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历史模拟练习卷37(含答案)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64488286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历史模拟练习卷37(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高考历史模拟练习卷37(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高考历史模拟练习卷37(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高考历史模拟练习卷37(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高考历史模拟练习卷37(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高考历史模拟练习卷37(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历史模拟练习卷37(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高考历史模拟练习卷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4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 鲁僖公二十七年(公元前633年),杞国国君杞桓公朝鲁,春秋记载这件事为“杞子来朝”。杞桓公为夏氏之后,按其封爵应称侯,因其“用夷礼”,故被称为“杞子”。这个记载表明当时( ) A杞国国君并非华夏族后裔 B文化认同影响政治认同 C华夷有别的观念尚未形成 D宗法秩序得到显著强化2 长沙马王堆汉墓(约为文帝时期)出土的帛书中有一篇年表,采用“秦张楚”的纪年顺序,而司马迁的史记中也采用“秦楚之际”的纪年表述,但只把项羽列入帝王本纪,而把陈胜列入世家

2、。东汉班固的汉书则将陈胜和项羽都统一编入列传之中。对此变迁的合理解释是( ) A史家对秦末史实的考证不断接近真实B司马迁对农民起义军有着同情和认可 C儒家思想的正统观念愈来愈深入人心D传统史学体例和编年方式逐渐规范化3 段灼曾对晋武帝说“今台阁选举,徒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途)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闭)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据此可知,段灼旨在( ) A剖析选官制度的弊端 B论证士族制度的合理性 C指责中正官徇私舞弊 D认同世袭门阀垄断朝政4 官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以告诫、规劝为主的文体。西周时期百官作箴以规谏王的过错,汉代官箴对不同官职提出

3、不同的要求,宋元明清时期,官箴呈现“官吏自箴”的特点。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 ) A官员素养不断提高 B官僚制度不断完善 C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D中央集权不断加强5 明清以来,民间修谱之风颇为盛行,甚至出现专门替人伪造家谱的“谱匠”。不少家谱为“光宗耀族”,往往攀附帝王、名臣作为自己的先祖。这类行为( ) A意在维护门阀等级制度 B冲击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 C表明门第观念根深蒂固 D是传承家风敬宗睦族的需要6 栖流公所本为清初官府设置用于收容乞丐的机构,清末江浙地区特别是上海的栖流公所 多为官督商办,除收容流民流丐外还充当租界会审前收押男女犯人的临时场所,此外还履行救助贫困、医治病人、对被收容人

4、员进行初步工业技能培训等职责。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开始解体 B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传统社会治理方式发生嬗变 D西方现代福利制度已影响中国7 1926年,毛泽东主办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亲自讲授有关农民运动的课程。农讲所还组织了13个“农民问题研究会”,设置了包括地租率、主佃关系、田赋等36个调查项目。这一时期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创办( ) A旨在推动工农武装割据 B配合了解放区土地改革 C开辟了民主革命新道路 D推动了国民革命的进程8 1948年,全国多数城市流通着美元、英镑、法郎、越币、葡币、印度卢比、缅币等各式各样的外币,除苏联及东北亚国家外,几乎周边国家和华侨

5、较多国家的货币在中国市场流通中都被派上用场。这从侧面反映出( ) A列强加紧了对华侵略 B西方的经济危机波及到中国 C国统区通货膨胀严重 D国民政府开始融入世界体系9 “一五”计划期间,第一拖拉机厂等6项国家重点工业项目落地洛阳。19561958年,洛阳水泥厂等4家大型国营工厂先后建成,另有88家商店从上海、广州等地迁入,其中三友理发店、大新酒楼等成为当地各自行业的领头羊。由此可知,当时( ) A全国工业布局发生根本改变 B重工业比例畸重的问题初步得到解决 C工业建设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D私营企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蓬勃发展101981年7月,首钢在国务院和北京市的支持下,改变了国家与企业之间分成的

6、办法,开始实行“包死基数,确保上缴,超包自留,欠收自补”的承包制。此后,首钢得到快速发展,职工福利也有了大幅提高。这说明( ) A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心 B扩大自主权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C承包经营制度是国企改革的方向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11到15世纪末,欧洲民族君主国的趋势已很明显,西班牙的费迪南和伊莎贝拉(14791516 年在位)、英国的亨利八世(15091547年在位):法国的弗朗西斯一世(15151547年在位)等君主主政下的政治结构都已非常强大。这一现象对当时的欧洲来说( ) A迎合了社会发展的要求 B造成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C巩固了天主教会统治 D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12

7、孟德斯鸠认为,中国尽管是专制政体,但数量奇多的人民生计无着时,混乱就会突然爆 发,所以历代皇帝不仅在灾年赈济,平时也会减轻民众负担。但同样的饥荒如果发生在法国,由于灾民数量有限,君主对于改善治理、避免民众暴乱的愿望微乎其微。这反映出他己在理性地思考( ) A救济制度存在的必要性 B人口与政治体制的关系 C中国政治体制的优越性 D中法两国君主制的差异13下表是18401910年英国进口模式统计数据,从中可知当时的英国( )占总进口的现金价值百分比年份食物、酒和烟草原料和半成品制成品184039. 756. 63. 7186038. 156. 55. 5188044. 138. 617. 3190

