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专题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上传人:清*** 文档编号:367467979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知识专题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知识专题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知识专题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考历史知识专题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知识专题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知识专题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纲要求(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考点1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知识主线时期核心知识史料实证15世纪末16世纪新航路开辟西、葡崛起(1)根本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兴起。(2)过程:达伽马开辟了由欧洲到达亚洲(印度)的航路;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3)影响引发欧洲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美洲之间的贸易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1.“16世纪以后,我们能够在许多遥远的地区发现欧洲文化,并且西欧语言和基督教的形式被其他居民或主动或被动地接受。

2、”这一现象是从世界历史上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开始的?答案新航路开辟。2.马克思就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曾指出:“问题并不在于英国是否有权利来征服印度,而在于印度被不列颠人征服是否要比被土耳其人、波斯人或俄国人征服好些。”马克思的话主要表达了怎样的观点?答案英国作为相对进步的资本主义国家对印度的侵略客观上具有积极影响。1718世纪早期殖民扩张荷、英崛起(1)荷兰特点: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东方香料贸易。结果:17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号称“海上马车夫”;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2)英国过程:17世纪,进行商业战争,打败对手荷兰;18世纪下半叶,确立海上霸

3、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方式:殖民战争、海外贸易、政府鼓励海盗劫掠;以“三角贸易”形式进行黑奴贸易。归纳总结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将世界连成了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同时,西欧国家通过早期殖民扩张,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原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为工业革命的出现提供了前提。1运用多种史观分析新航路开辟和西欧殖民扩张的影响(1)从革命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的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亚、非、拉地区的人们反抗其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2)从全球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大洲之间的联系加强,殖

4、民扩张是通往世界各地的重要途径,世界逐渐连成一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并得以拓展。(3)从文明史观看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4)从现代化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通过殖民扩张进行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5)从社会史观看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交流加强,各种物品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2区分工业革命前后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不同特点(1)工业革命前列强侵略特点主要目的是获取巨额财富,进行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方式

5、是抢占殖民地、武力抢劫、欺诈式贸易、贩卖黑奴等。殖民侵略的重点在美洲和非洲。(2)工业革命后列强侵略特点主要目的是开拓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抢占更多的廉价原料产地。主要方式是利用刀枪火炮和廉价商品。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以廉价商品的“重炮”开辟广阔的海外市场,另一方面以炮舰政策扩大侵略。侵略和争夺的重点地区在亚洲。例题(2016新课标全国甲卷文综40,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时间15001850年18501945年19452000年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黑奴约为1 500万

6、,为白人移民的45倍18461924年欧洲移出4 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 2003 700万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问题诊断解答本题时,考生易出现的问题是找不到切入点,无从下手,以致回答的要点不全。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通过比较才能得出,从移出地和移入地总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出范围的扩大,从人口迁移的数量变化情况来看,数量不断扩大。这些要点是可以直接看出来的。除此之外,还能看出移出地和移入地的内容的变化,人口迁移数量之中从

7、黑奴的参与到不见黑奴的参与;等等。方向研判以图表作为原始材料的材料题每年都会出现。解读图表题的基本策略是对图表进行纵横比较,找出发展变化的趋势。在解读完比较明显的信息之后,要挖掘隐含的东西,沉下心来细看,就会发现问题。答案(1)趋势: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1(立意:多种史观评价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发现美洲给欧洲人送去了新世界的文明,还使新旧大陆的物产得以交换和传播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这一评价体现的史观不包括()A全球

8、史观 B革命史观C文明史观 D现代化史观答案B解析革命史观强调的是阶级斗争与阶级压迫剥削方面的内容,而这一点在材料评论中没有涉及,故选B。2(立意:从数据变化看早期殖民扩张)有研究者通过对英文文献的解读剖析,计算了中国华娄地区(大体相当于今上海市松江区)和荷兰在18231829年间劳动生产率(见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行业劳动生产率差异比较,18231829年间(华娄100)数据来源Li&Van Zanden(2012)A拥有海外殖民地和投资收入的荷兰,人均GNP会更高于税负沉重的长三角地区B当时荷兰是“海上马车夫”,水运生产率远高于受到闭关制约的长三角地区C荷兰已经完成工业革命,工业和服

9、务业生产率远远高于长三角地区D长三角地区以粮食生产为主,与荷兰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基本相当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荷兰与长三角地区农业劳动生产率相当,但工业和服务业生产率远远超过长三角地区,人均GNP会更高于税负沉重的长三角地区,故A项正确;荷兰17世纪被称为“海上马车夫”,故B项错误;英国在1840年最早完成工业革命,1829年荷兰不可能完成工业革命,故C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长三角地区除了农业,还有第二、三产业以及其他产业,不能推断出长三角地区以粮食生产为主,故D项错误。3(立意:从文化的视角看早期殖民扩张)克里奥尔语是近代早期的帝国退潮后遗留下来的废弃物,散布于世界各地。克里奥尔(Creole)

10、一词原意是“混合”,泛指世界上那些由葡萄牙语、英语、法语以及非洲语言混合并简化而生成的语言。这种语言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欧洲工业革命纵深推进 B欧洲国家加速商品输出C文艺复兴在西欧的扩展 D西欧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这种“混合”语言产生的经济根源是这些国家遭到早期西方国家的殖民掠夺。这些殖民掠夺出现在欧洲工业革命之前,故A项错误;欧洲国家加速商品输出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在西欧的扩展,与这些落后地区“混合”语言产生无关,故C项错误;西欧为了加速资本原始积累,荷兰、英国等国加紧早期殖民扩张,故D项正确。考点2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知

11、识主线时期核心考点史料实证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初期第一次工业革命(1)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资金:殖民掠夺等资本原始积累。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市场:拥有广阔的殖民地。(2)成就纺织机器: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动力机器: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交通工具:英国人史蒂芬孙制造出蒸汽机车。(3)影响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生产方式:确立了工厂制。阶级结构: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欧美列强成为机器工业生产中心,亚、非、拉地区成为原料产地和工业品

12、销售市场。1.“英国人几乎已开始相信有一种在世界各地经商的神圣权力,并认为一些政府禁止自己的国家自由贸易是不合自然规律的,应受谴责的。”英国人产生这种思想意识的经济根源是什么?答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认为:“工业革命不能仅仅归因于一小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主要包括哪些力量?答案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圈地运动的开展、海外市场的扩大等。3.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电力时代,其引发力量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这些科学

13、研究成果主要有哪些?答案发电机、电动机等。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期第二次工业革命(1)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2)成就电力的应用: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成功,同时,电动机也被制造出来。新交通工具:19世纪七八十年代,内燃机问世,随后汽车和飞机相继问世。石油化工:提炼并制造多种化学合成材料。(3)影响生产力: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生产方式:出现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形成。归纳总结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期间最为突出的成就是蒸汽机的发明和改进。工业革命的发生不仅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而且对阶

14、级关系、经济结构、国际关系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在几个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以电力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侧重于重工业,对世界改造的力度更大,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使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以多元史观认识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中新型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发明为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提供了物质条件,推动了整体世界的形成和发展。(2)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是人类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转折点。(3)从近代化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近代化进程,带来了政治上的法制

15、化、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社会生活上的文明化。(4)从社会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带来了严重社会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包括童工问题);城市化问题(如伦敦人口剧增);严重的集群性的社会问题:特殊人群(失业者、退休者、残疾人等)的生活保障、医疗健康、教育、住房、社会服务(社会工作)等方面的问题。(5)从生态史观的角度看,两次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1)积极影响促进了世界各国社会生产力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各地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使先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