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3同步导学案2-1-1《指南录后序》

上传人:优****源 文档编号:371564097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3同步导学案2-1-1《指南录后序》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3同步导学案2-1-1《指南录后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苏教版语文必修3同步导学案2-1-1《指南录后序》(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 号角,为你长鸣学习导言人类社会之所以始终存在希望,是因为每当黑暗笼罩之时,总有思想先驱掏出燃烧的心举过头顶,拆下肋骨当火把,照亮前行的路;总有无数平凡的人,以诚实的品格维护着社会的公平人类文明史上,这些传播火种的先驱者们用他们的生命与心血奋斗着,在暗夜如磐的专制时代,十二月党人为自由献身的精神鼓舞着多少仁人志士;在国家岌岌可危的时刻,屈原“来吾道夫先路”的爱国情感让人钦佩;在举国欢腾的胜利时刻,林肯溅落的血滴令人惊心!让我们记住他们吧,无论他们是平凡还是伟大,只要人格高尚,平凡的人和伟大的人一样,他们的精神如同日月星辰,在历史的苍穹中永远发光。本专题以“高尚人格”为话题,以“号角,为你

2、长鸣”为专题,分“烈士的抉择”“底层的光茫”“殉道者之歌”三个板块,多角度展示主人公诚实的品质、伟大的人格,使我们感受到他们人格的魅力。“烈士的抉择”板块择取了指南录后序五人墓碑记两篇文言文,表现了文天祥以死报国和五位志士为义而死的崇高精神。“底层的光茫”板块选取了品质老王两篇小说,展现了底层民众身上那可贵的人格光辉。“殉道者之歌”板块选择了离骚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啊,船长,我的船长哟!三篇诗歌,体现对崇高正直品质的追求,对自由的向往渴求,对崇高人格的歌颂。板块一 烈士的抉择主题导读英雄,让人崇敬的称谓。他们满腹经纶、满腔热血、剑指连营、马踏沙场,却又伫立寒风、仰天长喟、哀声动地、泪雨倾盆,他们会

3、赢得所有人的敬仰,包括他们的敌人。今天我们应该为祭奠我们心中的英雄,在心灵构筑灵堂,用我们的虔诚和景仰给英雄献一炷心香。我们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们忠于的是自己的灵魂、我们这个民族的灵魂,他们忠于的是高尚的节操、坚贞的信仰、英雄的情怀、民族的尊严。第1课时 指南录后序研习梳理【字词梳理】1.正音纾祸( ) 觇视( )翌日( ) 羁縻( )天高地迥( ) 诋毁( )自刭( ) 巡徼( )毗邻( ) 愧怍( )答案:纾,觇,翌,縻,迥,诋,刭,徼,毗,怍。2.辨音前行( ) 靡丽( ) 车骑( )行伍( ) 靡费( ) 骑手( )捕系( ) 数字( )系鞋带( ) 数典忘祖( )数见不鲜( )答案:,

4、;,;,;,;,。3.辨形( )文() ( )毁()巡( )() ( )抗()( )请() 中流( )柱()( )获() 宅( )()羁( )() 毁家( )难()( )费() ( )情()( )烂() 机( )()答案:檄,徼,邀,缴;诋,抵,砥,邸;縻,靡,糜;纾,抒,杼。【文言整理】1.通假字(1)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2)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3)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同)(4)臣死有余僇(同)答案:(1)“搢”,插。(2)“凌”,欺侮。(3)“现”。(4)“戮”,罪。2.古今异义(1)都督诸路军马古义:今义:官职名称。(2)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古义:今义:受思想支

5、配而表现在外面的活动。(3)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古义: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4)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古义:今义:(言谈、行动等)没有意义而使人讨厌。(5)以至于永嘉古义:今义:表示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6)为巡船所物色古义:今义: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西)。答案:(1)统率。(2)行,行动。为,是。(3)可以用。(4)没有依靠。(5)到达。(6)访求,这里是盘查的意思。3.词类活用(1)北亦未敢遽轻吾国()(2)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3)道中手自抄录()(4)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5)名曰指南录()(6)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7)北虽貌敬()(8)道海安,如皋()答

