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新教材新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提升作业四十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67716524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8.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届新教材新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提升作业四十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届新教材新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提升作业四十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2届新教材新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提升作业四十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2届新教材新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提升作业四十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2届新教材新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提升作业四十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届新教材新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提升作业四十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新教材新高考历史统编版一轮提升作业四十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十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政府在处理外交问题时不敢轻易妥协,否则会被民众批评为软弱或胆怯,这使得德国政府在处理危机时总是保持强硬态度。材料表明()A.激进民族主义影响外交政策B.德国欲借战争转移国内矛盾C.德国政府的决策被民意左右D.民众的民主诉求得到了落实【解析】选A。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题干材料,德国统一后,军国主义与专制主义传统交织,极端民族主义成为一股潮流,使得德国政府在处理危机时总是保持强硬态度,A符合题干主旨,正确;德国欲借战争转移国内矛盾,仅仅体现题干内涵的一部分,B排除;德国政府在处理外交

2、问题时不敢轻易妥协,否则会被民众批评为软弱或胆怯,并不代表德国政府的决策被民意左右,C错误;德国政府在处理危机时总是保持强硬态度,不等于民众的民主诉求得到了落实,D错误。2.丘吉尔说:“英国的政策并不考虑企图称霸欧洲的国家究竟是哪一个国家它唯一关心的是,谁是最强大的或具有支配力的暴君。因此,我们不要怕别人说我们亲法反德。如果情况有变,我们同样可以亲德反法。”这一说法反映出英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是()A.民族自决B.势力均衡C.绥靖主义D.严守中立【解析】选B。本题考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对欧洲大陆的外交政策,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英国传统的欧

3、洲政策是均势政策,最大限度地维护英国的利益,反对法国或德国成为欧洲大陆最具有支配力的国家。“势力均衡”符合英国维持欧洲大陆均势的目的,B正确;“民族自决”“严守中立”与当时英国的欧洲大陆政策不符,排除;“绥靖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的对德政策,错误。【拓展延伸】英国“大陆均势”政策“大陆均势”政策的主要内容是,英国为了维护自己在欧洲和世界的霸主地位,依靠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使欧洲大陆的大国彼此牵制,防止其中的一个国家称霸欧洲。“大陆均势”政策的实质,是由英国主导欧洲的政治,维护英国在欧洲大陆的重要利益,保持英国的海上霸权。3.保罗肯尼迪在其著作中说道:“第一强国对其他国家说:这不仅是我们

4、的利益,也是你们的利益。不摇晃梯子,不掀翻桌子,只要维持现状就好。”你认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有可能说这番话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解析】选A。本题考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对欧洲大陆的外交政策,考查学生解读、提炼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题干材料,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维持现状”所表达的内涵是,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最有可能说这番话的应是英国,A正确;当时的法国不是欧洲第一强国,B排除;德国崛起,目的是争霸世界,而不是维持欧洲的均势,C错误;美国的情况与题干主旨不符,D排除。4.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人们凭借以往的经验,都乐观地以为,战争在短时间内就

5、将以胜利而宣告结束。然而,事实证明这些估计是错误的,是因为()A.欧洲的民众过于狂热地支持战争B.战争发生后反战的声音微乎其微C.战争不为人们的主观愿望所左右D.德国战前计划乐观地估计了形势【解析】选C。本题考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的能力。题干材料要求,对于战争爆发后的发展进程超出人们预计的现实进行分析,欧洲的民众过于狂热地支持战争、反战的声音微弱都不是战争未能短时间停止的原因,A、B错误;战前德国的 “施里芬计划”预计6周内打败法国,乐观地估计了形势,与题干的主旨不符,D排除;结合对战争进程的学习,可以认识到,战争一旦发生,就不再为人们的

6、主观愿望所左右,C正确。5.(2021菏泽模拟)学者罗素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发展是由于以下因素:俄国渴望占有君士坦丁堡;德国在控制土耳其后,还渴望扩展到巴格达和波斯湾;而对于波兰的独立问题而言,虽然德国希望波兰享有自治权,但是俄国并不希望如此。罗素强调的是()A.帝国主义国家政治发展不平衡演化成战争B.列强争夺势力范围斗争的发酵引发了战争C.巴尔干地区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的“火药桶”D.德俄两国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孕育了战争【解析】选B。据材料中所介绍的,各国之间争夺势力范围,引发了各种矛盾,导致战争爆发并持续发展,故本题选B。材料主要涉及各列强对于势力范围的渴望,没有提及这些国家内部政

7、治发展态势,排除A;巴尔干地区在本材料中被视作兵家必争之地,但本材料中罗素更多认为战争的爆发是由于列强对于势力范围的争夺,巴尔干地区只是作为其中一个要素,非强调因素,排除C;德俄两国孕育战争的主要因素是对势力范围的划分,而非极端民族主义,排除D。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些青年艺术家在瑞士组成艺术群体“达达派”。他们用纸片、抹布、电车票、火柴盒等进行创作,甚至把瓷质的小便器命名为“喷泉”搬上展览会。这类作品()A.抒发了浪漫情怀B.遵循了写实原则C.突出了理性思维D.表达了幻灭反叛【解析】选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青年艺术家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是现代主义艺术的反映。现代主义艺术表达的是一种精

