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1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62112914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1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1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1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1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1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1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中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1 生物与环境(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01 生物与环境一、单选题1(2021江苏连云港市中考真题)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共同生活的唯一家园。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圈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B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C生物圈中的生物能影响和适应环境D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答案】C【分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详解】A生物圈的资源是有限的,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A不符合题意。B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B不符合题意。C在生物圈中,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同时环境又能影响生物的生活,C符合题意。D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

2、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是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是指阳光、空气和水等,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了解生物圈的相关的知识。2(2021江苏连云港市中考真题)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A食物链通常是由绿色植物开始的B食物网中可以包含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C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增D食物链越多,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弱【答案】A【分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详解】A

3、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A正确。B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B错误。C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特点是:沿食物链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不循环的流动,C错误。D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食物链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反之,就越弱,D错误。故选A。【点睛】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是解题的关键。3(2021山东泰安市

4、中考真题)沙漠中有的灌木常寄生在被称为猫爪藤的植物上,寄生灌木对猫爪藤的影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当干旱不严重时,三种影响程度的猫爪藤果实数相同。图是干旱较严重时,寄生灌木对猫爪藤的影响程度和猫爪藤果实数的关系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寄生灌木与猫爪藤属于生态系统中生物因素之间的关系B寄生灌木对猫爪藤果实数的影响,与非生物因素中水的变化相关C干旱不严重时,被寄生灌木轻度影响的猫爪藤果实数最多D干旱较严重时,被寄生灌木重度影响的猫爪藤果实数最少【答案】C【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

5、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详解】A沙漠中有的灌木常寄生在被称为猫爪藤的植物上,灌木与猫爪藤是寄生关系,属于生物之间的关系,A正确。B当干旱不严重时,寄生程度不影响猫爪藤果实数,但是干旱较严重时,寄生的灌木越多,猫爪藤的果实越少,因此与非生物因素中水的变化相关,B正确。CD从图表分析可知,干旱较严重时,寄生的灌木越多,猫爪藤的果实越少,C错误,D正确。故选C。【点睛】掌握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4(2021山东泰安市中考真题)图1表示某平衡状态的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图2

6、表示图1中某食物链四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由图1所示生物和非生物部分组成B能量沿食物链草 兔鹰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C图1中共有3条食物链,鹰与蛇是捕食关系D图2中的乙是变温动物,丙具有胎生哺乳特征【答案】B【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2)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详解】A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7、。故该生态系统由图1所示生物(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组成,A错误。B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一般来说,只有10%20%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所以,能量沿食物链:草 兔鹰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B正确。C该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鹰;草兔蛇鹰,草鼠鹰;草鼠蛇鹰。鹰以蛇为食是捕食关系,鹰和蛇以鼠、兔为食又是竞争关系,所以鹰和蛇是捕食和竞争关系,C错误。D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图二表示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则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甲乙丙丁。与“草兔蛇鹰;

8、草鼠蛇鹰”对比,则乙对应的生物是鼠或兔,故乙是恒温动物;丙对应的生物是蛇,蛇是卵生,D错误。故选B。【点睛】正确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知识点是解答该题的关键。5(2021四川遂宁市中考真题)2021年1月1日,长江重点流域全面实施“十年禁渔”,以促进长江生态持续发展。图示为长江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B图中鲫鱼和轮虫有竞争关系C禁渔可防止图中食物链中断D禁渔可减弱生态系统稳定性【答案】D【分析】(1)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2)竞争是指两种生

9、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3)在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之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详解】A图中食物网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绿藻轮虫鲫鱼,绿藻鲫鱼,绿藻螺蛳鲫鱼,水草螺蛳鲫鱼,水草鲫鱼, A不符合题意。B鲫鱼和轮虫都以绿藻为食物,会发生斗争现象,则两者有竞争关系,B不符合题意。C如果不禁渔可能导致生态系统中的鲫鱼消失,从而使图中食物链中断,则禁渔可防止图中食物链中断,C不符合题意。D禁渔可以阻止生物种类的减少,甚至可能增加生物种类,从而增强生态系统稳定性,D符合题意

10、。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识图并了解食物网和食物链。6(2021甘肃武威市中考真题)青蛙等两栖动物在冬天要进行冬眠,这种现象说明( )A环境能够适应生物B生物能够影响环境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D生物能够躲避敌害【答案】C【分析】由于变温动物的体温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当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变温动物为适应环境的变化,不吃不动进行冬眠,冬眠是变温动物对低温环境的一种适应方式。【详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在沙漠上植树必须种植耐旱树种沙棘,沙棘才能容易成活,若种植需水较多的水莲则很难成活。有些动物如青蛙在冬天要进行冬眠,冬由于天温度低,冬眠可以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进行冬眠是变温动

11、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7(2021甘肃武威市中考真题)某一生态系统存在着“草蝗虫雀鸟鹰”这条食物链,如果有毒物质进入该生态系统,一段时间后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A草B蝗虫C雀鸟D鹰【答案】D【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详解】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毒物质(如重

12、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毒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在“草蝗虫雀鸟鹰”,这条食物链中,鹰是最高级消费者,则鹰的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故选D。【点睛】此题为基础题,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富集作用,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8(2021四川南充市中考真题)袁隆平院士培育出的优质高产水稻为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水稻能在多水环境中生存是因为它体内具有发达的“气腔”,能运输更多的氧气,而大

13、部分曾经与它生活在一起的杂草因体内不具有这种结构,后来就从这个环境中消失了。这体现了水稻和杂草的关系是( )A合作B竞争C寄生D共生【答案】B【分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的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和共生关系等。合作关系是生物之间为了完成某一项活动,需要彼此合作、密切配合形成的关系;竞争关系是指生物之间相互争夺营养物质、生存空间等而形成的关系。寄生关系指的是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后者给前者提供营养物质和居住场所而形成的关系。共生关系是指两种不同生物之间所形成的紧密互利关系,在共生关系中,一方为另一方提供有利于生存的帮助,同时也获得对方的帮助。【详解】水稻

14、和杂草生活在一起,它们之间相互争夺阳光、水等生存资源,水稻因为体内具有发达的“气腔”,更适应多水的环境,在争夺资源时具有优势,存活下来,杂草因为没有“气腔”,在争夺资源时处于不利地位进而被淘汰,慢慢从环境中消失了,这体现了水稻和杂草的关系是竞争关系。故选B。【点睛】解题关键是能理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9(2021新疆中考真题)小哲同学发现一种茎很短,叶细小,但地下根却十分发达的植物,该植物的生长环境可能是( )A森林B湿地C荒漠D湖泊【答案】C【分析】在沙漠地区,极度缺水,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是对干旱环境的一种适应。因此体现了生物体的形态结构都是与其生存环境

15、相适应的。【详解】结合分析可知:植物的茎很短,叶细小,主要是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而地下根却十分发达的目的是吸收足够多的水分,推测该植物的生长环境可能是缺少水的环境,如荒漠,故选C。 【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是解题的关键。10(2021江西中考真题)“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影响该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A温度B光照C水分D空气【答案】A【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特点和生物的关系方面来切入。【详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