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写作描述事物》(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

上传人:26****ao 文档编号:371492924 上传时间:2023-12-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3.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微写作描述事物》(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一+《微写作描述事物》(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一+《微写作描述事物》(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一+《微写作描述事物》(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一+《微写作描述事物》(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微写作描述事物》(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微写作描述事物》(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微写作描述事物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学会多角度观察静态景物、动态场景、事物变化过程。2.学会综合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把事物写鲜活。 学习重点、难点学会综合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把事物写鲜活。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大自然中,春有春的妩媚,夏有夏的热情,秋有秋的魅力,冬有冬的神奇。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面对名山大川,四时美景,挥笔写下了精美的篇章,他们的创意、笔法都值得我们玩味揣摩。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描写景物。二、任务一:例文评析例文一:黄河口秋景(描述静态景物)见教材P135“学习资源”中的黄河口秋景。【例文评析】(1)选取了黄河口富有代表性的秋日风景,先从色彩着手,描写其“浓郁、

2、奔放”。 (2)从不同的视角,描写其“典雅、雄浑”。 (3)由景到情,更进一层,点出了秋日黄河口的“深奥”“壮美”。 (4)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使得全文文采斐然、气韵生动。 (5)全文结构清晰,卒章显志。【方法点拨】描述静态景物时,要抓住景物最具特色的方面,突出其个性,呈现其魅力。可从多个角度入手,运用多种手法,进行细致、生动、形象的描写,以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写作实践】下面是“走进灵渠,了解灵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同学们拍摄的一些照片,请同学们结合任选一张照片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描述性文字。例文二:篮球场上(描述动态场景)见教材P136“学习资源”中的篮球场上。【例文评析】抓

3、住篮球少年接球、运球、传球、投球的几个画面.用“飞步上前”“纵身一跃”“侧身灵活地晃过”“伸腰展腹”等传神的动作描写,再现了篮球少年突破重围、成功投篮的精彩瞬间,洋溢出充满活力、灵活自信的青春气息。节奏紧张的传球配合、最后进球时的悬念,使文章波澜顿生、扣人心弦。【方法点拨】描述动态场景时,重在描摹人或物的运动状态及特征。可将运动的精彩瞬间分解为一帧一帧的画面,按照一定的顺序,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细致地描绘出典型动作的方向、速度、形态、声音等,以突出展现描写对象的变化、生机和活力。【写作实践】学校开展了第五十六届秋季运动会,同学们对一些“精彩瞬间”感到激动,感受到了运动之美,运动之乐。请同学们对这

4、些“精彩瞬间”配上文字,200字以内。 例文三:篮球场上(描述变化过程)见教材P137“学习资源”中的篮球场上。【例文评析】紧扣月亮的形状变化,从月亮“被咬了一小口”写起,用一系列的比喻、拟人手法,描述了月亮被阴影逐步遮盖,直至被全部遮盖,再到复圆的过程,赋予了月全食独有的美感和情趣。文章内容集中,不蔓不枝,生动展现了自然现象的神奇。 【方法点拨】描述变化过程时,要抓住关键节点,清晰地展现事物变化的主要过程,突出其变化特点;还要运用形象的语言将变化过程写得具体、生动。 【写作实践】观察自然,感受到自然变化。请同学们就某一事物的变化过程,用200字左右描述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三、任务二:写

5、作指导写景的文章,它以景物描写为主要对象,如云旁雷电、雪雨风霜、日月星辰、山河湖海、花草树木等。景物描写是运用生动的语言把自然景物和社会环境的状态、特征,从形态、色彩声音、光影等方面,真实、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再现于读者面前,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要写好这类文章,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写出景物的特点 描写景物要抓住特点,巧用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景物的特点。景物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形状、颜色、质地以及音响、气味等方面。示例: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将春雨比作牛毛、花针、细丝,突出春雨既细且密、闪闪发亮的特点。)

6、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赏析】 朱自清抓住南方的春雨的特点:连绵,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形象描绘。“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给我们呈现的是一幅春雨农耕的图画。 (二)多角度、有顺序的写景 1.调动“五觉”(视觉、味觉、听觉、嗅觉、触觉)充分调动我们心灵的扫描器 五官和肌肤来观察眼前的景物。要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会

