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第六单元自然环境及其特征大单元作业设计

上传人:徐** 文档编号:362112194 上传时间:2023-09-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5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六单元自然环境及其特征大单元作业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六单元自然环境及其特征大单元作业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六单元自然环境及其特征大单元作业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六单元自然环境及其特征大单元作业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六单元自然环境及其特征大单元作业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第六单元自然环境及其特征大单元作业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第六单元自然环境及其特征大单元作业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 自然环境及其特征大单元作业设计 大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教材版本单元名高中地理高二下学期/高三通用自然环境及其特征单元组织方式重组单元(复习课)课时知识信息(一)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二)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三)植被与土壤二、单元分析(一)目标分析本单元核心是整体性原理与差异性规律;一般来讲,地理所涉及的范围包括人类生活的各种环境,也就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等圈层,它们组成一个整体。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和制约,共同建造了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同时也造就了不同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地域差异。从近几年的高考地理试卷考查来看,全国

2、卷的以后一组题基本上都考查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相关知识,今后以区域为载体、结合人类活动,运用整体性原理解释地理现象,以区域图或自然带垂直剖面图为载体,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将是高考地理的命题趋势。据此,设置目标如下:1.通过基础巩固作业,学生能够对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有初步认识,并能识记不同地区的自然带分布,识记土壤的剖面;落实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素养;2.通过综合巩固作业,学生能够进一步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解释地理现象;能够认识植被的生态作用,能够对土壤的养护提出一系列措施,落实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以及综合思维素养;3.通过实践作业,学生进一步深化对自然环境规

3、律的认识,落实地理实践力与人地协调观素养。(二)课程标准1.9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土壤标本,说明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10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I-1.9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三)复习建议高考对本部分的考查,主要体现在“综合”上,强调以“整体的思维”分析自然环境各要素间的联系、演化过程,分析区域内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差异的思维”分析区域内自然环境特征的差异。因此在复习设计中,要注重三个方向:一是用要素间的相互联系体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二是运用整体性原理,解释某种或某个地区的地理事象;三是运用分异规律,分析某种地

4、理现象的影响因素和分布规律(注意林线和雪线问题)。三、作业设计(一)基础巩固作业1填空:天然植被类型及特征(1)森林植被类型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分布 特点 原因 (2)草原植被类型分布特点原因热带草原 温带草原 (3)荒漠植被植物种类贫乏,群落结构简单;旱生灌木为主;耐旱结构;【答案】(1) 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 森林呈深绿色、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大量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 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 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芽,

5、秋冬季落叶,秋季进入果期 松、杉植物为主,针状树叶以抗旱抗寒 各月都开花,常有茎花、板根;终年高温,降水丰沛。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 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降水适宜 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2) 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 有的热带草原中散生着乔木和灌木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沛,植物生长旺盛;干季为4-6个月,降水稀少,草类枯黄 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低,分布少数矮小灌木 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气候干燥【分析】本题以森林和草原植被的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两道小题,涉及植被的分布和特点以及形成原因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

6、关内容的掌握程度。【详解】(1)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森林呈深绿色、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大量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植被形成原因是终年高温,降水丰沛,各月都开花,常有茎花、板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其特点是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大部分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植被形成原因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温带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其特点是乔木叶片宽阔,春季发芽,秋冬季落叶,秋季进入果期,植被形成原因是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降水适宜;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

7、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其特点是松、杉植物为主,针状树叶以抗旱抗寒,植被形成原因是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2)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的周围,以南北两侧居多,其植被特点是有的热带草原中散生着乔木和灌木,植被形成原因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湿季降水丰沛,植物生长旺盛;干季为4-6个月,降水稀少,草类枯黄;温带草原主要分布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其植被特点是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低,分布少数矮小灌木,植被形成原因是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气候干燥。2填空:土壤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因素作用成土母质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 和 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生物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

8、是最活跃的因素,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 ,通过生物循环使 在土壤表层富集气候岩石风化的 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 相关;气候的分布规律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 规律地貌对土壤发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时间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 ,土层分化越明显人类活动自然土壤在人类长期耕作和培育下,形成有利于农业生产的 土壤【答案】 成分 养分 有机质 营养元素 强度 正 分布 厚 耕作【详解】土壤是在气候、母质、植被(生物)、地貌、时间五大成土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作用形成不同类型。1、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构成土壤的原始材料,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其组成和理化性质对

