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67710804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9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1-2022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1-2022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1-2022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1-2022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2022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2022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福建省龙岩市七年级(上)期末地理试卷注意:本试卷包含、两卷。第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第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读图完成下面12题。1. 下列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排序正确的是()A. B. C. D. 2. 对地球形状的描述最科学的是()A. 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B. 正球体C. 天如斗笠,地如棋盘D. 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如图是一个地球仪演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34题。3. 用手拔动地球仪自西向

2、东旋转,演示内容是()A. 昼夜交替B. 海陆变迁C. 四季变化D. 天气变化4. 图中P点地区,此时()A. 太阳直射B. 处在半夜C. 早晨日出D. 夕阳日落读简笔画世界图和某大洋大洲图,完成下列58题。5. 图中M大洲是()A. 亚洲B. 欧洲C. 南美洲D. 大洋洲6. M大洲两侧的大洋是()A. 大西洋和太平洋B. 大西洋和印度洋C. 印度洋和太平洋D. 北冰洋和印度洋7. 根据大陆漂移假说,甲大洋的面积可能会()A. 缩小B. 扩大C. 不变D. 先变小,后变大8. 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者是()A. 魏格纳B. 麦哲伦C. 哥伦布D. 张衡2021年3月23日,台湾运输船“长赐”号在

3、驶入苏伊士运河后船体偏离航道触底搁浅,导致双向航道堵塞。据此完成下列910题。9. 苏伊士运河为图示字母中的()A. aB. bC. cD. d10. 台湾运输船“长赐”号搁浅位置位于哪两个大洲的交界处()A. 亚洲、北美洲B. 北美洲、南美洲C. 亚洲、非洲D. 非洲、欧洲如图示意四种地形类型的剖面。据此完成下面1113题。11. 图中表示的地形类型依次是()A. 平原、丘陵、山地、高原B. 山地、高原、平原、丘陵C. 丘陵、平原、高原、山地D. 高原、山地、丘陵、平原12. 图中地的海拔为()A. 小于200米B. 200-500米C. 大于500米D. 海平面以下13. 地形剖面图可以直

4、观地显示()A. 海陆分布B. 地势起伏C. 沧海桑田D. 地壳运动如图为“某地区乡村聚落分布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1415题。14. 此区域聚落分布形态及主要影响因素是()A. 团块状气候因素B. 团块状河流因素C. 条带状河流因素D. 条带状地形因素15. 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镇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如图是龙岩某日天气资料图。读图完成1617题。16. 龙岩该日天气可描述为()A. 晴,北风4级,气温0-10B. 雾,南风2级,气温0-10C. 雨,无风0级,气温2-10D. 阴,西风3级,气温2-1017. 据图分析这一天的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可能在()

5、A. 日出前后B. 12时左右C. 14时左右D. 16时左右读世界某地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面1819题。18. 该地最可能位于()A. 南半球B. 北半球C. 东半球D. 西半球19. 从图中可以得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是()A. 冬季陆地气温低于同纬度海洋气温B. 等温线大致和经线平行C. 同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地区气温较高D. 北半球等温线比南半球平直新西兰甲地(图1)传统民居(图2)以一层或两层的木结构房屋为主,底部不用墙而用柱子支撑,“漂浮”在地面上。据此完成2022小题。20. 有关图示房屋的叙述,正确的是()A. 表明这里是政治、经济中心B. 反映的是一个乡村景观C. 周边交通发

6、达、商业聚集D. 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21. 新西兰传统民居以低矮的、质量较轻的木结构房屋为主,目的是为了防御()A. 洪涝B. 台风C. 泥石流D. 地震22. 新西兰传统木结构房屋“漂浮”在地面上是为了防潮,说明当地气候()A. 炎热干燥B. 温和多雨C. 寒冷干燥D. 冬冷夏热在国际经济秩序中,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并不是平等的,图为甲类国家出口产品的特点。读图完成下面2325题。23. 甲类国家属于()A. 发达国家B. 发展中国家C. 内陆国家D. 岛国24. 甲类国家主要出口商品是()A. 电子产品B. 轿车、轮船等C. 高档日用品D. 农、矿等初级产品25. 下列国家属于甲类国家的是