8、042. 132. 92519103838. 523. 5 A已经放弃自由贸易政策 B逐步丧失工业垄断地位 C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 D出现大规模的经济衰退141918年,列宁指出:“这场伟大的革命是由我们这些落后的古怪的俄国人开始的 应当说,历史走的是奇怪的道路:一个落后的国家竟有幸走在伟大的世界运动的前列。”这说明,俄国革命( ) A是无产阶级夺权的首次尝试 B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C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D鼓舞了亚非拉地区民族解放斗争151959年在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商品博览会上,美苏两国领导人展开了著名的“厨房辩论” (以下部分节选),这一辩论反映出当时( )赫鲁晓夫:“(美国

9、)现代的厨房设备只是美国有钱人的享受,而在苏联家家户户都可以住进拥有这样设备的房子。”(副总统)尼克松:“我们希望展示我们的多样性,以及做出选择的权利。我们并不希望所有一切都由一名高高在上的政府官员决定,而恰恰是这个人让所有的房子都盖得一模一样。” A美国自由主义经济的盛行 B苏联经济发展落后于美国 C军备竞赛影响民众生活 D意识形态对立异常激烈16下表为一些发展中国家参加国际会议的情况简表(部分)这表明( )时间会议名称通过宣言主要内容1961年9月不结盟运动贝尔格莱德大会关于战争的危险和呼吁和平的声明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1964年6月七十七国集团日内瓦成立大会七十七

10、国联合宣言加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领域的合作1971年10月七十七国集团利马大会利马宣言谴责超级大国军备竞赛、殖民主义、种族主义1995年10月纽约联合国50周年庆祝大会联合国50周年纪念宣言众多第三世界国家领导人参加大会,总结过去,展望未来A美苏超级大国霸权受到一定挑战 B新兴独立国家工业化起步C发展中国家尝试建立国际新秩序 D经济区域集团化快速发展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 2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材料一 唐朝在总结秦汉边地设置郡县得失的基础上,首创了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

11、羁縻府州制度。唐太宗平定突厥后,在其原地设置羁縻府州,任命该族首领为都督或刺史,世袭其职,让其继续统辖本族人民,但必须由中央任命,同时取消了少数民族首领原有的“可汗”称号。羁縻府州赋税不上交中央财政,户口一般也不上报户部。该制度在突厥实施成功后,又推广到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在上述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代表中央行使对羁縻府州的管理权,如安西、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各羁縻府州。都护由汉人担任,中央任命,不能世袭。唐王朝设置的羁縻府州遍布于东西南北各边疆民族地区,边疆的行政包括都护府、都督府、州、县四级,共约八百多个。 摘编自韦庆远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等材料二 清朝入主中原以后,继承了中国历史上传

12、统的“羁縻政策”,在新疆表现得尤为明显。1762年,乾隆皇帝在统一了天山南北路以后,设伊犁将军,统辖全疆。在行政体制方面,清政府在新疆东部汉族人口较多的地区,实行州县制,其行政、司法、税收等制度均同于内地各省。在蒙古族、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中,实行“札萨克制” “伯克制”,册封或任命各族首领,由他们对本地区本民族人民直接进行统治,各项制度仍按旧俗。近代边疆危机迫使清政府对其边疆治理政策进行调整,1884年11月,清延正式批准新疆建省。新疆实行与内地一致的行政管理制度,取消原为伯克、阿訇所掌握的司法权,各级官府把恢复发展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作为重要职责,实力推行。1885年,孤悬东海的台湾继之建省

13、,1907年,东北的辽宁、吉林、黑龙江改设行省。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等(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羁縻制度的特点,简析其历史背景。 (8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晚清时期边疆治理制度的变化,并说明其积极影响。 (6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材料一 中国最早的共同语,可远溯至三千多年前的“雅言”,它以镐京音为标准音。随着改朝换代,雅言的基础方言不断变化,如秦汉时的关中话、唐代的长安话、宋代的汴梁话等,都曾先后为各代之标准音。元代后北京话的影响逐渐增大,地位日益重要。明清时期以北京话为基础的“共同语”被称为“官话”。清末变法维新的思潮中出现了推广民族共同

14、语的呼声。“国语”是日本明治维新发明的共同语名称,被学者借用到汉语中。1911年,清政府学部议决了统一国语办法案,“官话”退出历史舞台,旨在向士农工商普及的“国语”正式确立。 摘编自潘佳普通话的前世今生等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央确定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为语言文字工作的三大任务,将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确定为“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改革开放后,中央提出了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目标:1982年,将“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2年,明确了“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推广普通话方针;2000年,颁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法定地位。 搞编自田学军谱写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