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祠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半期语文试题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367490317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3.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祠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半期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祠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半期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祠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半期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祠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半期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祠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半期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祠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半期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祠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半期语文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祠中学2020级九上半期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曾红桃一、语言知识运用(2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嘶哑(s) 娉婷(png) 困厄() 矫揉造作(jio) B. 谷穗(su) 鲜妍(yn) 摇曳(y) 强聒不舍(gu) C. 佝偻(l) 咽气(yn) 妖娆(ro) 顿开茅塞(s)D.承蜩(zhu) 珐琅(f) 亵渎(xi) 忸怩作态(n)1. B(3分)【解析】 A. 矫揉造作(jio) C. 佝偻(lu) D. 承蜩(tio)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 灰尽 秘诀 游弋 红装素裹 B. 制裁 恪守 笑嬉

2、嬉 李代桃僵C. 旁骛 防碍 汤匙 断章取义 D. 赃物 恍若 箴言 眼花缭乱2. D(3分)【解析】 A. 灰烬 B.笑嘻嘻 C.妨碍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他善于读书,常常能从书中断章取义,并恰如其分地运用在自己的文章中。B. 因微信、支付宝等支付手段出现,现金使用逐渐减少,这对银行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 C. 他是一个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的选手,这次在冬奥会上夺冠,应该是十拿九稳的事。 D. 中学生学习不只限于书本或者某种技术,应随时随地学习,这是提升自我的不二法门。3. A(3分)【解析】断章取义: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

3、。指引用与原意不符。此题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我军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艰难困苦、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B在奥运会中,中国飞人苏炳添以9秒83的成绩刷新个人和亚洲纪录,成为历史上首位闯进奥运会百米决赛。C国家广电局通知,要进一步加强文艺节目及其相关人员管理,从严整治艺人违法失德、“饭圈”乱象等问题。D眉山公安组织精干警力在各接种点配合卫健部门做好现场管控,全力保护幼儿疫苗接种工作现场平安有序。4. C(3分)【解析】 A句式杂糅,去掉“之所以”。B成分残缺,补充“的中国人”。D搭配不当,“保护”改为“保障”。5. 乡愁短

4、短四节,却有着令人瞩目的形式美。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长句与短句相互变化错落。请你根据不同季节特有的意象,补写一首小诗歌,抒发自己的情感,注意句式和节奏。(4分)一花朵是春天的孩子她们在春天来临之际展露她们娇艳的容颜为春天增添了一丝生机二知了是夏天的孩子他们在夏天来临之际亮开他们清脆的嗓子为夏天增添了一丝活力三枫叶是秋天的孩子他们在秋天来临之际穿上红色和金色的靓衣为秋天增添了一丝光彩四 答案:白雪是冬天的孩子/她们在冬天来临之际/献上一曲优雅的雪之舞/为冬天增添了一丝圣洁6.“自强不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学校将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

5、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4分)(1)分别概括下列诗句所揭示的自强不息的内涵。(句式不限)(2分)志向坚定,奋斗不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6(1)历经磨难,坚韧顽强(答成“坚韧刚毅、执着坚守”也可以)(2分)任重道远,求索不止(答成“不畏艰难,积极进取”也可以)(2分) (2)活动过程中,全班同学分为不同的小组去搜集、阅读、整理有关“自强不息”的名言警句或名人事例。请你也试着写出一句名言或一个事例。(如果写事例,请用自己的话将这个故事简要叙写出来。80字左右)(2分)(2

6、)【示例一】名言: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示例二】事例:祖逖闻鸡起舞。传说东晋时期的将领祖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时,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练功,奋发图强。(2分)二、古诗文阅读(30分)(一)文言文阅读(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氏山房藏书记苏轼自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当是时,惟周之柱下史老聃为多书。韩宣子适鲁,然后见易象与鲁春秋。季札聃于上国,然后得闻诗之风、雅、颂。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而皆习于礼乐,深于道德,非后世君子所及。自秦汉以来,作者益众

7、,纸与字画日趋于简便,而书益多,士莫不有,然学者益以苟简,何哉?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近岁市人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学者之于书,多且易致如此,其文词学术,当倍蓰于昔人,而后生科举之士,皆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此又何也?余友李公择,少时读书于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之僧舍。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藏书凡九千余卷。公择既已涉其流,探其源,采剥其华实,而咀嚼其膏味,以为已有,发于文词,见于行事,以闻名于当世矣。而书固自如也,未尝少损。将以遗来者,供其无穷之求,而各足其才分之所当得。是以不藏于家,而藏于其故

