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二初级中学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缘*** 文档编号:369342808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3.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二初级中学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二初级中学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二初级中学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二初级中学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二初级中学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二初级中学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二初级中学十校联考最后语文试题含解析(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 .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 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 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 .如需作图,须用2 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积累1 .依次填入下列语段中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

2、项是()文学现象之间的相似点,往往是文学现象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的一种外在表现,容易成为比较研究关注的热点和切入口。表面上的相似,并不一定具有多高的比较研究价值,而表面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有时却存在着内在的可比性。单纯着眼于相似性,或者停留在相似点的罗列,比较研究就会流于肤浅,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A.因为但是而且B.尽管虽然但是C.因而但是所以D.因而而且所以2 .下列句子覆有语病的一项是()A.食品是否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B.他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C.游览者必然也不会不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D.积累是创造的基础,创造

3、是积累的飞跃。3.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髻”的“垂髯”代指童年;我们常说的“豆蔻年华”指十七八岁的妙龄女子。B.社戏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回忆性散文。社,土地神;社戏,是旧时某些农村中迎神赛会时演的戏。C.风骚,原指屈原的 离骚,后把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把诗人叫“骚人”“迁客骚人”则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D.古人将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汉阴”即汉水的南面。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收敛里程碑骇人听闻入目三分B.污秽白内障袖手旁观相形见细C.颤栗钉书机与日具增挺身而出D.博击 出气筒 通宵达旦 人迹罕致5

4、.古诗文默写。古往今来,“离别”是创作中永远激荡人心的主题,诗人们用美好的文字诉说着离情别意。“海内存知己,王勃安慰即将远任的朋友,即使天各一方,也能相知相随;风掣红旗冻不翻”是岑参送别朋友时的所见之景,更是他内心不忍离别的浩荡风雪;“仍怜故乡水,李白远渡荆门,恋恋不舍,思念流淌在滔滔乡水中,感人至深。知行中学准备开展一期以“宁静致远”为主题的板报活动,向同学们征集相关古诗词。请你从诸葛亮的 诫子书、刘禹锡的 陋室铭和陶渊明 饮 酒 其五中选择契合主题的两句或一联,并写出推荐理由。6.名著阅读简答题。阅读下面的 西游记选段,回答问题。罗刹又骂道:“泼糊狗!好没道理,没分晓!夺子之仇,尚未报得;

5、借扇之意,岂得如心!你不要走!吃我老娘一剑!”大圣公然不惧,使铁棒劈手相迎,他两个往往来来,战经五七回合,罗刹女手软难轮,孙行者身强善敌。他见事势不谐,即取扇子,望行者搞了一扇,行者巍然不动。行者收了铁棒,笑吟吟的道:“这番不比那番!任你怎么撮来,老孙若动一动,就不算汉子!”那罗刹又揭两揭,果然不动。罗刹所说的“夺子之仇”是指什么?孙悟空这一次借扇的结果是什么?请简要回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当下宋江看视A,虽然不死,已成废人。A对宋江说道:“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视,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作清闲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册,体写小弟进京。”宋江见说:“任从你心。”A

6、自此只在六和寺中出家选文中A是 水浒传中哪位人物?选文表现了该人物哪些思想性格?二、阅读7.若夫霆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 倾 梯 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蔚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 青 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借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1.课 文 岳阳楼记选自,是 (人名)受滕子京嘱托为纪念 而写。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_3.下列对

7、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描写岳阳楼忽晴忽雨的景色,是为了烘托等楼者的心情。B.段中写景照应了上文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句话。C.两段所写“览物之情”分别侧重于迁客之悲和骚人之喜。D.登楼者的表现,即下文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日:“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

8、确的一项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B.太丘舍去C.相等而去D.元方入门不顾期:约定去:离开委:委托顾:回头看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陈太丘与友期行B.去后乃至C.相委四去D.下车引之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乃悟前狼假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画不染臣以王吏之攻宋也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代了故事的起因。B .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C.“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变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D.陈

9、太丘与友期行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9.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一)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绿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令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鸟。阡陌交通,鸡犬相四。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中焉,遂与外人间隔。

10、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 桃花源记(二)唐开元中,代州都督以五台多客僧,恐妖伪事起,非有住持者,悉逐之。客僧惧逐,多权窜山谷。有法朗者,深入雁门山。幽涧之中有石洞,容人出入。朗多赍 乾粮,欲住此山。遂寻洞入,数百步渐阔,至平地,涉流水。渡一岸,日月甚明。更行二里,至草屋中,有妇人。并衣草叶,容色端丽。见僧惧愕,问云:“汝乃何人?”僧口:“我人也。”妇人笑云:“宁有人形骸如此!”僧曰:“我事佛,佛须挨落形骸,故尔。”因问:“佛是何者?”僧具言之。相顾笑曰:“语甚有理。”复

