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A9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71491892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980.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A9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浙江省A9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浙江省A9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浙江省A9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浙江省A9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A9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A9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 Word版含解析(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A9协作体2023学年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选择题部分一、单选题1. 诗圣杜甫的发秦州有“充肠多薯蓣,崖蜜亦易求”的名句,薯蓣俗名山药,焦作的怀山药畅销全国,其块茎中平均含粗蛋白质1448%,粗纤维348%,淀粉437%,糖114%及多种微量元素等。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山药细胞中微量元素有Zn、Mn、Fe、Mg等B. 山药细胞中的糖类都是能源物质C. 山药中核酸的彻底水解

2、后能得到8种水解产物D. 山药中蛋白质的药用功能与构成其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1.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2.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DNA为脱氧核糖、RNA为核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组成DNA的核苷酸叫做脱氧核苷酸,组成

3、RNA的核苷酸叫做核糖核苷酸。【详解】A、山药细胞中微量元素有Zn、Fe等,但Mg属于大量元素,A错误;B、山药细胞中的糖类并不都是能源物质,如:核糖和纤维素,B错误;C、山药中核酸有两种DNA和RNA,其初步水解产物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彻底水解得到,核糖,脱氧核糖,5种碱基,磷酸基团8种,C正确;D、山药中蛋白质的药用功能与构成其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有关,氨基酸没有空间结构,D错误。故选C。2. 人感染李斯特氏菌后易患脑膜炎,原因是该菌存在一种名为InIC的蛋白,其能降低人类细胞中的Tuba膜蛋白的活性,从而使细胞膜更易变形,使细菌能快速地在人类细胞之间进行转

4、移,最终使人患脑膜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该细菌感染人体细胞后,可通过人体细胞的核糖体合成InIC蛋白B. 李斯特氏菌中含有核酸的结构包括核糖体、线粒体等C. Tuba蛋白需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才具有生物活性,而InIC蛋白则不需要D. 该菌能在人类细胞之间快速转移原因是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答案】C【解析】【分析】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只有唯一的细胞器核糖体。该菌的一种InIc蛋白可通过抑制人类细胞中Tuba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利于细菌的转移,说明该菌在人体细胞间快速传递与细胞膜的特性发生改变有关。【详解】A、李斯特氏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5、该细菌寄生在人体细胞内通过自身的核糖体合成InIC蛋白,A错误;B、李斯特氏菌是一种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无线粒体,B错误;C、Tuba蛋白是人体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需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才具有生物活性,而InIC蛋白是细菌的蛋白质,细菌没有内质网,C正确;D、该菌能在人类细胞之间快速转移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故选C。3. 如图表示酵母菌细胞呼吸时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IV表示过程,M、P 代表物质,其中有一个过程酵母菌无法进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物质M为丙酮酸,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B. 过程、均能产生ATP,其中过程产生最多C. 酵母菌无法进

6、行的过程为过程V,因为其体内缺乏相关的酶D. 物质P为酒精,可用酸性重铬酸钾对其进行检测,颜色由灰绿色变为橙色【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物质M表示丙酮酸,物质P表示酒精。过程、表示有氧呼吸,过程、表示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过程、表示产生酒精和CO2的无氧呼吸。【详解】A、由图可知,M为丙酮酸,过程是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B、过程表示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过程表示丙酮酸产生酒精和CO2的无氧呼吸,其中无ATP产生,B错误;C、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不能产生乳酸即,因为其体内缺乏相关的酶,C正确;D

7、、检测酒精可用重铬酸钾,溶液的颜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D错误。故选C。4. 在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之前,一些研究杂交育种的专家对杂种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的现象早已熟知,但是他们往往把一种生物的许多性状同时作为研究对象,并且没有对实验数据进行深入的统计学分析。下列关于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 孟德尔正确运用了假说-演绎的科学研究方法,设计了测交实验来检测假说是否正确B. 孟德尔将统计学方法引入生物学研究,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再研究两对相对性状C. 孟德尔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豌豆在自然条件下一般都是纯种,并且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D. 先研究基因的行为变化,后研究性状的分离和自由组

8、合现象,从中找出规律【答案】D【解析】【分析】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正确地选用豌豆为实验材料;对相对性状的研究采用了由单因子到多因子的研究方法,即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再研究多对相对性状;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运用假说演绎法,科学地设计了实验程序: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逻辑上环环相扣十分严谨。【详解】A、孟德尔正确运用了假说演绎的科学研究方法,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为了检测假说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A正确;B、孟德尔应用统计学的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在先研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F2的性状分离比接近于31,再之后研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

