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上传人:ydw****in 文档编号:365254981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4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14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14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14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14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4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诗词三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4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七言律诗的特点。2、体会作者的感情基调,熟读成诵。3、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色。二、教学重点:1、 了解七言律诗的特点。2、体会作者的感情基调,熟读成诵。三、教学难点:分析作品的意蕴和艺术特色。四、 课时:1课时五、 教学方法,讲授法六、 教具:ppt,多媒体视频七、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灵魂之中。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墨客以诗为媒介,借助优美的韵律与简练的文字,抒发心灵的感慨与情感。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刘禹锡的一首七言律诗。2、 七言律诗的特点:七言律诗,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律

2、,属于近体诗范畴。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七言律诗格律严密,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由八句组成,每句七个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分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七言律诗就是指七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其格律非常严谨,在字句、押韵、平仄、对仗各方面都有严格规定。一、篇幅固定。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其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二、押韵严格。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数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要同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一

3、韵到底,中间不换韵。还要求按韵书中的字押韵。原则上只能用本韵,不能用邻韵;即使稍微松一点,也只允许入韵的首句可以用邻韵,叫作借韵。七言律诗根据首句是否押韵,可分为首句入韵和首句不入韵两种格式,其中首句入韵为正格,与五言律诗不同。三、讲究平仄。即要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根据首句头两字的平仄,七言律诗分为平起和仄起两体。根据平仄律,七言律诗有四个标准句型:一、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末两字是平平,称之为平平脚);二、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末两字是平仄,称之为平仄脚);三、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末两字是仄平,称之为仄平脚);四、仄仄平平

4、平仄仄(仄起仄收,末两字是仄仄,称之为仄仄脚)。这四种句型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七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四、要求对仗。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七言律诗以首联、尾联都不对仗为常格。3、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有“诗豪”之称。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从小爱下围棋。与专教唐德宗太子下棋的棋待诏王叔文很要好。太子当上皇帝后,他的教师王叔文组阁执政,就提拔棋友刘禹锡当监察御史。后来王叔文集团政治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贬到外地做官,二十三年(实则二十二年)后应召回

5、京。途经扬州,与同样被贬的白居易相遇。同是天涯沦落人,惺惺相惜。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在诗中,白居易对刘禹锡被贬谪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于是刘禹锡写了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回赠白居易。4、积累字词,流利朗读,熟读成诵。酬chu 柯k 长(zhng)5、 辨析词义,了解内容。(1)酬:答谢,酬答,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用诗歌赠答。(2)乐天:指白居易,字乐天。(3)见赠:送给(我)。(4)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带。古时四川东

6、部属于巴国,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属于楚国。刘禹锡被贬后,迁徙于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边远地区,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这些地方。(5)二十三年: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至宝历二年(826)冬应召,约22年。因贬地离京遥远,实际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说23年。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置:放置。弃置:贬谪(zh)。(6)怀旧:怀念故友。(7)吟:吟唱。(8)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三国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吕安因不满司马氏篡权而被杀害。后来,向秀经过嵇康、吕安的旧居,听到邻人吹笛,不禁悲从中来,于是作思旧赋。 序文中说:自己经过嵇康旧居,因写此赋追念他。

7、刘禹锡借用这个典故怀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9)到:到达。(10)翻似:倒好像。翻:副词,反而。(11)烂柯人:指晋人王质。相传晋人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经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达自己遭贬23年的感慨。刘禹锡也借这个故事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12)沉舟:这是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13)侧畔:旁边。(14)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15)长(zhng)精神:振作精神。长:增长,振作。全文翻译: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怀念故

8、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船驶过,病树的前头却也是万木争春。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振奋精神。6、了解平仄。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通过反复朗读,请学生寻找平仄的规律。明确:一声、二声为平,三声、四声为仄。平仄的讲究,使诗歌有节奏、有韵律,更像一种没有乐谱的歌曲,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传唱。问题设置(1)先了解一

9、下,白居易写了一首什么诗。我羡慕浪漫的唐朝,更敬佩唐朝的诗人,一次普通的酒宴,就有两首传世的诗歌,留给后人品析鉴赏。大家看最后一句,“二十三年折太多”,这是挚友的惋惜,这是知音的安慰。那刘禹锡是怎么回答的呢?“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这是对友人的回答,用在首联,点题之后,又能引出下文“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说自己在外二十三年,如今回来,许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诵“闻笛赋”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8问题设置(2)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呢?明确: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

10、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9问题设置(3)我们再看白居易的这句“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意思是说同辈的人都升迁了,只有你在荒凉的地方寂寞地虚度了年华。明显是为刘禹锡抱不平啊!刘禹锡又是怎样回复的呢?明确:“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谁能鉴赏一下这句千古名句啊?明确:这两句诗意和白诗“命压人头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应,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同时,一改之前的颓废伤感的情调,突然振奋起来,紧

11、接着,自然的引出尾联。问题设计(4)尾联有何作用?明确:“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再次,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表达出诗人没有一味消沉。让朋友不必担心,愿彼此相互劝慰,相互鼓励。10、课堂小结:全诗,首联以伤感低沉的情调,回顾了诗人的贬谪生活。颔联,借用典故暗示诗人被贬时间之长,表达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以后人事生疏而怅惘的心情。颈联是全诗感情升华之处,也是传诵千古的警句。诗人己比“沉舟”和“病树”,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表现出他豁达的胸襟。尾联顺势点明了酬答的题意,表达了诗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坚韧不拔的意志。11、 作业布置:背诵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查找资料,以我眼中的刘禹锡为题,写一篇300字的随笔。12、课后反思: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