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368223292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3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培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培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培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培训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培训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培训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培训课件(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第一第一节 职业病防治病防治卫生知生知识1 1常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和存在的形式有哪些?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和存在的形式有哪些?粉尘。各类固体粉碎、切割、研磨和粉末状物搬运等均可产生大量粉尘。此外,生产性粉尘沉降后,由于未及时清扫或清扫措施不当引发的二次扬尘,也是粉尘污染的重要来源。有毒有害化学物。包括一氧化碳、硫化氢、氯气等气体,以及苯、汞、二甲基甲酰胺等挥发性蒸气,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另外,许多有毒化学品常温下为液体,直接接触造成皮肤损害或经皮肤吸收进入人体。物理因素。高温、噪声(机械碰击、气体液体流动、电磁等都可产生噪声)电离辐射(如X、线射线)等。

2、生物因素。如接触动物皮毛等可能引起炭疽。2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常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和病危害因素的来源和存在的形式有哪些?存在的形式有哪些?职业有害因素可来源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方面:有的是生产中使用的原料,有的是生产中使用的辅料,有的是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或副产品,有的是成品(如有机磷农药),有的是原料中的杂质(如许多金属中含有砷,一旦与酸作用或治炼时含砷残渣遇水就可产生砷化氢气体),也可以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或废弃物(如煤燃烧过程中产生CO)。特特别提示:提示:企业和员工一定要了解车间或岗位上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来源和存在的形式,以便针对性地采取防护措施。3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2 2

3、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如何病危害因素是如何进入人入人体的?体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除可以直接作用于皮肤、粘膜和眼睛,引起灼伤、过敏外,大部分职业病危害因素只有进入人体,才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主要通过三个途径进入人体:(1)从呼吸道进入:以气体、蒸气、气溶胶(烟、雾)等状态存在于生产环境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都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经呼吸道进入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通过肺泡直接进入血循环,毒作用大,发生毒作用快,这也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进入人体的最常见、最危险的途径,如各种粉尘、CO、苯蒸气等。4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如何病危害因素是如何进入人体入人体的?的?(2)从皮肤进入:许多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气

4、态和液态)能通过完整的皮肤进入人体,当患有皮肤病、外伤等原因造成皮肤损伤时,毒物更易通过受损皮肤进入。毒物经皮肤途径进入人体往往容易被疏忽,因而,毒物经皮肤进入人体是发生职业中毒的重要原因。能经皮肤进入人体的毒物有苯胺、二甲基甲酰胺、有机磷等。(3)从消化道进入:在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一般不易经消化道进入人体,主要是由于发生意外或因不注意个人卫生,毒物经污染的手、衣物、食品而食入,如蓄电池厂的工人不注意个人卫生,极易经消化道摄入铅而引起铅中毒。5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3 3如何如何预防防职业病的病的发生?生?(1)针对有害物的生产工艺和防护设施:以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有毒或高毒的物质,是防止

5、职业病发生的根本措施,但目前许多行业还无法做到;生产过程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管道化可减少接触的机会;有害车间与无害车间分开,对有害气体、粉尘的散发源进行密闭、隔离,尽量把有害物控制在一定范围;采用工业通风,及时排出有害物,降低车间有害物浓度。6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如何如何预防防职业病的病的发生?生?(2)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职业病防治意识;加强生产设备的维修管理,防止毒物跑、冒、滴、漏;制订和严格遵守安全卫生操作规程,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定期检测车间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浓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针对工人的措施: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毒物进入体

6、内;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营养,增强机体对毒物的抵抗能力;对接触有毒有害作业的工人,进行定期体检,及时发现禁忌证和早期职业健康损害。7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4 4为什么有害作什么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与无害作业要要分开?分开?许多用人单位往往会认为在大车间里存在一小部分有害作业,因为空间大会有利于有毒有害物的稀释。然而,这种观点忽视了其不利的方面,一是有害作业与其他作业不分开,因有害物质的扩散,使得接触有害物的人数增加,扩大了有害影响面;二是采取防护措施所需费用将增加,难度增大,效果也往往不明显。因此,有害作业与无害作业,高毒与低毒作业分开,有利于控制有害区域,采取局部防护设施。8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5