9、遗传实验中F2的性状分离比接近于9331,B正确;C、孟德尔正确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豌豆是自花传粉、而且是闭花授粉植物,在自然条件下一般都是纯种,并且有许多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C正确;D、孟德尔并没有研究基因的行为变化,只是在假说内容中提出成对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形成生殖细胞时彼此分离,D错误。故选D。5. 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组装检验点(SAC)的作用是产生等待信号,直到所有的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并建立正确的双极定向,以保证染色体均等分配,其作用原理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A. 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中央B. 纺锤体微管蛋白的合成在细胞分裂前期C. SAC功

10、能异常的细胞有丝分裂时可能提前进入分裂后期D. SAC功能异常的细胞可能产生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子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纺锤体组装检验点(SAC)的作用是检验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并建立正确的双极定向。该机制能保证复制的染色体都能平均进入子细胞,维持子代细胞遗传性状的稳定性。【详解】A、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中央(虚拟结构),A正确;B、间期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和DNA的复制,所以微管蛋白也在此时合成,B错误;CD、纺锤体组装检验点(SAC)的作用是产生等待信号,直到所有的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并建立正确的双极定向,以保证染色体均等分配,如果SAC功能异常,则细胞

11、可能没有等到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就开始分裂,提前进入后期,造成染色体不均等分裂,从而产生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子细胞,CD正确。故选B。6. 镰状细胞贫血主要流行于非洲疟疾高发地区,杂合子Hh能合成正常的血红蛋白,在氧含量正常情况下不表现贫血症状,同时能合成异常的血红蛋白使该类型个体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图1为镰状细胞贫血某家族系谱图,对该家系中14号个体进行基因检测,将含有H/h基因的相关片段分离形成两种条带,结果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镰状细胞贫血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若对5号个体进行基因检测,则其在图2中出现两种条带的概率为1C. 图1中的5号与9号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3D.

12、 在疟疾高发区,HH个体可能大量死于疟疾【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系谱图1:1号和2号正常,但他们的女儿患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分析图2表格:对1-4号个体分别进行基因检测,1、2均为杂合子,3、4均为纯合子。【详解】A、分析图1可知,1号和2号正常,但他们的女儿患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B、由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且5号表现正常,但有一个患病的女儿,因此其为杂合子,则在图2中出现两种条带的概率为1,B正确;C、据图1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5号基

13、因型为Hh,6号为Hh,故9号基因型为H-(1/3HH、2/3Hh),故5号和9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2/3,C错误;D、题意显示,杂合子Hh能同时合成正常和异常的血红蛋白,在氧含量正常情况下不表现贫血症状,并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故在疟疾高发区,HH个体可能易死于疟疾,D正确。故选C。7. 拟南芥的细胞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均能表达,两者之间的部分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关生理过程,、表示结构或物质,蛋白质1和蛋白质2均在线粒体中发挥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图中的过程所需要的原料相同,过程所需要的原料相同B. 图中的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 线粒体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D

14、. 蛋白质1和蛋白质2均在核糖体上合成,合成时需要多种RNA的参与【答案】C【解析】【分析】1、过程是DNA复制,需要的原料是脱氧核苷酸;过程是转录,需要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过程是翻译,需要的原料是氨基酸。2、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而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详解】A、图中过程表示转录,需要的原料都是核糖核苷酸;过程表示翻译,需要的原料都是氨基酸,A正确;B、过程是DNA复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过程是转录,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过程是翻译,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所以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正确;C、

15、线粒体基因属于质基因,其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C错误;D、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所以蛋白质1和蛋白质2均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而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需要tRNA的转运,翻译的场所为核糖体,核糖体主要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所以蛋白质合成时需要多种RNA的参与,D正确。故选C。8. 下列有关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在分别含有放射性35S和32P细菌培养液中培养以获得噬菌体B. 搅拌、离心的目的是让吸附在宿主细胞表面的DNA与蛋白质分离C. 采用32P标记一组实验,保温培养时间过短时,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强D. 若用15N标记噬菌体,则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能检测到放射性物质【答案】C【解析】【分析】噬菌体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DNA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详解】A、病毒营寄生生活,培养病毒不能直接培养,需要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的培养基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