9、土壤的形成,肥力高低有深刻影响。2、生物: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特别是绿色植物将分散的,深层的营养元素进行选择性的吸收,集中地表并积累,促进肥力发生和发展,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通过生物循环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3、气候:主要是温度和降水。影响岩石风化和成土过程,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温度、降水量呈正相关,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及其产物的迁移,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气候的分布规律影响和控制了土壤的分布规律。4、地貌:主要起再分配作用,使水热条件重新分配,从而使地表物质再分配。不同地形形成的土壤类型不同,其性质和肥力不同。5、时间:决定土壤形成发展的程度和阶段,影响土壤中物质的淋溶和聚积,土壤发

10、育的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土层分化越明显。6、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也起到重要作用,自然土壤在人类长期耕作和培育下,形成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等。3识图判断:地域分异规律A ,B ,C ,D ,E 。由ABC的变化体现的是 差异导致的 分异规律。由CDE的变化体现的是 差异导致的 分异规律。E自然带中可能出现绿洲,这属于 分异。【答案】 热带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热量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 水分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 非地带性【分析】本题以理想大陆自然带分布图考查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同时考查学生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的能力,调动和

11、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详解】理想大陆的自然带分布主要由当地水热条件决定,结合理想大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A处在0-10N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A对应热带雨林带;B、C处在大陆东岸,季风影响显著,B处在亚热带,C处温带,B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D、E处在大陆中心,受大陆气团控制,气候干旱,降水少,植被为草原和荒漠,E处大陆中心,降水最少,变现为荒漠,为温带荒漠带,D为温带草原带。ABC均处大陆东岸,主要是维度变化,主要影响热量,表现出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CDE的几乎处在同一纬度,主要是降水的分异,表现出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E处在

12、荒漠带,水分是限制因素,出现绿洲可能是高山冰雪融水所致,表现出地方性分异或非地带性规律。【点睛】理想大陆南北方向纬度的变化,导致热量分布差异,表现出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东西方向的变化,导致水分的分异,表现出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4思考与分析:山地垂直自然带(1)该地处于温带中纬度地区,则A自然带为 。(2)从坡向按, 坡为阳坡,该山地位于 半球。(3)该山地热量条件充足的情况下, 坡为迎风坡。(4)据图可知,林线指森林分布的 ;雪线指永久积雪分布的 。【答案】(1)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 南 北(3)北(4) 上界(上限) 下界(下限)【分析】本题以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为载体,涉及垂直地域

13、分异规律,主要考查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详解】(1)山麓的自然带基本上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一致,如果地处于温带中纬度地区,则A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2)同一座高山,由于向阳坡热量、光照相对背阴坡好,所以自然带分布较高,从图中可知,南坡为阳坡,北半球阳光主要从南方照向北方,所以该山地位于北半球。(3)迎风坡降水会比背风坡相对较多,因此迎风坡降水也相对比会多一些,所以积雪覆盖面积会比背风坡更大,雪线就会更低一些,所以该山北坡为迎风坡。(4)据图可知,林线指森林分布的上界;雪线指永久积雪分布的下界,影响森林线分布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温度、水分和风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雪线分布的因素主要取决于气

14、候与地貌因素的综合作用。(二)典例提升作业京新高速是连接首都北京和新疆乌鲁木齐的高速公路,以及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交通要道,全长2540千米,2012年9月动工,2019年4月23日基本全线贯通,贯穿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新疆6个省区市。2021年6月30日,京新高速全线建成通车。【探究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5家住海口的小王打算利用寒假先到北京寻找好友小李,随后两人一起沿着京新高速到新疆研学。在前往北京的途中,以下现象让小王疑惑不解,请你帮他解决问题:(1)从海南到北京的旅途中,森林植被类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你结合所学有关植被的知识,完成研学表格。表格:海南、长沙和北京森林植被差异地点森林植被特点森林植被类型影响因素海南叶片呈深绿色、有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可见茎花、板根 长沙叶片呈绿色,少见落叶,多革质叶片 北京多数已落叶,未落叶的多数枯黄或红色,少见绿色 (2) 分异,又叫做纬度地带性,大致与纬度平行, 延伸, 更替,形成基础是 ;由赤道到两极,自然带依次是 、亚热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