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写作之“广大”与“精微”作文

上传人:戴** 文档编号:364958851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届高考写作之“广大”与“精微”作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4届高考写作之“广大”与“精微”作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4届高考写作之“广大”与“精微”作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4届高考写作之“广大”与“精微”作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4届高考写作之“广大”与“精微”作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届高考写作之“广大”与“精微”作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写作之“广大”与“精微”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2022年的新年贺词中,国家领导人引用了“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话,它出自礼记,意思是能通达至广大之境,又能极尽精微之处。这句古语对我们当代青年在求学、做人、做事等方面都有启示。请你选择最有感悟的一方面,结合自身发展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材料主题:青年成长 理性思辨【审题】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类型是引语式材料。材料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引用的礼记中的一句话,并对这句话进行了解释。提示语“这句古语对我们当代青年在求学、做人、做事等

2、方面都有启示”,则为考生指明了思考和立意方向:如何在求学、做人、做事等方面践行“致广大而尽精微”。所以,写作时要充分理解“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话的含意,“致广大”,可理解为要有远略,或要有大局观,或有大格局;“尽精微”,可理解为要注意细节,要从小事做起,要有格物致知的态度。二者看似矛盾,实则是辩证统一的,考生在写作时要把握好二者关系。对于个人而言,“致广大”意味着人生要有格局和胸怀,要把个体选择和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高举信仰的旗帜。同时,也要能日拱一卒、脚踏实地,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从而达到“致广大”而“尽精微”的人生境界。对于组织、国家而言,“致广大”意味着明确的战略方向和愿景。同时,为了

3、实现理想目标,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尤其是要做好一时、一事的“绣花针功夫”,认真对待工作中每一处细节,这样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用形象化的比喻,“致广大”就是学习曹冲称象的整体思维、全局思维,“尽精微”就是学习庖丁解牛的细节意识。从“感悟”一词来看,文体主要是议论文。考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谈什么是“致广大而尽精微”,如何在求学、做人、做事等方面践行“致广大而尽精微”,这样做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也可以就其中一个方面运用并列式来谈。考生要注意,观点要明确,脉络要清晰。【立意】1“致广大而尽精微”,走好新时代“长征路”。2胸怀大局,脚踏实地。3尽其“精微”,方能致人生“广大”之境。例文赏析:“致广大而

4、尽精微”,走好新时代“赶考路”“致广大而尽精微”,出自中庸,意指通达广大之境而又极尽细微之处。“致广大”与“尽精微”,二者看似矛盾,实则是辩证统一的。“尽精微”是为了“致广大”,而“致广大”又促进了“尽精微”,二者相辅相成。现在,我们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更要谨记教诲,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只有了解大局、把握大局,才能高瞻远瞩、找准定位,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解放战争初期,党中央决定先“放弃”延安,毛泽东鼓励广大战士说:“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而今天,我国

5、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面临更多的风险和挑战,作为肩负民族未来的时代青年,我们更需要有大视野、大担当、大作为,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自觉把个人的发展放到国家的大局中去思考、去定位、去把握、去推进,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落实落细、积微成著,始终脚踏实地。“干事业做工作大方向要正确,重点要明确,战略要得当,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防止因为细节中的魔鬼损害大局。”任何工作都是由小及大,一点一滴完成的。正所谓“一招不慎,满盘皆输”。无论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尽精微”,把控好细节,否则,就会因为“细节中的魔鬼”而导致功亏一篑。对于我们来说,要切实

6、增强细节意识,从小处、细处着手,脚踏实地、认认真真对待学习和生活上的每一个环节。只有抓细、抓小,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终将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永葆奋进之心。征途漫漫,唯有奋斗。在新的征程上,无论是“致广大”还是“尽精微”,都必须以奋斗来支撑。数百万驻村干部驻扎在乡村振兴一线,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而奋战;广大抗疫工作者坚守岗位、勇敢逆行,在战“疫”一线守护大众的生命这一幕幕场景无时无刻不在告诉我们:圆梦,没有躺赢的捷径,只有奋斗的征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以奋进之心砥砺前行。无论面对多大的风险和挑战,始终坚定必胜的信心,始

7、终保持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为伟大复兴事业创造更加灿烂的辉煌。恰是风华正茂时,继往开来再出发。在新时代“赶考之路”上,我们要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以一往无前的奋进姿态,推动中华民族“复兴号”巨轮劈波斩浪、一往无前。致广大以谋事,尽精微以成事中庸有言:“致广大而尽精微。”意思是达到宽广博大的宏观境界,同时又深入到精细详尽的微观之处。人生要有所成,既要“致广大”,也要“尽精微”。谋事应“致广大”,应该眼观天下,胸有全局。古诗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致广大”相当于登高远望,可以看得更远,进而了解全局。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毛泽东曾问身边年轻的红军战士,站在井冈山上可以看多远。红军战士

8、说可以看到江西和湖南。毛泽东补充说,还要看到中国和世界。这就是真正的“致广大”。眼观天下,全局在胸,就可以跳出琐屑的纠缠,不被浮云遮望眼,进而洞察全面局势,真正做到知方向、明未来、晓变化。成事要“尽精微”,必须注重细节,做好小事。老子曰:“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诚哉斯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尺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果不注重细节,未能做好小事,大事也就无从谈起。毕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要做到“尽精微”,就应该像中国航天人那样,对每个工作细节一丝不苟、对每个零部件质量“锱铢必较”,确保火箭的几万个零部件万无一失。“尽小者大,慎微者著。”细节决定成败。只有重

