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282理想社会状态的描摹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64957877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8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282理想社会状态的描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282理想社会状态的描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282理想社会状态的描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282理想社会状态的描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282理想社会状态的描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282理想社会状态的描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282理想社会状态的描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主题读写素材(第282期)主题:理想社会状态的描摹【作文指导】【文题在线】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材料一:“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材料二:“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孟子材料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上面三则材料分别是孔子、孟子、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状态的

2、描摹,你如何看待他们描摹的理想社会状态?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文题解析】材料一来自论语,描述了莫春的场景,其中有成年人和童子们穿着春季服装,一起在沂河畔洗浴、舞雩,并且吟诵后归。这个描写展示了一种欢乐、祥和的氛围。材料二摘自孟子,提到了五亩宅基地种桑树可以满足五十岁以上的人衣食需求,养鸡养猪等畜牧可以满足七十岁以上的人食肉需求,而百亩田地则可以保证数口之家不会饥饿。此外,还强调了教育和道德的重要性。材料三选自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状态,土地平旷、房屋整齐美观,有良田、美池、桑

3、竹等。人们生活在这里种植作物、衣着得体,并且心情愉悦。综合三个材料来看,孔子、孟子和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状态的描摹都有共同点: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追求物质生活的满足以及教育和道德的重要性。首先,他们都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材料一中的莫春场景表现了人们在大自然中享受春天带来的美好,并通过洗浴、舞蹈等方式与自然互动。材料三中描述的土地平旷、房屋整齐美观,以及有良田、美池等元素,展示了人类与自然环境共同繁荣的状态。其次,他们对物质生活的满足也有共同关注。材料二中提到种植桑树和畜牧可以满足人们的衣食需求,而百亩田地能够保证家庭不会饥饿。这显示出他们认为一个理想社会应该能够提供足够的物质条件,让每个

4、人都过上充实而富裕的生活。最后,教育和道德被他们视为建立理想社会状态的重要因素。材料二中强调了谨守庠序之教育以及孝悌之义,并表示颁布规章制度可以使民众遵守道德准则。这说明他们认为培养良好品德和价值观是构建理想社会的基础。综上所述,孔子、孟子和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状态的描摹都着重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物质生活的满足以及教育和道德的重要性。他们共同追求一个充满欢乐、富足而有秩序的理想社会。三个材料都是生活故事,都是生活态度,都是人生。认知生命境界,达成更高的文化境界和谐、美好。【佳作赏析一】理想社会状态的描摹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理想社会状态应该是怎样的。在论语

5、、孟子和桃花源记这三则材料中,分别有了孔子、孟子和陶渊明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描摹。他们从不同角度出发,以各自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于美好社会的向往。孔子在论语中提到了“莫春者”,描述了一个春天里人们穿戴整齐、高冠戴笄,童子们在沂水边洗浴后,在舞雩之间欢乐歌唱,并且归家享受生活的场景。这种描绘体现了孔子对于一个文明、和谐社会的向往。他希望人们能够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尊重礼仪规范,并通过咏诗歌来表达内心情感。孟子中提到“五亩之宅”以及“百亩之田”的描述,强调了家庭和农业生产在理想社会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孟子认为,只要人们能够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按时种植作物,养殖家禽家畜,并且注重教育、尊敬长辈和孝顺父母等

6、美德的传承,就能够实现社会的富裕和人民的幸福。桃花源记中描绘了一个与外界隔绝的乌托邦式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居民们过着宁静自由的生活,拥有美丽的田园风光、舒适的住房以及丰富多样的农业资源。陶渊明通过描述这个理想化的社会状态,表达了对于自然环境和自由生活的向往。我认为他们描摹的理想社会状态有以下几点共同之处:首先是物质富足和生活安定。无论是孔子还是孟子,在描绘理想社会时都强调了人们过上衣食无忧、物质富足的生活。其次是道德文化繁荣。他们都希望人们能够秉持儒家思想中强调的道德准则,注重家庭教育和社会公德的传承。最后是自由与和谐共存。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乌托邦式社会,强调了人们过着自由、和谐的生活,

7、远离尘嚣纷扰。总之,在孔子、孟子和陶渊明的描摹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与追求。无论是从文化、经济还是生活方式等方面,他们都希望人们能够过上安定幸福、物质富足、道德文化繁荣以及自由和谐共存的美好生活。这些描摹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考参考,也激励着我们为实现理想社会而努力奋斗。【佳作赏析二】理想社会的描摹与思考当今时代,人们对于理想社会的探索和思考愈发频繁。伟大先贤孔子、孟子、陶渊明等在各自的作品中,也对理想社会状态进行了深入描摹。他们的观点或许有相似之处,但亦存在一些差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看待这些描摹,并进一步思考如何实现理想社会。孔子在论语中描绘了

8、莫春时节的景象:“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这里展示了一个和谐美好的场景,在春天里人们穿着节日盛装、戴着帽子,男女老少欢聚一堂,共同享受沐浴和舞蹈带来的快乐。这种情景表达出了人们心灵上的宁静与舒适。而孟子则从物质生活出发,在孟子中提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百亩之田勿夺其时”。他强调了平等和公正的重要性,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住所和土地,并且能够充分利用资源实现自给自足。这种状态下,老年人可以享受衣食无忧的生活,而普通百姓也不会饥寒交迫。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则展示了一种与世隔绝的理想社会状态:“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在这个仙境般的桃花源里,人们过着宁静祥和的生

