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月亮****转 文档编号:363553800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山东省济南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山东省济南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山东省济南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山东省济南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济南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中调研模拟试题学校_ 年级_ 姓名_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煤气中添加少量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C2H5SH),可以提醒人们预防煤气泄露。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充分燃烧,其反应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则X的化学式()ACOBSO3CSO2D

2、H2SO42 “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代的目标。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实时监测工厂排放的废气B施用大量农药以减少植物病虫害C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回收D绿色出行,积极践行低碳生活3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的是A为了节约用纸,两面使用草稿纸B为了QQ能够升级,长期把QQ挂在线上C为了节约用水,洗菜、淘米后的水用来浇花D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分类回收废弃物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装药品B滴加液体C加热液体D熄灭酒精灯5化学式“CO2”能表示的含义是( )A二氧化碳这种物质B二氧化碳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C二氧化碳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元素和氧

3、元素组成的6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表示的意义,正确的是()A2Au:表示2个金原子BSO2:表示二氧化硫中含有2个氧原子C :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DS2:表示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7如图是一定条件下某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物分子个数比为1:1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D生成物是两种物质8如图所示是甲、乙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B甲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8C乙粒子是阳离子D甲粒子比乙粒子稳定9某气体可用图一的方法存放,可用图二的方法收集,请你判断该气体具有的性质A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B该气

4、体密度比空气小,可溶于水C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D该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10下列图示中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A BB CC DD11芯片是内含集成电路的硅片。硅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 gB硅元素是地壳中含量第二高的元素C硅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D硅元素的化学性质与碳元素相似12通过水的电解实验,我们对水的组成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负极得到的气体是氧气B实验结束时得到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D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

5、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根据下列装置图,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 _。(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检验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_。(3)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时,应选用的装置是_(填序号),试管口应加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_。(4)在实验室中,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固体和Ca(OH)2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已知在标准状况下,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择的发生

6、装置是_,收集装置是_。14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微粒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查阅资料: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联氨溶于水形成联氨溶液。实验1: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滴酚酞试液,酚酞不变色,说明_,再向其中滴加氨水,酚酞变红,说明_。实验如图实验甲所示:烧杯A中的现象是_,通过与实验1对比可知_。该兴趣小组又同时做了实验甲和实验乙,发现两组实验中的A烧杯现象一致,但实验甲所需时间更短,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15请根据如图提供的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a_b_。(2)若用AE组合制取氧气,实验结束后应该先_,再停止加热。这样做的目的是_。(3)

7、A装置制取氧气时除了用高锰酸钾,还可以用另外两种物质反应,用文字表达式写出该反应。_(4)使用B装置,可用到的液体反应物为_,反应后的液体中氢的质量分数会_(增大、不变、减小),D不能用于收集氧气的理由是_。(5)有同学想知道高锰酸钾反应后的两种固体产物会不会加热时也产生氧气,做了如下两个猜想:二氧化锰加热产生氧气_。他们取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加热后,通过检验没有发现氧气生成,按照第二种猜想实验后发现有氧气生成,他们检验氧气生成的方法是_。16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a的名称_;(2)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选择的制取装置是_(填序号,下同);(3)某

8、小组采用高锰酸钾,用A、E装置组合制取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红色,原因是_;(4)如果要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最好用_装置收集氧气,原因是_;(5)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用鸡蛋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若收集二氧化碳只能用C装置,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早在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就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成为现代湿法治金的先驱。已知: 1曾青即天然的硫酸铜(CuSO4);2上文中描述的化学变化的另一产物为硫酸亚铁。现有含1. 6kg硫酸铜的工业废液,加入铁粉回收铜,请计算:(1)硫酸铜中铜元素的质量分

9、数_。(2)理论上与硫酸铜反应消耗铁粉的质量_。18如图是氮肥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1)这种氮肥的纯度(即化肥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是_。(2)某农场有100亩玉米地要施用此化肥,若施肥标准为:纯氮素11.34Kg/亩,则共需此化肥多少_kg?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2分)19(10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1)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为_。(2)二氧化碳能用于灭火的原因是_。(3)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气态二氧化碳能被压缩成液态贮存在钢瓶中的原因是_。气态二氧化碳和液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相同的原因是_。20(

10、12分)化学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1)_、_和_常称为化石燃料(2)古代用墨汁书写的字画流传至今仍不褪色,是因为_(3)金刚石可用作钻探机的钻头,是因为_(4)气态的碘、液态的碘、固态的碘都能使淀粉变蓝色是因为_(5)“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_(6)“釜底抽薪”利用的灭火原理是_(7)纸张比木头更容易燃烧时因为_(8)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2、B3、B4、C5、A6、A7、A8、A9、C10、D11、A12、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集气瓶 BC CaCO3+2

11、HCl=CaCl2+H2O+CO2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说明瓶内已收集满二氧化碳 AE 一团棉花 2KMnO4K2MnO4+MnO2+O2 熄灭酒精灯 A D或E 14、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色 氨水能使酚酞变红 酚酞变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氨分子的质量小于联氨分子的质量,所以运动速率更快 15、酒精灯 集气瓶 撤出导管 防止水倒吸使试管炸裂 过氧化氢 增大 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 锰酸钾加热产生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气管口看到木条复燃 16、试管 2KClO32KCl+3O2 A 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 E 可以预留适量的水 B 密度比空气大,能够溶于水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40% 0.56kg 18、98% 3306kg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2分)19、0.94% 密度大于空气,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燃烧 分子间存在间隙 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20、煤 石油 天然气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金刚石的硬度大 气态的碘、液态的碘、固态的碘都是由碘分子构成 分子在不断运动 移走可燃物 纸张的着火点低 干冰升华吸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音乐美术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