7、不同的感觉、不同的形象。甚至可以从现实之景延伸到想象之景。读之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如紫藤萝瀑布对花的描写: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赏析】 作者从色彩写到气味,又赋予气味以色彩,将视觉和嗅觉互通,传神地描绘出紫藤萝花的美丽和繁盛。 2.注意角度、选点观景(1)定点观察:观察景物时上看、下看、远看、近看,要变换各种观察角度。就像一个摄影师,一会把镜头摇远,一会把镜头拉近,一会仰视、一会俯视,一会平视。 示例:答谢中书书,仰观“高峰入云”,俯视“清流见底”,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赏析】通过多个角度描写景物,景物特点能展现得更加充分、鲜明

8、,写景秩序井然。(2)移步换景:走动起来,变换远近距离,高低位置和各种视角,观察同一景物的不同侧面、局部,或者不同景物的各个方面,然后依次进行描写。如:桃花源记中:“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赏析】陶渊明抓住渔人一路上走来看见的不同的景物,将我们一同带进了这个神秘仙境:世外桃源。 3.注意顺序(空间、时间、游踪) 从上到下 从左到右 从内到外 从大到小 从春到冬 从东到西 从主到次 从近到远 从早到晚等等 (空间顺序 和 时间顺序) 把握好写作的顺序文章就不会读之无味 示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9、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赏析】作者着力写春花竞相开放的景象,观察点由上而下,描写时按照“树上”“花下”“遍地”的顺序,有序写景,活现出春意盎然的气氛。(三)善用修辞,展开想象、联想绘出景物的个性 修辞好比语言的调色板,在描绘景物时,巧妙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不但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而且能突出景物的个性特征。我们在描写景物的时候,可以使用修辞方法,这样描写出的景物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感染力

10、。 示例: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赏析】首句:拟人,描写了桃花、杏花、梨花竞相开放的景象。 三个比喻写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 接着:由群花的争芳吐艳联想到果实累累,蜂闹蝶飞,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 最后:比喻和拟人,从树上的花写到草丛里的野花。 (四)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景贵有情。在描绘客观景物的同时,要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融注到

11、作品中去,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给读者带来愉悦之情、陶醉之情,将读者带入特定的情景之中,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融情于景(乐景抒乐情,乐景衬哀情)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借景悟理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四、任务三:学以致用1.看图片,想一想我们可以调动哪些感官来写景?选择哪些景物来写?(见ppt) 【习作示例】在深邃的夜空中,一轮明月把柔和的月光洒向树林。四周一片静寂,月亮的影子在水里摇荡。绿树环绕着湖水,微风拂过,树的影子在湖中摇曳。远处有一户人家,灯光散发出家的温馨,一定是母亲在给孩子唱着催眠曲,哄儿入睡吧!夜色渐浓,湖水越发深邃,灯光的影子在水中朦朦胧胧的晕开

12、夜深了! 2、展开合理想象,通过加修饰语,运用修辞方法,细致描绘图画中的景物。(40-50字左右。)(见ppt)【习作示例】 晶莹的露珠在绿得发亮的叶子上滚动,像一颗颗璀璨的钻石在叶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他们有的眨巴着大眼睛好奇地互相打量着;有的嬉笑着、追逐着、打闹着。 3、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对同学们来说,最熟悉的地方莫过于校园了。想一想,你所在的校园有什么风景?校园里的风景有什么独特之处?按下列要求围绕“校园一景”写一个片段。 要求:(1)多感官(视、听、嗅、触) (2)多视角(远近、高低、整体局部) (3)展开联想,使用修辞。 (4)其他_ 【习作示例】步入十月,校园里处处都是大片大片的金黄色桂树【色、形】。远远望去,满树金桂热热闹闹地开放【拟人】,为校园增添了一抹亮色。凑近一看,几十朵小花簇成大型花团【形】,长在绿叶间隙。风吹动或有人轻摇树干【动静】,就像天空下起了金色的雪【比喻】。桂香阵阵【嗅】,好像弥漫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空气都带着甜味。【夸张、通感】。没想到冬天毫不起眼的桂树,在入秋后绽放地如此热烈。 【不同时间】 桂花不像春天的山茶,拥有层叠饱满的花瓣、独占枝头的姿态。看起来微小,也有她属于的灿烂与芬芳。【对比】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