11、问:“宗旨如何?”僧为讲 金刚经,称善数四。僧因问:“此处是何世界?”妇人云:“我自秦人,随蒙恬筑长城,恬多使妇人,我等不胜其弊,逃窜至此。初食草根,得以不死。此来亦不知年岁,不复至人间。”遂留僧,以草根哺之,涩不可食。僧住此四十余日,暂辞,出人间求食。及至代州,备粮更去,则迷不知其所矣。注:赍:携带。事:侍奉。(选自载孚 广异记 秦时妇人)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舍 便舍船 不会昼夜B.属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忠之履也,可以一战C.闻 阡陌交通,鸡犬相用 不求用达于诸侯D.出 不复中焉 水落而石出者2.把 语 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12、,无论魏晋。3.语 段(一)中体现桃花源人热情的句子有哪些?4.语 段(一)(二)的主题及主题的表现形式相似又有所不同,请加以分析。1 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黄花也可遍地金苏轼曾访王安石,于书房初读王安石的诗句“西风昨在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很不以为然:菊花敢与秋霜麋战,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飘落北风中,显然只枯不落。于是,他随手续道,“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见后,笑而不语,只将苏东坡调任黄州。苏轼到任后,偶入菊园,只见满地金黄、枝头无一朵枯花,顿觉汗颜。见惯了抱香死于枝头的菊,误以为天下菊花莫不如是,并不存在落瓣的菊花,无意间便坠入经验主义、主观主义的窠臼。好

13、在苏东坡勤于观察、善于自省,最终成就了一段知错辄改的佳话。古人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整个世界面前,个体的智慧和经验总是很有限的。如果任凭直觉行事、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容易像东坡赏菊那样,被主观臆断的迷雾遮蔽双眼。(A)俗话说,眼见为实。但由于客观事物十分复杂,主观判断存在局限性,有的时候,眼见也不一定为实。历史上,孔子就曾只见果、未见因,误以为弟子颜回偷食了米饭。正如孔子事后所感慨的,“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犹不足恃”。(B)现实总是复杂多变的,一个人仅仅依靠一时一地的观察就匆忙作出结论,势必容易不理性、不科学,经不起实践的检验。尽管如此,现实中仍有不少人或多

14、或少沾染着主观、武断的习气。(C)有的父母自诩“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无视孩子的兴趣禀赋,一厢情愿地为孩子规划人生;有的人总觉得“天下乌鸦一般黑”,不愿静心思考,动辄乱贴标签、传播谣言,频频陷入误区;有的年轻人笃信读书无用论,以偏执替代奋斗,结果一事无成对个人而言,主观臆断、自以为是可谓成功的天敌;对社会而言,这又何尝不是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因子?“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为官从政亦是如此。制定发展蓝图,假若一味躺在经验上睡大觉,难免思想僵化、故步自封,贻误发展机遇;破解民生难题,假若只会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鞋上不沾泥、身上不沾尘,就可能酿成决策失误;决战脱贫攻坚,假若盲目跟风、照搬照抄、

15、生搬硬套,结果只能是水土不服,好心办了坏事哲人有言,“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一切”。经验主义、教条主义、本本主义,是隐藏在每一个人身边的破坏者。坚持从群众中来,立足最真切的实际,干事创业才能寻找到真正的良方。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不看尽“寿客金英”,怎可知黄花也可遍地金?跳出教条的藩篱、突破程式化思维,多察实情、多听心声,拥抱广阔的社会生活,我们把握的将是多元多变的实际,赢得的则是更有价值的人生。1.文章开头引述苏轼与王安石关于诗词的轶事,有什么作用?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你是怎样理解“如果任凭直觉行事、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容易像东坡赏菊那样,被主观臆

16、断的迷雾遮蔽双眼”这句话的?4.下面的句子是从文章中摘出的原句,请选择它在文中的正确位置()刘备去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故意不见刘备,刘备不得不“三顾茅庐”,张 飞“眼见为实”,以为诸葛亮架子大,不给自己的大哥面子,居然想一把火烧了人家的房子。其实,诸葛亮不是不给刘备面子,而是考验刘备的诚意。A.(A)处 B.(B)处 C.(C)处 D.(D)处5.全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这些方法有何作用?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什么是美好生活?在不同时代、不同个体那里,人们会有不同的回答。对于一个个体和一个家庭来说,在金碧辉煌的厅堂里的一餐盛宴,小憩之后小啜一口咖啡,远眺前方的青山绿水,品味带着芳草醇香的空气这样的辛福或许是美妤生活的标志。不过,若是放眼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范围里,这样的幸福观就显得有些狭隘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思索美好生活的含义。当谈到什么是美好生活时,我们首先想到的问题就是物质生活上的富足。在春秋时期,齐国的管仲就提出“仓腹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唯有实现了物质上的富足,满足物质层面的生存需要,美好生活才具有可能性。这意味看,尽管我们不能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