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简单机械实验解析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363455763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简单机械实验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简单机械实验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简单机械实验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简单机械实验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简单机械实验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简单机械实验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简单机械实验解析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中考物理真题汇编:简单机械实验专题一、实验探究题1.(2022长春)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不挂钩码时,调节螺母,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2)如图甲所示,在A点挂3个钩码,在B点挂 个钩码,使杠杆再次在原位置平衡;(3)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画出A点所受拉力的力臂1;(4)如图乙所示是 天工开物记载的踏碓(碓:dui,古代的一种给稻谷去壳的工具。用脚连续踏杆的一端,另一端就会连续起落)。踏碓属于 杠杆。【答案】(1)水平【知识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解析】【解答】(1)不挂钩码时,调节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便于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2)设一个钩码的重力为G

2、,杠杆上一格的长度为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则有3G x 4L=nG x 3L解得n=4(3)因为此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A点的钩码对杠杆的拉力竖直向下,与杠杆垂直,所以A点所受拉力的力臂1可直接画在杠杆上,如图所示:(4)踏碓在使用的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分析】(1)实验中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可以在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的长度,便与测量力臂:(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杠杆上的力的大小,进而确定钩码数量;(3)力臂与力的作用线分析垂直:(4)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2.(2022 益 阳)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没有挂钩码时,杠杆静止时的状态如图所示,为

3、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螺母应向移动:(2)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住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移动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改变动力和动力臂,相应调节阻力和阻力臂,再做几次实验。再做几次实验的目的是(填序号);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 B.寻找规律的普遍性(3)当货车所我货物重心太靠后时,货车会翘起来,如图所示,这样容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若以后轮为支点,货物对货车压力F的力臂用Li表示,货车重力G的力臂用 表示,货车之所以会翘起来,是因为GL2(选填 、口”或【答案】(1)右(2)B(3)【知识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解析】【解答】(1)杠杆的右端上翘,左端下沉

4、,说明重心偏左,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平衡螺母应向上翘的右端移动。(2)通过实验总结归纳出物理规律时,一般要进行多次实验,获取多组实验数据,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归纳出的物理规律才具有普遍性,所以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时,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寻找规律的普遍性。(3)货车可以看成杠杆,若以后轮为支点,当时,货车便不能平衡,货车车头会翘起来。【分析】(1)调节杠杆水平平衡时 平衡螺母向偏高的一侧调节;(2)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多次实验,可以探究普遍性:(3)根据图像和杠杆的平衡条件,判断杠杆失去平衡。3.(2022南通)利用轻质杠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杠杆静止时如图甲所示,

5、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 应 将 平 衡 螺 母 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2)如图乙所示,在A点挂4个钩码,在B点挂 个钩码,仍可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3)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如图丙所示,不断改变弹簧测力计的作用点和力的大小,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与其力臂h的图像如图丁所示。图像中每个点与两坐标轴围成的方形面积(选填“相等”或 不等”),其原因是 o【答案】(1)左(2)6(3)相等;Fll1=F2l2【知识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解析】【解答】(1)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杠杆左端偏高,说明杠杆右侧偏重,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

6、)设杠杆每个格的长度为L,每个钩码的重力为G,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尸2,2有4G X3L=F2X2L解得尸2=6G在B点挂6个钩码,仍可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3)图像中每个点与两坐标轴围成的方形面积相等,原因是左侧钩码对杠杆的拉力与其力臂的乘积不变,要想使杠杆平衡,右侧的拉力与力臂的乘积需等于左侧拉力与其力臂的乘积;即左侧拉力与其力臂的乘积不变时,右侧拉力与其力臂的乘枳成反比,表达式为A=F212【分析】(1)调节杠杆水平平衡时,平衡螺母向偏高的侧调节;(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杠杆上的力的大小,进而确定钩码数量;(3)根据图像信息及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Ux=F2l2o4.(2022

7、龙东)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杠杆左端下沉,则 应 将 平 衡 螺 母 向 (选填“左 或 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刻度均匀,在A点挂3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点挂个相同的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A、B两点下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将(选填“左端下沉”、“右端下沉”或“仍保持静止不动”):(3)如图丙所示,若不在B点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弹簧测力计从图内位置转到图丁位置时,其示数会(选填 变大”、“不变”或 变小”),原因是 O【答案】(1)右(2)4:左端下沉

8、(3)变大;力臂变小【知识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解析】【解答】(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前,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调节的方法是哪端高,平衡螺母向哪端调节,图中杠杆左端下沉,故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Rh=F2b,设杠杆的每格长度为L,每个钩码的重力为G,则左边力与力臂乘积为:3Gx4L=12GL故右边B点处应挂4个钩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当杠杆平衡后,将A、B两点下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由于左边的力臂大于右边力臂,可知两边增加的力与力臂乘积左边大于右边,故则杠杆将左端下沉。(3)若不在B点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杠杆

9、,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弹簧测力计从图丙位置转到图丁位置时,拉力的力臂逐渐减小,由阻力和阻力臂的乘积不变,可得弹簧测力计示数将变大。【分析】(1)调节杠杆水平平衡时,平衡螺母向偏高的一侧调节;(2)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结合已知的力和力臂,计算未知力的大小:判断杠杆是否平衡:(3)杠杆上的拉力倾斜时,力臂减小,拉力变大。5.(2022海南)小明发现公共场所为残障人上设计的无障碍通道是斜面,且不同的斜面通道的倾斜程度有所不同,这引发了小明对斜面的兴趣。他想了解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否与倾斜程度有关,便与实验小组的小伙伴们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探究。(1)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需要的测量工具是、。(2)请