6、案:(1)形容词作动词,轻视。(2)名词作状语,在草中,在露天里。(3)名词作状语,亲手。(4)名词的为动用法,为作序。(5)名词作动词,命名。(6)名词作状语,每天。(7)名词作状语,在表面上。(8)名词作动词,取道。4.一词多义(1)数数吕师孟叔侄为逆()蒙冲斗舰乃以千数()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范增数目项王()数罟不入洿池()(2)间至京口,得间奔真州()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中间力拉崩倒之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又间令吴广至次所旁丛林中()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3

7、)分予分当引决()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衣食所安,必以分人()(4)靡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5)徒靡弹药,无益吾事()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天高地迥,号呼靡及()(6)如如扬州,过瓜洲扬子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小石潭记)()固不如也(鸿门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答案:数:列举罪状,读 计算,读 天数、命运,读 几,读 技艺、技术,读 屡次,读 密,读间:机会,读 间或,有时,读 从小路,读 夹杂,读 参与、介入,读 秘密地、悄悄地,读 一会儿,读 中间、其间,读分:名

8、分、职分,读 区分、分开,读 长度单位,读 分给,读靡:倒下,动词 后退,动词 浪费,动词 奢侈,形容词 无,不,副词如:到去,往 动词,像 比得上 连词,表假设,如果 “如何”为固定句式,把怎么样。5.特殊句式(1)予羁縻不得还(2)为巡船所物色(3)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4)死生,昼夜事也(5)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答案:(1)被动句(2)被动句(3)被动句(4)判断句(5)判断句资料园地1.走近作者文天祥(12361283),号文山,吉安(今江西县名)人。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德祐元年(1

9、275)正月,闻元军东下,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开赴临安(今杭州,当时南宋的京城)。次年被任为右丞相兼枢密使。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后兵败被俘,妻子儿女皆被执,将士牺牲甚众,天祥只身逃脱,乃退广东继续抗元。后因叛徒引元兵袭击,同年十二月,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县)被俘。元将张弘范迫其招降张世杰,乃书过零丁洋诗以斥之。末句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次年,被押送元大都(今北京),囚禁四年,经历种种严酷考验,始终不屈。于1283年从容就义,年仅47岁。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其中诗作达百余首,成就很高,有文山先生全集。2.探寻背景南宋末年,元兵进攻江南

10、,文天祥受命出使元军,被扣留。后来被驱北行,到镇江,脱身逃走,历尽艰险,到温州,辅佐端宗赵昰招兵转战,力图恢复。兵败被俘,从容就义。本文是作者在1276年5月为自己的诗集指南录写的序言,因在这年3月作者曾写过一篇序言,所以称本文为后序。指南录中收录的是作者这年出使元营、逃归福建的过程中所写的诗;命名为指南录,是取集中扬子江一诗“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句意,来表达自己忠贞不渝的爱国精神。3.文天祥诗选萃过 零 丁 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渡 扬 子 江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

11、。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合作探究1.本文记叙、抒情、议论是如何结合在一起的?探究:记叙中抒发感慨,字里行间充满爱国激情,这是贯穿全篇的一个特点。例如,写被驱北上时,指出“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这里包含着克制内心无限痛苦的强烈感情。并且引证前人的话,说明自己忍辱的原因。抒情中带有议论成分。第5段是集中抒情,最突出的表现在生与死的问题上。文章用一大段抒情与描写相结合的文字来表达作者的心境。这段可分三层:第1层是总的概括:“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此句统领下文,提挈在敌营及逃归途中的18个“及于死”的危急情况,以“死”贯串这18个排比句,既是对前段遭遇的总括和

12、补充,又是后一层发议论、写感慨的提引。后一层由三句组成:“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一句说明“死”对于文天祥并非意外之事,早已置之度外;“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一句说明以上这些不寻常的“危恶”的遭遇给精神带来巨大的痛苦,这就比一般的死更难以承受;所以才有第3句“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的感情的进一步深化。逃回之后,回顾所经历的险恶,瞻望国家的惨淡前景,这忧愁、伤痛之情更加难以排遣。这是记叙的收尾,又是抒发感情的高潮。2.第五段连用22个“死”,历来受到读者关注。这一段的内容与后文“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一段的议论有什么关系?探究:前面的记叙是后面议论抒情的基础,后面的议论抒情是前面记叙的升华;没有前面的记叙,后面的议论抒情将是无本之木,没有后面的议论抒情,也无法将诗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内涵剖析得如此慷慨而淋漓。3.本文的语言有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