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背景下的单元预习课教学设计:以三上一单元为例——《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一、学习目标1.认识“坝、荒”等15个生字,会写“晨、落”等26个字,积累“早晨、阵雨”等28个词语2.朗读课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二、学习过程任务一、学习导语,了解重点1.快速浏览教材后回答问题:三年级的语文书和二年级的有什么不一样?(每个单元前有一个篇章页)2.关注单元导语1)单元主页上写了什么呢?指名学生读:“美丽的校园,成长的摇篮,梦想启航的地方思考: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2)把本单元的课文和导语放在一起读,你又发现了什么?(这句话是单元主题3)指名读学习要求理解“新鲜感”和“习作的乐趣”新鲜感的词句指陌生的、特别的、让人感兴趣的词句4)小结:学习课文,要先读单元导语,这样才能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任务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概括《大青树下的小学》的主要内容1)这么多不同民族的孩子们在一起做什么呢?指名读第1自然段,用两个字概括一下上学)(2)到了学校,他们又在干什么?(上课了:学习;下课了:做游戏)(3)填空,把握主要内容:早晨,小学生们______________,上课了,___________,下课了,他们在一起______________,这真是一所_________的小学。
板书:可爱)2.概括《花的学校》的主要内容《花的学校》一课主要讲了什么?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一说3.写字:这两课的生字中,你觉得哪一个最难写,需要老师来指导?任务三、读文圈字,理解词义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和《花的学校》,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将生字在文中圈画出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学习《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的生字词1)出示词语,读准音自由读后指名读2)哪些词语是你不理解的?(交流:我们平时没听说过的、没见过的词语,就是有新鲜感的词语)(3)PPT出示(粗壮、洁白、坪坝、风尾竹、绒球花)这五幅,能帮助你理解哪个词语的意思?选一两个词语描述一下图画坪坝:山间的平地,云南人把这些山间平地叫作坝子第五幅图还可以理解成“鲜艳”4)关注重点词语:民族①出示“汉族、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把词语读正确理解“民族”一群人,居住在共同的地域,有着共同的经济生活、文化、风俗,说着共同的语言,这样的人的共同体就是一个民族②看第4页“资料袋”,你发现不同的民族有什么不一样?(服饰、乐器……)补充:它们的语言、历史、文化也都不一样出示:在我们伟大的祖国,居住着56个民族虽然不同的民族有许多不同,但我们像一家人一样,团结和谐地生活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
③出示《爱我中华》歌词片段,老师领学生读3.学习《花的学校》一课的生字词1)老师出示词语学生认读2)出示(荒野、口笛、狂欢、衣裳、双臂),这些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理解“衣裳”时引导学生关注“上曰衣,下曰裳”这个词的意思和我们平常理解的不一样,这个词也挺有新鲜感任务四、梳理、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1.把你觉得有新鲜感的词语抄在自己的摘抄本上2.下面的成语有什么特点?和同学交流你的发现摇头晃脑 披头散发 张牙舞爪 提心吊胆面红耳赤 手忙脚乱 眼疾手快 口干舌燥。