7、5如何采取通如何采取通风措施降低工作措施降低工作场所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病危害因素浓度?度?(1)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按照自然通风的风向安排生产设备和工人的朝向,可以有效降低车间有害物浓度,减少工人经呼吸道的吸收,如将有污染的设备、容器尽量放置在靠窗的地方,利用自然通风尽快的把有害物从门窗排出车间,但一定要注意通过开启或关闭不同方向的门窗或转变操作工人位置等,确保风从操作工人吹向散发有害物的设备、容器的方向。9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2)工业通风是降低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预防职业病发生的重要技术措施。局部抽出式机械通风是一种经常使用的能有效防止车间污染的通风形式,主要由排气罩、通风管道、风机及净化装

8、置四部分组成,在局部通风的设计中要注意:一是在不影响操作的情况下,排气罩尽量靠近有害气体或粉尘发生部位;二是选择的风机功率要适当,使进口风速达到控制有害物逸散的要求;三是要合理的设计和安装通风管道,转弯或相连的通风管要有一定的弧度或夹角不宜过大,尽量减少管道的阻力。对有热源的有害气体,可以考虑在散发源上方安装吸气罩和风管,通过热压原理排出。10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在局部通风尚不能使车间有害物浓度达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或不适宜采用局部通风时可采用换气扇进行用全面通风,要注意进风口位置的选择,确保风从清洁的地方吹向污染严重的地方,关闭换气扇周边的门窗,避免气流短路而降低通风效果。11职业病防治基础知

9、识6 6如何正确如何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人防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品?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是防止工作环境中的有害物进入人体的最后防线,也是防止有害因素如噪声、放射线、刺激性或腐蚀性化学有害物等直接损害人体的有效措施。主要包括防止毒物经呼吸道进入人体的防尘口罩、防毒口罩(纱布口罩不能用作防尘、防毒);防止毒物经皮肤进入或直接损伤皮肤的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靴、防护油膏等;防噪声的耳塞、耳罩;保护眼睛的防护眼镜;还有头盔、安全带等。12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7 7为何要开展上何要开展上岗前、在前、在岗期期间和离和离岗时职业健康体健康体检?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的目的是发现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禁止其从事

10、不适宜的职业,从而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所谓职业禁忌,是指由于劳动者的某些特殊生理或者病理状态,使其在从事某职业或者接触某职业病危害因素时,可能出现:一是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而患职业病;二是职业病危害可能导致原有疾病病情加重;三是在工作过程中可能诱发某些疾病而威胁到他人生命健康。13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从近年的职业病发病情况看,未开展在岗期间定期职业健康体检是发生重度职业病的主要原因。目前,大多数职业病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特别是重度职业病患者往往难以完全痊愈,易造成伤残。因此,在岗期间定期对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早期发现病损,早期调离有害岗位,及时治疗,是保障

11、劳动者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当要离开有害作业岗位时,也有必要进行一次体检,对劳动者来说能及时发现是否有职业病,对用人单位来说则是证明未对劳动者健康造成损害的证据。14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8 8常常见的急性的急性职业中毒有哪些?中毒有哪些?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经呼吸道或皮肤,短时间内吸收大量化学毒物引起的中毒,称为急性职业中毒。常见的能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毒物有刺激性气体和窒息性气体。刺激性气体是指对眼睛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性的一类气体的统称,常见的刺激性气体有氯气、光气、HCL、氨气、氮氧化物、有机氟化物等。人体接触刺激性气体,可引起流泪、咽痛、咳嗽、气急、烦躁不安等,长时间接触较高浓度,除上述症

