郑伯。 (6)敢以烦执事(7)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5、重点实词(1)鄙 蜀之鄙有二僧 边远的地方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庸俗,鄙陋。 (2)许 许君焦、暇,朝济而夕设版焉 答应,听从

3、。杂然相许。 赞同。潭中鱼可百许头。 约数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表处所 (3)微 微言大义(成语) 幽微,精妙。见微知著(成语) 隐蔽,不显露。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6、重点虚词1、以 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 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 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 2、而 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 3、焉 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副词,怎么能) 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代词,之) 永之人争奔走焉(兼词,于此

4、) 4、之:子犯请击之是寡人之过也臣之壮也夫晋,何厌之有 辍耕之垄上 四、总结提升回顾以、而的用法。五、拓展延伸 概括一下烛之武的形象特点。 1、志士。 烛之武的外交才能通过佚之狐的话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一个“退”字,尽显烛之武的才华。由于长期未被重用,烛之武满腹牢骚与委屈溢于言辞,以至于以“老矣,无能为也已”来推辞。但郑伯的一番诚意和对国家形势与个人利益关系的透彻分析,最终感动了他,他决心以国家利益为重,出使秦师。这足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2、勇士。 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烛之武 “夜缒而出”,勇入秦营,其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冒险精神

5、也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 3、辩士。 烛之武在到了秦营之后,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他先论说灭亡郑国对秦国有害无益,只是增加了邻国(晋国)。然后承诺,保存郑国将会对秦国大有好处,“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这是郑国请求秦国退兵所施予秦国的小小恩惠,既可使对方感兴趣,以权衡利弊,又不失本国尊严。一番利诱之后,烛之武就从秦晋的历史关系入手,揭示出晋文公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本质,公开挑拨秦晋两国关系;并且用发展的眼光,引导秦伯认识到晋的贪婪会给秦国带来的危险,这就使秦伯认识到晋是敌而非友,并最终和郑国结盟。这样一来,“攻守之势易矣”。烛之武一字未提郑国的利益,却成功说退秦师,充分展现了他的“辩士”形象。“辩士”形象是烛之武形象的核心。 所以说,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展示的烛之武是一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是一个勇于出使,直入敌营的勇士,是一个机智善辩的辩士、外交家。教学体会首先结合课下注释看课文,将字音和词义写到原文中。并找到疑问点。然后做回顾预习,独立完成!自己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找出相关知识点,课堂上仔细理解,力争掌握。首先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好语言,可查阅相关资料。将相关知识整理在整理本上。注意字字落实仔细阅读相关知识,并记忆。可当做写作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