8、所居之僧舍,此仁者之心也。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而庐山固所愿游而不得者,盖将老焉。尽发公择之藏,拾其余弃以自补,庶有益乎?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乃为一言,使来者知昔之君子见书之难,而今之学者有书而不读为可惜也。(节选自苏轼全集校注,有删节)(注)柱下史:掌管王室藏书的官。老聃曾任东周王室柱下史。季札聃:人名。上国:中原地区的诸侯国,此指鲁国。倍蓰:超过数倍。7下面是小娟同学对句中加点词语境意义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联系成语“一丝不苟”,可推知“学者益以苟简”中“苟”意义为“苟且”“马虎”。B古汉语有字同义不同的现象,“皆手自书”与“而书益多”中两个“

9、书”字同义不同。C回顾课文“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可推知“而书固自如也”中“固”意义为“固执”。D查字典,“遗”有“遗留”“赠送”等义项,“将以遗来者”中“遗”应选择“赠送”。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C.“而书固自如也”的意思是:然而书还是和先前一样。这里的“固”是“本来”的意思。故选C。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B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C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

10、未见之书/D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8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子“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的意思是:我既衰弱又生病,没有什么可给世人用,希望能有数年的空闲,全部读完那些未曾见过的书。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余既衰且病/无所用于世/惟得数年之闲/尽读其所未见之书。“余既衰且病”中“衰”和“病”是并列关系,可知CD错误。“尽读其所未见之书”表示要将李公择的书读完,“尽读”后应有宾语,可知A项错误。故选B

1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代圣人的学问都始于认真读书,他们的学问与道德修养都不是后人所能赶上的。B近年来可读之书多而易得,但科举士子却将书束之高阁,致使他们谈吐没有根底。C李公择藏书丰富,读书精深,闻名当世:他藏书于僧房供后人阅读,有仁者之心。D苏轼想读完公择藏书,他主动作记是希望后人知前人读书不易从而更加努力读书。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D.依据原文“而公择求余文以为记”可知,并不是苏轼“主动作记”,而是李公择要求苏轼写一篇文章。故选D。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士之生于是时,得见六经者盖无几,其学可谓难矣。10(1)读

12、书人生在这个时代,能见到六经的大概没有多少,他们的求学是多么困难啊。(2)公择既去,而山中之人思之,指其所居为李氏山房。帮帮你:指:手指;指向:指责;意思,意图;指称。古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李公择离开后,山中人怀念他,将他住过的僧房称为“李氏山房”。【解析】10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士(指读书人)、是(这)、盖(大概)”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既去(已经离开)、思

13、(思念)、为(称作,称为)”几个词是重点词语。【参考译文】从孔子开始,圣人的学习一定从读书开始。在这个时候,只有周朝的柱下史老聃掌管很多书。韩宣子到鲁国,然后见到易象和鲁春秋。季札聃被中原诸侯国邀请,然后才能听到诗经的风、雅、颂。读书人生在这个时代,能见到六经的大概没有多少,他们的学习可说是很困难的。然而他们对礼乐都很熟悉,道德修养都很深厚,不是后代的君子所能赶上的。从秦汉以来,写文章的人更多,造纸方法和文字笔画一天比一天趋向简便,而书也更多,世人没有谁不拥有,然而学习的人愈加地马虎不认真,什么原因呢?我还赶上看见老儒先辈,自称他们年轻时,要想求取史记汉书而不能得到,侥幸得到了,都亲手抄写,日

14、夜诵读,惟恐来不及读。近年书商辗转翻刻,诸子百家的书,一天要流传一万张纸。书对学习的人来说,多而且容易获取到这样的地步,他们的文章学术,理应超过前人好多倍,然而年轻的科举士子,都把书捆起来不读,谈吐没有根底,这又是什么道理呢?我的朋友李公择,年轻时在庐山五老峰下白石庵的僧房中读书。公择离开后,山中人怀念他,把他住过的僧房命名为“李氏山房”。藏书共九千多卷。公择涉猎其流,探索其源以后,吸取它们的精华,咀嚼它们的韵味,而转化为自己的学养,表述在文章上,落实在行动上,而在当代出名了。然而书还是和先前一样,未曾稍有损坏。他将它赠送给后来之人,供他们无穷无尽地索求,而满足不同才分的人各自相应的需求。因此不把书藏在家中,而藏在先前所居的僧房。这是仁者的心思啊!我既衰弱又生病,没有什么可给世人用,希望能有数年的空闲,全部读完那些未曾见过的书。而本来想去庐山游览但不能成行,(如能成行)大概我将终老在那里了。我将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