12、状加重外,可发生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水肿,接触极高浓度时,甚至可引起电击样死亡。15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特特别提示:提示:刺激性气体对人体的危害,有时与人的主观感觉并不完全一致。水溶性高的气体,如氨气,人会感觉刺激性强,低浓度就能被发现,较高浓度时,感觉会非常难受,人本能的就会逃避。水溶性低的气体,如光气、氮氧化物等,人有时感觉不到刺激的难受,因而易被忽视,而造成健康的严重损害。另外,刺激性气体对人体的影响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表现出来,因此,一旦吸入刺激性气体,一定要立即到医院就诊,留院观察,采取预防性治疗,防止肺水肿的发生。16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窒息性气体是指能引起机体缺氧的气体,可分为单纯窒息

13、性气体和化学窒息性气体。单纯窒息性气体是指本身不具毒性,但当其含量较高时,能排挤空气中的氧气,使空气中氧浓度降低,导致机体缺氧,如CO2、甲烷、氮气等,单纯性窒息性气体只有在高浓度时才有危险性,特别是在通风不良的有限空间内。化学性窒息性气体是指进入人体后,使血液的运氧能力或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发生障碍,造成组织缺氧的有害气体,如CO、H2S、氰化物等。化学性窒息性气体对人体的危害极大,在工业生产中,多由于意外事故而发生中毒,易造成中毒者严重健康损害甚至短期内死亡,对中毒者的抢救必须争分夺秒,抢救人员也必须注意个人防护。17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一是进入密闭干燥或储存有稻谷、番

14、薯(这些有生命的植物会呼吸释放出二氧化碳)等的地下室、地窖等要防缺氧和二氧化碳中毒;二是进入有水、有腐蚀、有臭味的下水道等密闭空间要防缺氧和硫化氢、沼气中毒;有燃烧的通风不良的空间,要防止一氧化碳中毒。18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9 9何何谓慢性慢性职业中毒?中毒?长期少量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引起的中毒称为慢性职业中毒。慢性职业中毒的发生与毒物的理化性质、接触时间、毒物浓度以及个体因素等有关。在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职业中毒是接触重金属引起的慢性中毒,如铅中毒,以及由有机溶剂引起的慢性中毒,如苯中毒。生产过程中铅及其化合物主要以蒸气、烟、尘等形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铅也可通过消化道被吸收,长期接触过量的铅,能

15、对人体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腹绞痛)、血液系统以及生殖系统等造成损害,蓄电池行业发生率较高。19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接触高浓度的苯,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麻痹(醉酒样),造成急性中毒。长期接触较高浓度的苯可引起造血系统损害,表现为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严重的可导致全血细胞减少,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甚至白血病。慢性职业中毒的预防,除要控制工作场所有毒化学物的浓度,确保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加强个人防护,减少毒物吸收等措施外,要十分重视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早期发现健康损害,尽早治疗。20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10 10何何谓尘肺?如何防控?肺?如何防控?尘肺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而引起的肺弥漫

16、性间质纤维性改变为主的疾病。它是职业性疾病中影响面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疾病,而且目前尘肺病尚缺乏有效治疗手段,严重损害劳动者的身体健康。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我国已累计报告尘肺病人60万多例,约占所有职业病的80,其中已死亡14万多例,现有尘肺病人近50万例,每年新增尘肺病例1万余例,严重威胁着粉尘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我省粉尘危害也十分严重,尘肺病频发,目前现患尘肺病人已近1.5万例,并以每年约200例的速度递增,其中石矿等非金属矿开采、石英砂制作、石材切割、陶瓷、铸造、水泥生产、蔺草行业等的粉尘污染尤其突出。21职业病防治基础知识尘肺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关键在于预防。我国在多年的防尘工作中总结出八字综合防尘措施:(1)革,即工艺改革和技术革新,生产机械化、自动化,从根本上使劳动者不接触粉尘;(2)水,即湿式作业,防止粉尘飞扬,降低环境粉尘浓度;(3)密,将发尘源密闭,对产生粉尘的设备,尽可能密闭,并与排风结合,经除尘处理后再排入大气;(4)风,加强通风及抽风措施,在密闭、半密闭发尘源的基础上,通过局部抽风,把产生的粉尘抽离作业场所;通过全面通风,降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并可同时采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