9、视细节,在小事上精益求精,才能积跬步至千里,汇涓滴成沧海。当然,不管是谋事“致广大”,还是成事“尽精微”,都要跟实践相结合。“梦里走了千万里,醒来还是在床上。”如果不是在实干中“致广大”“尽精微”,它们都会变成水中月,镜中花,看似美好,其实无法变为现实,也毫无作用。身为时代青年,我们不能纸上谈兵,应该脚踏实地。把“致广大而尽精微”落到实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勇于作为,努力奋斗,才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重细节者,不足以成大事。成大事者,要眼观天下,心中有“大棋局”;也要手抓细节,走好每一颗“小棋子”。让我们“致广大”以谋事,“尽精微”以成事,向着星辰大海的征途不断进

10、发吧!致广大而尽精微金台资讯习近平主席在二二二年新年贺词中强调:“我们要常怀远虑、居安思危,保持战略定力和耐心,致广大而尽精微。”“致广大而尽精微”出自礼记中庸:“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君子恭奉德性、学思致知,于广大处和精微处体会道之显现,以中庸的方式表达道之高明。“致广大而尽精微”体现了儒家既尊奉道体之大,又穷尽道体之细,既从广大处着眼,又从精微处入手,从而于平实中达到高明的中庸智慧。朱熹把中庸看作孔门的传授心法,称其“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此散为万事又复合为一的“理”便是“中庸”。“中”有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之意,“庸”兼有“常”和“用”之

11、意。中庸是以中道为常道的立场和方法。朱熹言中庸之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中庸可充塞于宇宙,又可显现于隐微,实具“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特质。但中庸之理极难把握,孔子曾感慨“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中庸之难,在于它要求把握事物恰当合宜的真实状态,还要求按此真实原则恰如其分地应事接物。把握世间的中道之理,最为宏观的是理解宇宙万物和人自身的真实状态。周易系辞上有言:“生生之谓易。”包括人在内的万事万物都处于生生不息的大化流行中,这是宇宙间最基本的事实。万物化生蕴含特定规律,人也秉承这一规律,所以诗经烝民讲“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进一步探究,

12、“生生之易”不仅是事物的真实状态,它还指向价值判断。周易系辞下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个表述把事实与价值统一起来,符合事物本性的实然也是事物是其所是的应然。人作为万物之一,既是天地大德的结果,又在体验和体现天地之德。这就是中庸讲的君子以真诚之心体会自身本性,进而将本性之真推扩开来,遵循规律助推他人和万物各成其所是。君子因此参赞万物化育,与天地鼎足。秉承天地德性并要证成天地德性,这要求人不断自我提升,涵养道德人格。中华文化主流强调道德内在于人,有着鲜明的“尊德性”的传统。这一传统极其高明,高明不仅表现在真理与价值相统一而具有理论的彻底性,更表现在对人的肯定和提升,表现在对社会发展的合理引领和为

13、人类未来提供的坚定信心。中庸把人提升至可与天地并列的地位,这是对人最大的肯定。而且相比物质积累、科技进步,人的自我提升对于人类未来发展更为关键。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当今人类科技飞速发展,但伦理水平却毫无提升,二者之间的鸿沟“不仅是可耻的,甚至也是致命的”。其可耻和致命的地方在于,人类文明的成果变成人的异己力量,使人深处资本逻辑和工具理性的统治下,使人类处于贫富分化、能源危机、恐怖主义的威胁中。这说明缺乏合理价值引导的社会没有未来可言。与此不同,道德教化则可使民众保有对天地苍生的仁爱,对宇宙万物的责任。只有在“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价值立场中,人类才不会自戕。探究中华民族5000多年生生不息

14、的根由,“尊德性”乃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这也是我们可以走向未来的合理价值取向。对宇宙万物中道合宜的把握,正是我们可以保持战略定力、坚定理想信念的根基所在。从较为中观的社会发展的视角来看,今日社会的“恰当合宜”可有多层次体现:全体人民自强不息创造美好生活,共产党人带领中华儿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等。这些都是以民族或人类整体利益为着眼点,不仅是“国之大者”,而且也是“德之大者”。道德经六十三章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高远的立意需要辅之以切实的方法,应事接物既需要从广大处着眼,更要求从精微处入手。“致广大”必要有“尽精微”协同,方能彰显中庸的

15、高明之处。中庸作为在把握事物本质的基础上,恰如其分地应对事物的方法,内含“分寸”和“尺度”之义,要求因时因地随机应物,这就是“时中”。把握事物本质需要明察秋毫地分析研判,根据本质和原则确定合理的应对之策更需要精微得当的辩证权衡。尺度的精当衡量、分寸的细微把握,非尽精微不可得。中庸的“时中”内涵要求无论处理大事小情,都必须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既要有对原则的坚定执守,还要根据不同情况创新应变。在此过程中,要避免固守形式的教条主义,避免主观任意的经验主义,唯此才能通权达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特质提示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要小大兼顾、统筹安排。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使命,牢记“国之大者”,保持战略定力。同时,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局势变化灵活应物,常怀远虑、居安思危,增强研判预判能力,谨慎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论语有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我们的事业关乎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甚至关乎整个人类的共同命运,必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发扬钉钉子精神,不懈奋斗,一起创造美好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