7、()A. 印度B. 美国C. 英国D. 澳大利亚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26. 如图中,A、B、C三幅图图幅大小相同,读图完成以下问题。(1)三幅图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_,其提供的信息相对 _;比例尺最小的是 _,其表示的实地范围最 _。(2)在北京旅行、办事需要用到三幅图中的 _图(填写图号),确定北京在我国的大致位置需要用到三幅图中的 _图(填写图号)。(3)C地图根据 _定方向,三幅图都缺少的要素是 _。(4)小明在北京火车站门前的D处出发经南一环路、西二环路到北京动物园游览参观,小明经南一环路时,行走的方向是 _方向,经西二环路时,行走的方向是 _方向。27. 某地区

8、以乡村旅游业为龙头,因地制宜发展当地经济。读“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1)据图判断,该区地形以 _为主。(2)开发乡村旅游产品。重点开发峡谷漂流项目,选址 _(/)更合适,原因是 _。若开发攀岩项目最适合在 _(/)处选址。地形部位_,_。(3)改善乡村交通,整合旅游资源。计划在两个度假村内和丁之间修建一条公路,线路(/)中相对合理的是 _,原因是 _。(4)兴修水利水库a建成前,务必要做好 _(甲/乙)村的库区移民搬迁工作。(5)当地老百姓用山歌表达对精准扶贫政策的拥护和喜爱“A河弯弯向 _流,脱贫致富跟党走”。28. 阅读材料,读地球公转图及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位

9、置图,回答下列问题。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并开展相关航天任务。(1)请写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经纬度位置 _。(2)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南北半球的 _半球、东西半球的 _半球,低中高纬度的 _纬度。(3)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有太阳直射的是 _卫星发射基地。卫星发射当天龙岩市昼夜长短情况是 _。(4)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_。卫星发射当天,地球运动到图1地球公转图中 _(从中选)段。(5)读图1地球公转图,填写节气名称A _。(6)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时,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则处于 _季(季节)。29.

10、合作探究:探究世界的人口与人种资料一:2021年7月11日,是第32个世界人口日,最新数据显示,全球人口已经突破78亿。随着全球人口持续增长,其他问题也渐渐显现。因此,人口问题越来越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资料二:世界人口分布图。资料三:据统计,德国自1975年以来出生率基本低于死亡率据推测,到2050年,德国人口会从现在的8200万人下降到7080万人。思考完成:(1)就南北半球而言,人口稠密区分布在 _半球,从沿海与内陆来看,人口大部分在中低纬度的 _地区。(2)图中A、B、C四地人口稀少,其主要原因:B地:_;C地:_。(3)资料二图中A处和E处居民主要属于什么人种?A _人种;E _人种。

11、(4)全球人口持续增长,特别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国家人口增长较快,其产生的问题有哪些?(两点即可) _、_。(5)从资料三分析,德国会产生哪些问题?(一点即可) _。(6)综上所述,人口增长过快、过慢都不合适,人口的增长应与 _、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30. 案例探究:探究亚欧大陆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归纳影响气候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案例一:亚洲东部和南部气候分布(1)图中为亚洲的三种季风气候区,自南向北依次排列。下图为甲、乙、丙三个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气候区分别对应城市_、_、_。由此可以看出造成这三种气候南北排列的主要因素是_。案例二:亚欧大陆中纬度(北纬30-60之间

12、)地区气候分布(2)大陆西岸有、两种气候,其中降水集中在冬季的是_(填数字);而大陆东岸为季风气候;大陆内部为_气候。该地带由大陆东岸到大陆西岸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_。由此可知影响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气候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案例三:高原山地气候(3)气象工作者在如图B处(200米)测得的气温是14.8,则C处的气温约是_;降水也有很大差异,迎风坡降水_。答案和解析12.【答案】C、D【解析】1.【分析】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今天,人们通过从宇宙空间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就能看清地球的真实形状。但是,在此之前,由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无法看到地球的全貌。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

13、索过程。本题考查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牢记即可。【解答】解: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天圆地方圆球体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故选:C。2.【分析】15-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特别是1519-1521年,麦哲伦率领的一支船队,环绕地球航行一周成功,这为大地是球形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伴随着近现代的科技发展,人类通过发射卫星等科技手段,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本题考查地球的形状,属于基础题,比较简单,结合所学知识点解答即可。【解答】解:现在人们对地球的形状已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14、。 故选:D。34.【答案】A、D【解析】1.【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地球自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地球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叫地球的公转,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运动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现象。【解答】解:读图可知,用手拨动地球仪自西向东旋转,是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自西向东旋转,是地球的自转运动,该运动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故选:A。2.【分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太阳光线与地面的相切线就是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按地球自转方向,将到达白天的是晨线,将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