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社会学复习重点1社会学

上传人:精****源 文档编号:367980628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9.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媒介社会学复习重点1社会学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媒介社会学复习重点1社会学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媒介社会学复习重点1社会学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媒介社会学复习重点1社会学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媒介社会学复习重点1社会学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媒介社会学复习重点1社会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媒介社会学复习重点1社会学(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正功能:初级社会群体承担着社会化的任务。能够满足人们的感)是一种“客观事实”:是一种超常规或失常的社会现象。2是、异常行为。3.越轨行为的社会功能:消极作用4.1破坏社人社会角色的转换。社会流动区别于人口流动。社会活动区别于媒介社会学教程考试重点一、填空题 8 分 二、多项选择题 8 分 三、判断题 8 分 四、名词解释 20 分五、辨析题 20 分 六、简答题 20 分 七、论述题 16 分第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分层:1社会学的产生标志: 法国、奥古斯都孔德、 1838 年 10 月出版的实证哲学教程第四卷。 其奉献:提出社会物理学社会学 、提出实证研究方法。2. 社会分层的概念:社

2、会分层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获取社会资源的 时机和能力不同, 在社会地位上呈现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现象和 过程。3. 影响社会分层的因素:社会资源最主要因素、社会地位社会资源的多少 决定社会地位的高低4. 西方社会学的社会分层理论:马克斯韦伯的“三位一体”分层理论1 韦伯是西方分层研究的开拓者2该理论认为,在研究社会不平等时, 既要考虑经济因素, 也要考虑政治和 社会因素。 主张从收入、权力、 声望三个角度综合考察一个社会的分层和不平等 问题。3该理论对西方分层研究的影响:确定多元分层标准具有连续性的定量标准注重主观评价5. 帕累托的精英理论: 1精英:指那些具有特殊才干,在

3、某一方面或一活动领域有杰出能力的社会 成员。2他认为社会分层结构是普遍存在的和永恒的, 但它内部的上层成员与下层 成员并非凝固不变。3 社会平衡的基本条件就是保持精英的循环路线的畅通,使执政阶层中总能 保持一定数量的精英。要保证这一点,必须经过精英循环,即非执政阶层中的精 英人物不断上升为执政精英,执政阶层中的庸才不断下降为非执政阶层。 如下列 图:精英A非精英C执政强;社会分工复杂,专业化程度高;社会关系具有匿名性和非人情性的社会控制。根据社会控制的方式划分:内在控制、外在控制。根据工作经历等3.社会流动的基本类型垂直流动与水平流动垂直流动:某些重要的人物发现并公之于众,初级越轨就向次级越轨

4、转化了。那非执政DBA:执政精英; B:不执政精英; C:执政庸才; D:平常之辈。6. 社会分层的基本方法 1 主观法:包括自我评价法和他人评价法2 客观法:一种应用直接测量的客观标准对人们的社会地位进行层次划分的方法。通常运用的一些标准:收入、职业、受教育程度、权力 7. 社会分层的社会作用功能学派与冲突学派对此进行了长期的争论。( 1) 肯定:功能学派: “戴维斯穆尔”理论(2) 在社会中, 总有一些位置比其它位置更为重要, 这些重要职位需要有专 门技能的人来填充。在社会中,只有一部分人具备填充重要职位的天赋。而将天赋转换为才能, 人们需要接受训练,为此做出牺牲。要诱使有 天赋之人做出牺

5、牲,接受训练,这些未来的重要职位必须配有特权, 超比 例地占有社会稀缺资源.。拥有稀缺、理想的资源是承担这些重要职位的 权利。对社会资源不同程度的占有使不同阶层拥有不同地位和声望,从 而导致制度化的社会不平等,即社会分层。(3) 社会不平等不仅是具有积极功能的, 也是不可防止的(4) 功能学派认为的积极功能: 社会分层通过对各种社会报酬激励人们更勤 奋地工作。(5) 否认:冲突理论代表人物: 图明社会分层严重限制了非特权阶层的机遇,阻碍了社会智力的大规模开发 和利用。 社会分层具有保守的维持现状的功能。 由于社会分层有时根 植于不公平的报酬分配,容易触发非特权阶层对特权阶层的对立、不满、 疑心

6、和不信任情绪,从而导致社会动乱和骚乱。(6) 客观评价: 积极作用:(7) 由于社会分层现象的存在,使社会在生产力水平不能满足全体成员需要 的情况下,能够保证一部分人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社会创造性活动中去,从 而推动社会的进步。社会分层促使了社会竞争机制的形成,作为一种动 力机制,它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消极作用:一些由于制度或体制原因所形成的社会分层不可防止地要形 成阶级和阶层的对抗与斗争。社会分层和社会差异的广泛存在是社会犯罪的重要根源。社会流动:1. 社会流动概述1 概念: 美国社会学家索罗金在 1927 年所著的社会流动首先提 出:两个集团之间的人口交换。社会成员在社会关系的空间中从一个社会

7、位置向另一个社会位置的移动。它既表现为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动,也表现为个人社会角色的转换。社 会流动区别于人口流动。社会活动区别于人才流动:制度化控制、非制度化控制1积极控制:记功、晋升、奖章、机制的形成,作为一种动力机制,它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消极作用:克家庭、空巢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它家庭:残缺家庭、相适应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和价值观念进行指导和2. 社会流动须具备的必要条件:1 一定的社会位差的存在。 2 社会结构的开放性:个人与社会位置 的非固定化。3 其它影响因素社会因素:社会制度与社会政策 文化价值观念。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分化。4其它影响因 素个人因素:先赋因

