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齐桓晋文之事》 学案 高一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

上传人:八戒 文档编号:367319603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 《齐桓晋文之事》 学案 高一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 《齐桓晋文之事》 学案 高一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 《齐桓晋文之事》 学案 高一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 《齐桓晋文之事》 学案 高一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 《齐桓晋文之事》 学案 高一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 《齐桓晋文之事》 学案 高一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 《齐桓晋文之事》 学案 高一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 齐桓晋文之事 学案 高一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下册齐桓晋文之事 学案 齐桓晋文之事是孟子和齐宣王的一场问答,较系统地阐发了孟子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阅读时要注意把握文中的主要观点,梳理孟子阐述观点的思路。 1.掌握文章中出现的重点实虚词、通假字等文言知识,了解并掌握状语后置这一特殊特殊句式。 2.理清整篇文章的思路,把握孟子层层深入、跌宕起伏的说理技巧。 3.解孟子“保民而王”的仁政思想及“制民之产”的具体措施。 4.鉴赏本文出色的论辩艺术,品味辩驳技巧。 体会孟子的“仁政”思想,鉴赏孟子出色的论辩艺术,学习“迂回婉转”的表达技巧。 情景导入 古往今来,以天下为己任的仁人志士层出不穷,

2、他们或者为了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的安康付出了毕生的精力和心血,或者为了自己的同胞能享受自由、平等、民主的权利而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或者为了国家的和平独立敢于在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迎难而上,他们无一不是用切实的行动甚或自己的生命践行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理想,他们伟大的思想、高尚的情操、光辉的业绩如同漆黑的历史航程上的一座座耀眼的灯塔,引领我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今天让我们来一起学习齐桓晋文之事,跟着孟子走进那个时代的家国天下。 环节一:知人论世 1.走近孟子 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孟子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子思(孔子的孙子)的门人,3

3、0岁左右收徒讲学。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 2.了解孟子的思想主张 性本善(凡人都可以为尧舜)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民本)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封建时代士大夫出世进退的准则)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国君傲然视之) 3.了解孟子 孟子共七篇,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 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把读经的传统推向更加狭窄的胡同,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4.相关背景 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

4、较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更为变乱,社会更加动荡不安。同时,思想也更加活跃正当“百家争鸣”的时代。所以,孟子一方面继承了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等,另一方面又有所发展,形成了自己的政治和学术思想。同时,在与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激烈交锋中,孟子维护了儒家学派的理论,也确立了自己在儒学中的重要地位,成为仅次于孔子的正宗大儒。 本文是孟子晚年第二次到齐国和齐宣王一次谈话的记录。它集中地阐述了孟子反霸道、尊王道的政治主张,系统地提出了实现这一政治主张所应采取的措施和策略,是孟子书中一篇重要的作品。 5.解题 齐桓,即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春秋五霸之首,与晋文公并称“齐桓晋文

5、”。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齐国逐渐强盛。 晋文,即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晋文公,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 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 6.文化常识 (1)寡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诸侯对自己的谦称。 (2)中国:古代指中原地区 (3)四夷:四方的少数民族 (4)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周代称庠,殷代称序。 环节二: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觳觫( )

6、胡龁( ) 彼恶( )知之 褊( )小 忖度( ) 便嬖(_) 莅( )_商贾( ) 惛( ) 赡( ) 任务活动 因声求气,品味内涵 任务说明:朗诵是一门有声语言艺术。这种有声语言艺术属于二度创作,朗诵者通过对作品的理解和情感的表达,把文字作品转化为带有音韵美的再创作的有声语言形式。在朗诵时,可以深刻体会作者的生活环境、心理特征、思想感情等,陶冶了朗诵者的情操,同时也给聆听者美的享受,引起共鸣。 任务1:划分节奏,明确重音和语调。 任务2:聆听朗诵。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任务3:学生自读,把握含义。 环节三:深度探究 任务活动一 疏通文意,品读内涵 任务说明:文言文阅读把握关键字词的含义

7、,疏通文意是读懂文章,体会情感和把握主旨的前提。在文言文阅读的过程中要注意到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写作背景,文人的生平经历,理解“义理”这一层面的重要内容。 活动一:解释加点词语并疏通文意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 ),则王(_ )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_ )而王,莫之能御( )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 )?对曰:

8、将以衅钟。王曰:舍( )之!吾不忍其觳觫(_ ),若无罪而就( )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 )之。不识有诸(_)?”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_)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 )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 ),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_)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 )恶( )知之?王若隐(_)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 )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 )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 )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

9、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 )也。” 王说(_),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 )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 )行之,反( )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 )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 )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 )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_)。则王许( )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 )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 )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 )何以(_)异( )?” 曰:“挟太山以

10、超北海,语( )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 )吾老,以及人之老;幼( )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_ )于寡妻( ),至于兄弟,以御( )于家邦。言举( )斯心加诸( )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 ),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 ),然后知轻重;度( ),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 )之! “抑(_)王兴甲兵,危( )士臣,构怨( )于诸侯,然后快( )于心与?” 王曰

11、:“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 )不足于口与?轻暖( )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_ )不足视于目与?声音( )不足听于耳与?便嬖(_)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 )土地,朝( )秦楚,莅(_)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 )所为,求若所欲,犹( )缘( )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 )是其甚与?” 曰:“殆( )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

12、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 )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 )亦反( )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天下之欲疾( )其君者皆欲赴诉( )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 ),不能进于是( )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 ),请尝试( )之。” 曰:“无恒产( )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 )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 )辟( )邪侈( ),无不为已。及( )陷于罪,然后从而( )刑( )之,是罔(_)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 )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 )妻子,乐岁( )终身饱,凶年( )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 )救死( )而恐不赡( ),奚( )暇( )治( )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 )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 )帛矣;鸡、豚( )、狗、彘( )之畜,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_),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 )庠序(_)之教,申( )之以孝悌( )之义,颁白(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 入团申请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