9、活,与外界隔绝却又相互依存。这种状态下,人们远离尘嚣纷扰,心灵得到净化和滋养。综合以上材料的内容及含意,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孟子、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状态的描摹虽然有所差异,但共同关注了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的美好与平衡。他们都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物质需求的满足以及内心世界的宁静。那么如何实现理想社会呢?首先,我们应该注重教育,通过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将正确的价值观念传递给下一代。其次,我们要追求公正与平等,推动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此外,我们也需要关注环境保护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当然,在现实中实现理想社会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但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念,努力改善自身,并积

10、极为社会进步贡献力量,相信理想社会终将成为现实。总而言之,孔子、孟子、陶渊明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描摹展示了他们对于人类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思考。这些描摹或许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遥不可及的理想状态,但它们也启示了我们应该追求和创造更美好的社会。让我们以他们为榜样,在现实中努力奋斗,为实现理想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也要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从小事做起,在日常生活中传递友爱、公正与平等的精神,并积极参与到建设理想社会的伟大事业中。【佳作赏析三】一种追求和谐与幸福的向往如今,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理想社会状态的探索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经典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代、不同思想家对于理想社会状

11、态的描摹。其中,孔子、孟子和陶渊明分别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社会状态。首先,在论语中,孔子描述了春天里莫春者咏归的场景。这个场景中有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在沂河边洗澡、舞雩之间颂诵诗歌后归去。这一描绘传递出一种宁静祥和、生活节奏有序的氛围。这种理想社会状态强调个体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并通过艺术表达方式来凝聚民众情感。而在孟子中,孟子则以更具体的方式描述了理想社会状态。他提到了五亩之宅栽桑可以养活五十人,饲养鸡豚狗彘可以供给七十人食肉,百亩之田勤劳耕种可以让数口之家不饥不寒。这一描绘强调了生活的物质丰富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孟子认为通过勤劳努力,每个人都能够获得衣食无忧的生

12、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一个没有贫困和饥荒问题的社会。最后,在桃花源记中,陶渊明以一个乡村社区为背景,描述了一片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阡陌交通的景象。在这个社区中,男女老少过着自由自在、快乐幸福的生活。这一描绘传递出对于自然环境与社区共同发展的追求。陶渊明认为只有当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形成紧密联系的社区网络时,才能真正实现幸福与快乐。综合以上描摹内容及含意,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孟子和陶渊明都对理想社会状态有着相似的追求,即和谐与幸福。他们强调了个体与自然环境、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平衡关系。无论是孔子的艺术表达、孟子的物质丰富还是陶渊明的乡村社区,都展现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然而,在现实

13、社会中,我们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问题。资源分配不均、环境污染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要实现这些理想社会状态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个人应注重道德修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教育机构应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总之,孔子、孟子和陶渊明所描绘的理想社会状态代表了人们对于和谐与幸福生活的向往。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通过共同努力来实现这些理想,并为后代创造更美好的未来。【阅读拓展】(一)老妇不还乡一这个故事来自一名导游。2005年,是我在旧金山通达旅行社当导游的第4年。每年夏天,黄石公园这条观光线路都最受欢迎。我所在的公司,从老板到雇员都是中国人,人脉

14、也都在华人社区。我带的团,几乎是清一色的同胞。但今年8月中旬出发的团,50名团友中,有一位白人老太太。她80多岁了,金发早已变为银色,闪着灿灿白光在满是黑发游客的大巴里,显得格外抢眼。她叫莎朗,深目高鼻、个高清瘦,穿一袭连衣裙,从背后看像个窈窕女郎。更加令人吃惊的是,她会说广东话。团友惊讶地告诉我,莎朗的广东话不但说得顺溜,而且夹着不少台山土语!我还注意到,莎朗虽然身板硬朗,无须人搀扶,但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个小伙子跟随。途中,我和小伙子聊过几次,知道他叫小陈,原籍广东台山。旅行团的大巴,从加州出发,穿过内华达州的沙漠、爱达荷州的麦地与玉米田,沿着蛇河峡谷悠然而行,一路还有落基山脉蜿蜒相伴。大巴

15、上,导游坐在第一排,50位游客的座位,按次序每天调换,以示公平。游览了怀俄明州的黄石公园以后,莎朗和小陈的座位,从后面移到第二排。莎朗风度极好,连坐巴士都保持优雅的姿势。她偶尔和小陈低声交谈,用的是广东话。离开黄石公园喷泉群,大巴从公园的北门开出,进入89号公路。我拿起麦克风,开始讲解:“我们刚刚走出怀俄明州的边界,前面的小镇,叫利文斯顿”我还没讲完,莎朗蓦地站起来,四处张望。我惊讶地看着这位失态的老人。“哦,已经到了吗?”她脸色煞白,双手发抖。我连忙安顿她坐下,悄声问小陈:“莎朗怎么了?”小陈说:“没事,她是激动成这样的。”一个普通的西部小镇,为什么会对她造成这般强烈的刺激?我匆忙结束了对沿途景物的介绍,坐下来,和莎朗攀谈。小陈让莎朗喝了小半瓶矿泉水,莎朗的脸色恢复红润,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她把搁在座位下的手袋拿起来,打开,小心地从内层抽出一个破旧的记事本。她戴上眼镜,翻出写着密密麻麻的号码的一页号码本是用蓝墨水写的,日久年深,竟已变为浅黑。“查理,你能不能替我打一个电话?”她指着一个号码问我。她极度紧张而恳切的神情,教我纳闷。“行,我替你打。可是,打通了要说什么?”“你先试试,看有没有人接。”我迟疑着,有这样打电话的吗?“至少要有姓名吧?”“找找戈登先生。”我犹豫地在手机上按下10个数字。那一头是座机,过了好久都没人接。莎朗死死地盯著我手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