8、素:民族、体质、智商、性别、年龄、籍贯、 家庭背景、亲属关系等。自致因素:学历、技术、知识、个人成就、工 作经历等3. 社会流动的基本类型垂直流动与水平流动垂直流动:1 概念:人们在同一分层结构中不同层次间的纵向流动。分为向上流 动与向下流动两种2 垂直流动的意义能够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鼓励人们努力工作, 多做奉献,以获得较 好的社会奖赏与较高的社会地位。有利于维持和提高社会管理层的质量 有利于形成开放的社会分层结构.4. 结构性流动与非结构性流动 1结构性流动:指由于社会结构的变化而引起的大规模的社会流动。其特点: 大规模、快速度、 急剧性。 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由于生产力 和科技的发展

9、以及经济结构的变动, 创造出大批新职业和新职位。 2 非结构性流动: 指在社会基本结构不变的情况下, 由于个人的原因 所造成的社会流动。5. 合理的社会流动1量的标准:适量。最低限度: 能够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最高限度: 不能超过社会承受力2 质的标准: 合理。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 符合现代社会时机均 等原则。任何流动时机都应向所有的合乎条件的人开放。 任何社会地位的条件应是建立在人们的后天基础之上。社会群体:1. 社会群体的类型: 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2. 初级群体: 1概念: 初级群体这一概念最早由库利在社会组织 中 正式提出。指群体成员由面对面互动为条件以感情为基础而结成了亲密 关系的社

10、会群体。 2 基本特点:规模较小,成员有限。成员间有 经常的面对面的互动和直接接触。初级社会群体成员间互扮多重角色, 表现出全部人格。成员交往的情感性。 群体成员替代的困难性。 初级社会群体凝聚力和持久性强,整合程度高。群体由非正式控制来 维持。初级群体功能的综合性 3初级社会群体的社会功能: 正功 能: 初级社会群体承担着社会化的任务。能够满足人们的感情需要。有助于保持和传递社会文化, 维护社会秩序。社会稳定和社会整合 的作用 反功能:从微观上看,初级社会群体可能压抑个性的形成和 发展。从宏观上看,正规组织中的初级群体的存在, 有可能干扰正式 组织关系, 破坏组织结构, 阻碍组织效率的提高和

11、组织目标的实现。3. 家庭是一种特殊的初级群体:家庭的概念:以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为基础的人类生活基本群体。在文化变迁中,文化各部分的变化速度是不一致的,文化各部分间会分开来;不能从越轨行为简单地推导出越轨行为者2.越轨行为类型、偏离行为,是指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人们公情需要。有助于保持和传递社会文化,维护社会秩序。社会稳定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制度。 2 家庭结构:核心家庭: 特例:丁克 家庭、空巢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其它家庭:残缺家庭、断代家庭、单身家庭。社会组织:1. 科层制( 1) 又叫官僚制,建立在马克斯韦伯的组织社会学基础上。指的是一种 权力依据职能和

12、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 和管理方式。(2) 马克斯韦伯设计的这种理性的科层制组织有以下五个特征:专门化(3) 等级制、规则化、非人格化、技术化。(4) 对科层制的评价:积极方面: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难以克服形式 合理性与实质非理性的内在矛盾;容易引发各种官僚主义。2. 社会组织的非正式结构( 1) 梅奥美国在 20 世纪 2030 年代提出的。指的是组织内部成员间 以共同观点、爱好、情感为基础, 自发形成的各种非正式组织及相互 关系的一种群体结构。 2 特征:形成的自发性和情感性;目标的隐 蔽性和不固定性;标准的不确定性和非正规性;成员与角色的不稳定 性;组织领导的非职位

13、性;(2) 非正式结构的小群体性。3. 非正式结构的功能( 1) 积极作用: 缓解工作中的紧张;寻求各种实际问题的帮助;获得心理 安全感。(2) 消极作用: 容易产生小团体主义;容易助长自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容易传播小道消息,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3) 第二章 媒介与社会问题1 社会问题概念: 狭义的社会问题则是指使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 活、社会发展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需要采取社会的力量 加以解决的社会现象。2 社会问题的评判依据( 1) 是一种 “客观事实”:是一种超常规或失常的社会现象。 2 是一种 “公共问题”:是对全体社会成员或部分社会成员以及社会进步不

14、利的 或有害的社会现象。3 是一种 “公众认定”:是引起社会上大多数人 的广泛关注并希望改变和解决的社会现象。(2) 其解决需要采取“社会行动”: 它是必须且可以借助社会力量,采取社 会行动解决的社会现象4. 社会问题的特点: 普遍性、特殊性、 复杂性、 反复性、 潜伏性、 破坏性、 群 差性5. 社会问题形成的理论解释( 1) 功能学派的解释(2) 社会病态论的主要观点: 具有正常社会功能的社会是健康的, 妨害 社会正常机能的个人或情况则是有毛病的,是一种疾病或病态,也就 是社会问题。群体。2基本特点:规模较小,成员有限。成员间有经常的地工作。(5)否认:冲突理论代表人物:图明社会分层严重限人社会角色的转换。社会流动区别于人口流动。社会活动区别于职位进行分工和分层,以规则为管理主体的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3) 社会是由个人所组成的,并且是通过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就像生 物有机体发病一样,其生理功能处于失调的状态。早期社会病态论 者认为,造成社会问题的最大原因是社会过程的失败。后期社会病 态论者认为, 社会不良环境是造成社会病态的主要条件。 解决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