8、神危机,故D正确。A、B、C分别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艺术表现形式,特征与材料不符。7.下图是1919年刊登于每日先驱报上的一幅漫画。画中头顶“1940年兵”字样的孩子代表的是法国军队在1940年募集的新兵。克里孟梭对威尔逊和劳合乔治说:“奇怪!我好像听到有孩子在哭!”该漫画意在揭示凡尔赛体系()A.激化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B.违背了法国民众的利益C.不能给欧洲带来持久和平D.完全是大国意志的产物【解析】选C。本题考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图文材料的能力。在题干材料中,头顶“1940年兵”字样的“孩子”代表未来的法国军队,“好像听到有孩子在哭”暗指

9、未来法国军队面临的战争境遇,漫画以“巴黎和会”三巨头的言论,讽刺“和会”不能带来和平,C正确;“和会”上存在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但当时并未激化,A错误;违背了法国民众的利益不是题干主旨,B错误;“和会”结局体现大国意志,但不完全是大国意志的产物,D错误。【加固训练】电影我的1919中,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团外交官顾维钧的演讲:“在这块土地上,诞生过举世闻名的孔子和孟子,他们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果和会将这些领土转让给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这无疑是对中国人民的极大侮辱!”台词中论述的问题是指()A.德国领土的肢解分割问题B.奥斯曼帝国海外殖民地分割问题C.中国辽东半岛主权归属问

10、题D.中国山东主权归属问题【解析】选D。本题考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根据材料“在这块土地上,诞生过举世闻名的孔子和孟子”可知,“土地”指中国山东,“论述的问题”指“山东问题”,D正确;巴黎和会上“德国领土的肢解分割”“奥斯曼帝国海外殖民地分割”等问题,与题干表达的信息要求不符,A、B错误;“中国辽东半岛主权归属问题”,没有在和会上提出,C排除。8.(2021德州模拟)永别了,武器以海明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历改编而来,作品中海明威把战争所带来的磨难和痛苦,看做人类的灾难。该作品旨在()A.唤起人性觉醒 B.抒发个人情感C.突出理性思

11、维D.构建理想王国【解析】选A。本题考点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反思,考查学生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在题干材料中,“把战争所带来的磨难和痛苦,看做人类的灾难”等信息,体现出对战争的反思,旨在唤起人性觉醒,A正确;海明威的作品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与“抒发个人情感”“突出理性思维”“构建理想王国”的风格特点不相符,B、C、D错误。9.19世纪中期开始,追求进步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20世纪初,梁启超、张东荪等批知识分子却明确表达了对西方文明的极度失望。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刺激B.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C.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D.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解析】选A。本题

12、考点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反思,考查学生对历史现象的辨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阅读题干材料,分析得出,20世纪初梁启超、张东荪等中国知识分子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西方文化极度失望,A正确;题干材料要求解释梁启超、张东荪对西方文明极度失望的的原因,而B、C、D,都是中国的问题,与题干要求不一致,都应排除。10.(2020临沂模拟)下图为某一时期各国海军军备安排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对潜水艇等舰只作了限制B.符合日本的海军军备预期C.落实了非战公约的规定D.基本反映了各国军事实力【解析】选D。本题考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中的华盛顿体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图文材料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

13、解读题干材料中的图文信息得出,图文信息反映了华盛顿会议上五国条约的内容,即规定英、美、日、法、意五国海军主力舰吨位的比例为5531.751.75,基本反映了各国军事实力,D正确;信息内容不是“对潜水艇等舰只作了限制”,A排除;这一比例并不符合日本的军备预期,B错误;非战公约是在这之后签订,C错误。11.(2020济宁模拟)1921年10月21日,美国纽约时报载文指出,邀请中国参加华盛顿会议虽是“明智之举”,但“如果认为他们能解决问题,就大错特错了”,中国“还没有成长到足以获取尊重和显示力量的地步”。这反映出美国的主流媒体()A.对列强的外交规则有清醒认识B.低估了中国人民维护主权的决心和能力C

14、.能够正视中国问题出现的原因D.为美国逃避国际责任的行为作积极辩护【解析】选B。本题考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分析得出,认为中国“还没有成长到足以获取尊重和显示力量的地步”等信息,低估了中国人民维护主权的决心和能力,B正确;同时反映出,美国的主流媒体没有对列强的外交规则有清醒认识,A错误;这一做法,是没有正视中国问题出现原因的表现,C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对美国逃避国际责任的行为进行积极辩护,D排除。12.(2020泰安模拟)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战后和平“十四点计划”中,提出“公海航行自

15、由”的原则,未得到其他列强的认同。1918年10月,威尔逊总统批准了一项扩军计划,目标是到1920年美国海军规模追平甚至超过英国海军。这反映了美国()A.维护世界和平的理想B.与英国同盟关系的破裂C.称霸世界和控制国际事务的企图 D.总统行政权力的扩张【解析】选C。本题考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秩序,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材料,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军备观点及扩军计划反映了其称霸世界和控制国际事务的企图,C正确;其目的不是真正维护世界和平,A错误;题干没有涉及美国与英国的外交关系问题,更没有双方关系破裂的信息,B错误;题干材料中,有总统行政权力的体现,但并未体现其扩张问题,D排除。二、非选择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2分,共24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协约国一方兵力损失惨重,面临严重的人力资源危机。为了让更多的欧洲人从工业劳动中解放出来到前线参战,英法将目光投向中国廉价又丰富的人力资源。1917年中国宣布参战后,大批组织劳工输出,从1916年5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1918年11月,相继有十四万华工远赴欧洲。按约定,赴欧华工以工代兵,并不参战,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法招华工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