10、设计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把表格画在答题卡的方框里面)(3)准备动手实验时,有小伙伴提出,斜面的机械效率还可能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则他们要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是否与倾斜程度有关时,应当保持 不变,这里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是.【答案】3)弹簧测力计;刻度尺(2)实验序号斜面的倾斜程度物体重力G/N拉力F/N斜面高度h/m斜面长度s/m川总机械效率。右边力臂长为3 L,故所挂钩码重为:甯=4G23(3)斜面的粗糙程度;控制变量法【知识点】斜面机械效率的测量实验【解析】【解答】(1)测量机械效率需要知道做的有用功和总功,功的多少要通过公式W=F s计算得出,所以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长度的大小和力的大小,需

11、要的测量工具为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斜面的倾斜程度、物体重力、拉力大小、斜面高度和斜面长度,需要计算的物理量有有用功和总功、机械效率,设计表格如下图所示:实验序号斜面的倾斜程度物体重力G/N拉力F/N斜面高度h/m斜面长度s/m%/JW总/J机械效率V123(3)因为本实验中认为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有两个,所以在探究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时,要控制斜面的粗糙程度一定,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分析】(1)根据功的计算公式W=F s可知,需要的测量工具为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2)根据斜面机械效率计算公式叩=豆 名=普,结合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及需要计算的物理量,设计表格即总可

12、;(3)探究机械效率与斜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时,要控制斜面的粗糙程度一定,采用了控制变量法。6.(2 02 2赤峰)小李同学在利用图示装置研窕动滑轮特点时,猜想:如果忽略绳重与摩擦,绳端拉力F可能与被提升木块所受的重力、木块上升的高度、动滑轮所受的重力、动滑轮的直径这些因素有关。(1)若小李探究绳端拉力F与动滑轮直径的关系,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步骤一:按图安装动滑轮;步骤二: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木块升高,读出拉力F的值并记录;步骤三:换用 的动滑轮,使同一木块匀速上升相同的高度,读出拉力F的值并记录;步骤四:重复步骤三,多做几次实验;(2)步骤四的目的是:;(3)若小李五次实验测得F分别为:

13、1.8 N、1.8 N、1.8 N、1.8 N、L 8 N,则初步得到的结论是:在其他因素相同时,【答案】(1)不同直径(2)避免实验偶然性,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3)绳端拉力大小与动滑轮直径大小无关【知识点】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解析】【解答】(1)本实验探究绳端拉力F与动滑轮直径的关系,从步骤一到步骤二都没有更换不同直径的动滑轮来进行实验,所以第三步应该更换不同的动滑轮直径。(2)重复实验步骤,进行多次实验,其目的主要是避免实验的偶然性,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3)更换不同直径的动滑轮进行多次实验,得到的绳端拉力都为1.8 N,所以可以得出:在其他因素相同时,绳端拉力F与动滑轮直径无关。【分析

14、】(1)探究动滑轮的拉力和动滑轮的直径的关系,需要选择不同直径的动滑轮进行实验:(2)多次实验探究规律,可以探究普遍性;(3)动滑轮绳子的拉力大小和动滑轮的直径无关。7.(2 02 2徐州)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安装杠杆时,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调节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移动;(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每一格的长度为5 c m,在杠杆左边挂钩码,弹簧测力计对杠杆竖直向下的拉力是动力,则动力臂为 c m;(3)如果要用弹簧测力计向上拉,需要对图乙所示的实验设计进行的调整是;(4)如图内所示,当杠杆绕支点转动时,杠杆上A点的速度方向总是和杠杆垂直。作用在A点的三个大

15、小相等、方向不同的力B、邑、F 3,请指出为什么力臂最大的&对杠杆转动的作用最大?。【答案】(1)右(2)2 5(3)将测力计移到左端第5个格处(4)F z与其力臂的乘积最大【知识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解析】【解答】(1)由甲图可知,杠杆左端向下倾斜,说明左端沉,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调节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动。(2)乙图中,杠杆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对杠杆竖直向下的拉力是动力,则动力臂此时落在杠杆上,测力计悬挂点到支点的距离就等于动力臂的长度,由于每一格的长度为5 c m,共5个格,所以动力臂的长度为h=5cmx5=25cm(3)钩码的作用效果是使杠杆逆时针转动,要使弹簧测力

16、计向上拉,拉力的作用效果需使杠杆顺时针转动,所以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将测力计移到左端第5个格处向上拉。(4)作用在A点的三个力虽然大小相等,但B、F3其对应的力臂比较小,所以力与其力臂的乘积相对较小,而K的力臂最大,Fz与其力臂的乘积最大,所以对杠杆转动的作用最大。【分析】(1)调节天平平衡时,平衡螺母左偏右调;(2)根据杠杆上的格数,可以计算力臂大小;(3)当动力和阻力在支点同侧时,动力和阻力方向相反;(4)垂直在杠杆上的拉力力臂最大,当力相等而力臂越大,拉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8.(2022兰州)小聪同学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对动滑轮特点进行了探究,实验数据见下表。通过分析数据,他觉得与“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的结论偏差较大。(1)该实验中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考虑;(2)在实验过程中,提升重物时应该注意沿竖直方向 拉动。动滑轮可视为杠杆的变形,则此时其支点为 (选填A、B”或C”)点。实验次数物重G/N弹簧测力计示数F/N11.00.721.51.032.01.3【答案】(1)滑轮的自重(2)匀速;A【知识点】动滑轮及其工作特点【解析】【解答】(1)“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